APP下载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临床影响分析

2020-06-24莫水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4期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阴道

莫水冰

(贺州市中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

0 引言

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儿露出部分对盆底肌、韧带等造成的牵拉程度过大,使支持膀胱功能的尿道组织松弛,引发尿失禁情况;或在孕期腹腔压力增加及术中因产钳、臀围牵拉等方式造成盆底肌损伤等因素影响,可影响盆底肌功能恢复,增加张力性尿失禁情况,影响产妇外表形象及产后恢复速度[1]。产后康复护理干预指对产妇实施盆底肌等器官组织进行恢复训练,以提升妇女自身康复水平。近年来研究中发现,开展康复训练效果与康复训练时间相关,基于此,本次选取于贺州市中医院分娩的妇女200 例,予其产后不同时间开展相同康复护理干预,探究最佳护理干预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限为2017 年4 月至2018 年9 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于贺州市中医院分娩的产妇200 例,根据其接受康复护理时间进行分组,即早期组(64 例)、中期组(77例)、晚期组(59 例)。早期组年龄22-38 岁,平均(28.67±3.05)岁;妊娠时间34-41 周,平均(38.43±0.34)周;其中初产妇54 例、经产妇10 例;经阴道分娩59 例、剖宫产5 例;中期组年龄23-39 岁,平均(28.42±3.25)岁;妊娠时间35-42周,平均(38.72±0.45)周;其中初产妇66 例、经产妇11例;经阴道分娩71 例、剖宫产6 例;晚期组21-40 岁,平均(28.92±3.42)岁;妊娠时间35-41 周,平均(38.56±0.84)周;其中初产妇53 例、经产妇6 例;经阴道分娩52 例、剖宫产7 例;三组妇女基本资料相比,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妇女、家属同意;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三组妇女均接受相同方式康复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向妇女及家属讲解训练盆底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提升妇女及家属对康复护理重视度,提升妇女康复训练主动性,以此提升护理效果;②康复训练:①盆底肌动作训练:妇女取仰卧位,双脚支撑使双膝弯曲,膝关节距离7-8 cm,将会阴及肛门收紧,收缩时间为2-3 s,后放松5 s,根据妇女情况增加收缩时间,重复进行收紧动作10 次;以双脚、后背作为支撑,臀部抬离床面,保持5s,后放下,重复进行10 次;保持两组动作时间15-20 min,3 次/d;②盆底肌刺激:妇女将双腿分开,护理人员选用法国杉山盆底康复治疗仪PHENIXUSB4,将阴道治疗头放入妇女阴道内部,根据肌电评估结果,选择合适方案进行电刺激,频率设定为15-85Hz、电流设定为0-45 mA,持续治疗15-20 min,2 次/d,持续治疗12 次;③阴道哑铃训练:依据妇女病情选择合适阴道哑铃缓慢推送至其阴道内,指导产妇收缩阴道以夹住哑铃,根据病情变化选择适当重量哑铃进行训练,一般哑铃重量为从轻至重,以逐渐增强妇女阴道收缩能力,每次训练时间为15 min,每天治疗1 次,持续治疗5-8 周;④生物学反馈:依据各项生物学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妇女康复训练时间,记录其盆底肌最大收缩力,促使妇女自主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

1.3 观察指标。检测干预后妇女盆底压力,并进行分级,包括Ⅰ-Ⅳ级,分别表示盆底压力由弱至强,护理有效率=(Ⅲ级+Ⅳ级)/n×100%。比较三组妇女干预后尿失禁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计算软件为SPSS 24.0,护理有效率、尿失禁发生率用(%)表示,χ2检验;当P<0.05 时,则组间比较差异具鲜明性。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妇女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6.9%、84.4%、69.5%,早期组护理有效率较中期组、晚期组均具鲜明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护理有效率[n(%)]

2.2 尿失禁。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妇女康复护理干预后,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0.0%、5.2%、18.6%;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尿失禁发生率[n(%)]

3 讨论

妊娠期间及分娩期间女性机体生理较特殊,包括生理结构变化及激素水平变化,可因此影响盆底肌结缔组织胶原代谢水平,同时产妇分娩过程中,因胎儿挤压、助产钳等因素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可引发膀胱功能障碍。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可出现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疾病,严重影响产妇生命安全及产后形象。康复训练为非手术疗法提升妇女盆底肌功能的训练方式,可避免手术疼痛,被医师及妇女广泛接受。靳宝兰在研究中表示[2],予产妇产后积极开展康复护理治疗,可改善其盆底功能,并改善其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但目前对产妇产后康复训练时间选择上相关资料较少,基于此,本次对我院实施产后康复训练妇女以训练开始时间进行分组,以探究产后康复训练时间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妇女产后开展康复护理不同时间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包括健康宣教、盆底肌动作训练、阴道哑铃训练、电刺激等,可在提升妇女康复训练认知水平提升基础上,提升产妇阴盆底肌自主训练能力,以促进其盆底肌功能恢复。在本次护理有效率比较中,早期组(产后42 天)妇女在接受同等程度康复护理后,盆底压力情况最优;在中期组(产后6 个月)、晚期组(产后一年)的比较中可见,中期组妇女盆底压力恢复情况及尿失禁情况均优于晚期组,考虑原因为,产后早期产妇盆底平滑肌、神经功能更易被唤醒,弹性、张力恢复效果较好;而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盆底肌、阴道组织对相关刺激反应能力下降,因此在进行相同程度盆底肌功能训练时护理有效率较低,可证在对产妇产后早期开展盆底康复护理可提升临床效果;在尿失禁发生率比较中,早期组尿失禁发生率为0.00%,较中期组、晚期组低,考虑原因与妇女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好,以此增强尿道弹性,提升对膀胱的支持功能,进而可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证实产后42 d 对产妇盆底肌功能训练优势。于丽萍在研究中[3],对产后42 天、产后6 个月妇女进行相同强度盆底肌训练,结果证实产后42 天开展相关康复训练者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阴道肌力、生活质量与尿失禁情况均优于产后一年接受康复护理者,证实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康复护理效果积极影响,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4-5]。

综上所述,对妇女产后早期开展盆底康复护理,可提升护理干预效果,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盆底康复训练阴道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分析阴道气囊仿生助产术对提高阴道分娩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