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会议式课堂”探究中职语文外国小说教学新路径

2020-06-23杨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2期
关键词:会议文本课堂

杨茵

[摘           要]  人文背景的迥异,逻辑方式的差异,语言的晦涩,贴标签式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是中职学生外国文学阅读路上的“拦路虎”。“会议式课堂”的引入,无疑是扫除阅读障碍的一剂良药,它将阅读背景、知识要点、思维拓展、情感投入、语言输出等完美地融合,用会议探讨的方式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消弭了外国小说与学生之间的文化、情绪等隔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角色代入、释放思维的快乐,由此带动滞涩的课堂由沉寂、被动到积极、热烈的转化。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外国小说;教学;会议式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2-0001-03

一、研究的缘起

外国小说是我们研究外国文化、了解异域风情、探究不同社会制度下人性情感的一扇大门,但同时,外国小说与学生之间又隔着文化宗教、叙事结构等鸿沟,不可否认,学生在外国文学学习过程中,是存在心理畏惧的。

当然,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也一度是这种现象背后的推手。在传统的外国小说阅读课堂中,文本基本是以“套中产品”的形象呈现,解读过程充满了机械化和程式性,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中心思想、艺术结构几乎成了小说拆解的四件套。沉闷的课堂气氛,消极的学生态度,已经为我们固化的课堂敲响了警钟。

同时,学生的与日俱新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事实。学生是在大数据时代和地球村融合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思维活跃,讲究创意,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但懒于记诵和做机械性的笔记,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教学和平淡无奇的课堂形式只会一步步浇灭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思维火花。

基于这些现实,中职语文外国小说课堂亟须教学的转型,它需要重新把脉,找准时代、学生、文本的契合点,以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激趣方式重新点燃学生对外国小说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登入通往外国文学征程巨轮的过程中,“会议式课堂”无疑就是那张崭新的门票。

二、“会议式课堂”概述

“会议式课堂”其基本特点是运用现代会议模式,模擬情境,引导学生角色代入,以探讨某一个主问题为平台,将教学目标隐藏于其中,经过学生之间不断研究探讨,从文本中找依据、挖事实,通过思维的碰撞进而解决问题。

它为学生阅读带来了新的视角,会议中有主持者、发言者、记录员,还有文本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代入角色不同,立场不同,思考的方向就有差别。另外,模拟的场景不同、会议的模式和角色代入感便不同,比如“企业收购的决策会议”便不同于“人事招聘商讨会议”,更遑论“剧本遴选会议”或“某刑事案件的追踪会议”。“会议式课堂”内涵丰富,形式涵盖面广泛,与现实生活接轨,新意层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把利器。

在这样的课堂体式中,一个显性的主问题即会议目的贯穿始终,在思维逻辑上给学生条理感和清晰度,有利于集体意识的集中;从参与度层面上,“会议”是各抒己见的场所,每位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从学习方式上,为顺利地达成会议目的,学生必须课前深入研读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这对自学能力、思维高度以及课堂效率的提升,都有显而易见的功效。

三、“会议式课堂”教学实践

本次教学实践以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质量》为例。传统课堂以小说三要素为基本授课内容,学生依靠网络即可获取答案,课堂内容拾人牙慧不说,丝毫不能调动学生一丝丝的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为此,笔者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流程,设置校办企业决策会议情境,以“是否收购盖斯勒作坊”为主问题,并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引导学生思辨,探讨人物命运、引起情感共鸣,并指引正确价值观,以发挥课堂最大化价值,重新定义外国小说作品阅读课的意义与路径。

(一)总体教学设计思路

总体目标是希望颠覆传统课堂形式和内容,挖掘现代化元素和生活气息,在不抛弃语文味的前提下,让文本与学生的认知接轨。通过文本剖析,认识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借力微写作,落实宣传语写作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念全面分析问题,在争论中锻炼思辨能力,同时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价值观,塑造完善人格。

(二)具体教学实践

【会议准备】

1.学生准备活动

(1)观看“英国工业革命背景”视频。

(2)完成“导学案”。

(3)通过阅读文本,查找资料,初步了解盖斯勒作坊现状以及当时英国社会背景,形成简明调查报告。

2.教师准备活动

(1)上传文本相关资料,准备PPT。

(2)制订“导学案”,协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

(3)指导学生分组,确立股东代表。

(4)确立董事长秘书,负责记录汇总争论结果。

【设计意图】准备活动其实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搜集资料、梳理观点,争论碰撞,极大地提升了课堂实效。

【会议流程】

1.董事长(教师)主持会议:收购背景简介

(1)社会背景

(2)集团特点

【设计意图】董事会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体验到新鲜感,激发学生愿意参与到其中的主观能动性。主问题简洁明了,集中思维,利于思辨。

2.收购之争

(1)学生(董事会成员)以股东代表形式发言,争论是否收购,并在文本与当下社会中找依据。

(2)董事长秘书负责记录汇总争论结果。

(3)董事长(教师)总结引导。

【设计意图】作为一堂语文课,不管形式如何,都不能抛弃语文自身的特点。小说的主体便是人物性格和思想内涵,因此,筆者设计主问题中隐含了这两个子问题,不落窠臼,使学生不自觉地就解决了人物性格和价值观引导问题。同时,文本依据、学生经验和当下社会形成稳固三角支架,不仅有理有据,而且不脱离当下社会,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现实意义。再者,股东组代表发言,成员补充,不仅让学生有强烈的角色代入感,还实现了课堂公平的最大化,人人思考,人人表达,人人参与。

3.集团发展核心价值观

(1)盖斯勒死了?将他的作坊纳入集团是否还有意义?

