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正行

2020-06-23高海军杜金鑫

美与时代·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原创性艺术创作

高海军 杜金鑫

摘  要: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衍生品,独特的艺术思维将众多艺术创作者区分开来。不同观念的艺术家运用多样的创作方法使得艺术作品间面貌各异,形成了具有个人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如洪流般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影响着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如何在艺术大潮中脱颖而出并坚守自己的艺术信仰,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关键词:原创性;艺术创作;艺术思维;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

谈及原创性,我们似乎总是不自觉地将其与抄袭紧密联系,抄袭也不断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引发人们的热议和思考。不只艺术圈,各行各业都无法摆脱抄袭的阴霾,它如迷雾般成为人们通向原创之路、革新之路的屏障。

2019年3月,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利用媒体维权,指控国内知名艺术家叶永青抄袭,并通过比利时电台制作的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对比图比较得出:“叶永青画作中所用元素和构图都与比利时艺术家的作品十分相似,且创作时间晚于对方。”希尔文也表示:“鸟、鸟巢、鸟笼、红十字架、飞机,一切都在那里!除了我的名字,否则看起来根本就是一样的。”一时间引发了舆论的热议,将这位在当代艺术圈名扬中外的艺术家推向了风口浪尖。事件最初,好多人对叶永青是否抄袭表示质疑。面对后来的采访,叶永青本人对此事件回复称:“这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位艺术家。”

“影响至深”这四个字在此时此刻确实会让大众认为这是对问题的避重就轻。众所周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前人的经验是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但吸取多少、如何吸取才能不落入抄袭的窠臼却是问题的关键。所以要想弄清楚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是要了解什么是原创性、如何界定抄袭以及抄襲和原创之间的关系。

一、对原创性、抄袭及原创和抄袭的关系的理解

对于原创性,人们普遍认为是作者独立思考完成的创作。作者想要独立完成自己的艺术创作,就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艺术创作的原创性,首先要求创作者要具备独立自主的意识。这才是创作出有别于他人艺术作品的前提。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能否允许作者借鉴和适当引用其他艺术作品或受其他艺术作品的影响?引用他人作品之后的创作成果是否仍可称为原创作品?适当引用和抄袭的界限在哪里?相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正如上海美院马琳老师所说:“艺术可以受其他艺术家影响,但是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还是会在受影响的过程中转化为自己鲜明的艺术语言。因为艺术是非常强调原创性的。”由此可见,艺术创作并非全然拒绝接受优秀艺术和艺术家的影响,关键在于变化和创造。

关于抄袭,从叶永青被指控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被指抄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叶永青的作品与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希尔文的作品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只是为了区别原作而稍作修改。修改多少算作抄袭?是否使用他人作品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才被认定为抄袭?根据《图书、期刊版权保护实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规定:“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断。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两千五百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如果多次引用同一部长篇非诗词类作品,总字数不得超过一万字;引用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四十行或全诗的四分之一,但古体诗词除外。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但专题评论文章和古体诗词除外。在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如何界定抄袭行为》的答复中写道:“从抄袭的形式看,有原封不动或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作品的行为,也有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独创成分窃为己有的行为,前者在著作权执法领域被称为低级抄袭,后者被称为高级抄袭。”从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款和国家版权局管理司的相关答复中,我们可以看到,并非引用即被定为抄袭,而是超过了界限。从相关的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法律规定了对抄袭的界限问题,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还是会有许多灰色地带。这就要求创作工作者们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更要维护创作者的内心道德。

二、关于艺术创作的思考

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衍生,艺术创作则是以人为核心的主观性艺术活动。创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意识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不同的载体和形式语言将自己的思想具象化的过程,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转化为创作灵感,这种灵感主要源于创作者长期的思考、积累,绝不是凭空产生的,看似感性的创作过程渗透着理性的思考。《安格尔艺术论》一书中说道:“艺术的生命就是深刻的思维和崇尚的激情,必须赋予艺术以性格,以狂热!”所以,艺术创作是艰难的,同时也极具魅力,更是真诚和激情的传递。如今,当代艺术市场更多样的艺术观念和形式粉墨登场,在喧嚣嘈杂、真伪难辨的混乱格局中,或许我们唯一需要坚定的信念是保持自身艺术的独创性,为艺术注入属于自己独特的灵魂,因为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不会把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称之为艺术,但它却在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的画笔下华丽变身,他一生创作了270多幅静物画,很多画面中都有苹果,而这些画有苹果的静物画被人们称作艺术。

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思维,我们参照对艺术思维的解释:“艺术思维是艺术创造、艺术鉴赏中特殊的思维活动,它贯穿于观察生活、艺术认识、艺术体验、意象创造、艺术构思、艺术表达等全过程,更具形象的丰富性、完整性、想象的自由度、情感的激越性,更具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更充溢理性内容和个性特征,是形象思维在艺术活动中呈现出来的高级形态。”由此可见,正是艺术创作者独特的艺术思维不断引导,为作品注入独到的处理方式,让作品有效地、艺术地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使艺术形式越发丰富多彩。

每一个真诚的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必然都经历了苦苦的思考和探索,为艺术作品能更好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独自面临诸多选择,又不断舍弃许多不适合的艺术语言,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画作的独特表达方式。而艺术创作从构思到实物展现,到大众最终看到一幅幅美轮美奂、令人感叹其或高超技巧、或独特心思的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独具匠心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抄袭者却将贪婪的目光聚集在他人的丰硕成果上,无情地窃取他人精耕细作多年得到的灿烂成果,此种行径令人胆寒。所以我们需要保护原创果实,同时也是维护为这些成果付出艰辛智力劳动和技术劳动的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三、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守艺术创作的原创性

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既能借鉴原创的精髓,保证作品的原创性同时又能避免陷入抄袭的泥沼。

坚守艺术创作的原创性——艺术发展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今中外,回顾历史长河:浩如烟海的文献著作、群星闪耀的艺术瑰宝和灿烂光辉的文明都在传承革新中历久弥新。牛顿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由此可见,所有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的成就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前人积累的知识,在别人的协助下完成的