(2)以品质为核心价值观,为集团发展写一句宣传语。

【设计意图】会议中途的“盖斯勒死亡”消息戏剧化出现,给课堂注入一波三折的张力,由此也引出本环节的重点问题:聚焦思想内涵以及文本赋予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样的设计凸显职业教育理念,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脱离刻板的说教。同时,企业宣传语作为企业确定发展方向后的首要任务,不突兀,既不脱离语文味,贯穿了写作知识点,又自然,不引起学生反感。

4.会后研讨

目前政府大力提倡扶植中小型企业,假如你遇到了盖斯勒作坊同样的危机,作为负责任,你将如何大展拳脚?请列出详细计划案。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将当下政府经济举措与文本情境融合,移情至学生自身,从更深层次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其动手能力,锻炼其思维视野,同时,将计划案引入,扩充了课堂容量,衔接了应用文写作,也为职校生接轨社会工作开拓了眼界,打下了基础。

(三)课堂反思

教学实践颠覆了外国小说阅读固有的模式化教学,令学生耳目一新,课前及课堂投入度空前增长,与传统课堂相比,本次教学实践有以下特点:

1.借助企业会议模式,优化教学形式

会议是社会生活的常态,将学生耳熟能详的会议形式搬入课堂,不仅优化了陈旧的教学形式,更是将生活融入课堂,注入新鲜感,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愉悦和思维动力。企业会议形式的嵌入,使学生体验着股东代表、成员、秘书、记录员等身份,角色代入感更真实、强烈。课堂随着会议目标的逐步达成,逐层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梯度明显,教学过程也在会议浓厚的争论中呈现出起伏的节奏。这样动态的教学形式新颖、富有张力和动感,符合当下中职生的特点。

2.牵引会议主题,解决课堂隐性任务

在教学实践整体思路架构上,“会议式课堂”内容设置更聚焦、更清晰。本次会议主题即“是否收购盖氏作坊”,简单鲜明,学生易理解、易接受。但实际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隐性任务就被挖了出来,比如是否收购理由中就涵盖了人物的性格、营销的理念、鞋子的品质等,宣传词的撰写又融入了写作任务,但因为有了主问题的牵引,隐含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条理明晰,既不因繁多的问题扰乱学生思维,引起反感,又扩充了课堂容量和内涵。

3.契合职业特点,注重价值引领

本次课堂教学除了上述优点外,还关注到职业学校的特点。职校生接触社会早,应当让学生提早适应会议的流程、表达的方法,锻炼自我表现的胆量和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还着力突出企业的核心素养“品质”,引导学生从文本及现实社会挖掘、思辨企业生存法则,注重价值引领,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思,有价值又具实效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四、“会议式课堂”的优势

(一)打通预习环节,凸显学习自主性

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学生敷衍了事或根本忽视,与课堂严重脱节。解决“两张皮”现象,不在于教师的督促或强制手段,关键在于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会议式课堂课前明确会议主题,自选角色,为了匹配角色,在“会议”中掷地有声,夺人眼球,就使得与会者们必须在会前挖掘文本,充分准备。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原给学生,读文本、查资料、讨论争辩,几乎不用教师过多地干预,预习发挥出了其最大价值。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思维火花频频碰撞,不断激发其深层次的探索精神,探索领域的扩大和层进过程,就是学习自主性的提升和进步。

(二)聚焦主问题,建构隐性任务群

语文课堂问题烦琐,教师的多点式提问大多归于自问自答,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会议式课堂”聚焦于一个主问题,从预习到课堂讨论,有的放矢,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一个问题的解决上,大大提高了靶心命中率,增强了学生研究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在主问题的贯穿和牵引下,课堂思路和节奏也更容易被会议主持者(教师)掌控,从而引导达成教学目标。

主问题是教学设计者的智慧所在,其中蕴含了隐形任务群。与主问题有关联性、情境性的问题,为解决主问题展开的自主探究,以及在主问题驱动下进行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均是隐性的任务。它受制于主问题,却最大化地将触角伸向语文学习的各个角落,构架起一个庞大的多维空间,从具体的听说读写,到抽象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差异性思辨和体验

会议讨论是个体抒发己见的场合,它赋予课堂民主的气氛。作为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每人最近发展区域不尽相同,传统课堂问题答案标准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语文程度较弱者,造成了某些学生有话不敢说的局面,语文课堂一度成为几个“高材生”的表演场。“会议式课堂”冲破窠臼,问题无标准深浅之分,只要有理有据,这样无疑考虑到了学生个体思辨的差异性和生活阅历的体验感,不管语文能力高还是低,社会体验丰富或是贫瘠,都有表达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给每一位个体公平的表现机会,何尝不是一种尊重?

(四)会议形式多变,满足各种教学内容需求

“会议式课堂”内涵丰富,形式变化多样,文本不同,设置场景不同,能衍化出多样姿态,在笔者看来,外国小说教学对其运用的效果,不过冰山一角,各种体式的文本都可以炼化嵌入。比如,传统课文《祝福》,学生对鲁迅基本上是望而生畏的,如何让压抑、沉重的文本别开生面?抓住主问题“祥林嫂之死”,设计“刑侦大队的案情讨论会议”,在案情讨论中,文本情节、社会文化、众生性格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还例如剧本《骑马下海的人》晦涩难懂,可以将其设计成富于生活气息的“家庭会议”,讨论主问题“弟弟是否应该出海”,生活的艰辛、男人的信仰、马的涵义等重点也就呼之欲出了。再如诗歌,作为经典课文的《雨巷》,也可以以“会议式课堂”作为突破口。模拟微电影拍摄讨论会议,道具的恰当使用,人物形象的出现方式等的争论都能够直指文本核心;或者将课堂设置成微电影竞拍现场会议,由各拍摄单位论述自己拍摄方案及理由,相信课堂一定精彩纷呈。

五、“会议式课堂”实施过程中注意的要点

(一)杜绝“作秀”,明确“会议式课堂”为学习服务

一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会议式课堂”实施的意义绝不在于课堂的形式,而在于该形式的运用,极大发挥了学生课前学习自主性,提升了课堂效率,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和广泛的应用性。课堂气氛的融洽和热烈建立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也依赖于会议形式所提供的民主开放平台。因此。“会议式课堂”不应该是为了凸显课堂新颖而进行的浅表性模仿秀,它应当是根据学生实际和文本特点,教师运用智慧,因地制宜而成的课堂运行脚本,应当是千篇千面,不强用,不套用。

(二)合理指导课前预习环节,切忌唯“自由论”

“会议式课堂”最大的特点之一是预习环节,其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维碰撞、角色的选定、文案的撰写等为课堂实效夯实了基础,这一环节,凸显学生学习自主性,但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方向性,再自主的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引领,切忌一切教给学生,否则教学将是无序和失效的。

会议主题的遴选,资料范围的框定,小组的分工,角色的选定,导学案的制订,甚至如何有理有据地争辩,如何条理清晰地陈述观点,都在教师的指导范围内。当然,预习指导应当是合理的,富有技巧性的,而非经验性、灌输性的教授。

(三)浸润式角色代入,彰显教师引领力

“会议式课堂”是学生自我展示的最佳场地,但教师决不能只作为旁观者和评价者,脱离了教师的引领,学生将无限制地放飞。只有教师角色意识的带入,才能让课堂更具魅力,让教师的引领发挥最大的张力。

“会议式课堂”内容和情境的多变性为教师角色代入提供了多重可能。教师可以是会议的主持者,也可以是董事长、领导,更可以是普通的与会者或是与学生一起组队,成为某个竞标团团员,教师多变的身份不仅会为课堂漾起更多的涟漪,而且能不生硬,更隐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不给学生强势之感。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在会议情境中无处安身的尴尬,又能适时地发言引领,可谓一举两得。

(四)领域跨界,强化生活与课堂的通联

“会议式课堂”的多变性情境是生活元素与课堂交融的最佳媒介。教师应当扩大视野,专业跨界,针对新时代学生特点,将陌生化的生活情境与元素积极引入课堂上来,开阔学生眼界,通联不同生活领域与课堂,才能让“会议式课堂”延展性更强,焕发青春光彩。

切不可总是围绕制作微视频、某公司决策会议等固定的内容设置课堂,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的麻木与疏离。职校生有专业之分,可以将大学对其专业的细化分工拿来作为生活化情境的依据,如旅游专业,不仅仅限定于专职导游,酒店服务、旅游线路规划和策略、会展设计等也是课堂设计的路径;也可以根据班级性别人数的不同设计,刑警追踪、网络游戏、历史传奇是男生的专利,而女生却偏向于宫廷戏剧、服饰设计、情感疏导等领域。教师就是要嗅觉敏锐,将生活各个领域的点嫁接在课堂上,这才是打开“会议式课堂”的正确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改编[M].4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倪文尖,朱羽.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J].语文学习,2005(3).

[4]陈尚余.《宝玉挨打》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07(3).

[5]鄭逸农.以主题为核心:小说教学内容的一种处理方式:《祝福》教学设计例说[J].中学语文,2015(Z1).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会议文本课堂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欧洲理事会会议
欢乐的课堂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主席团会议
写字大课堂
一场会议和它的记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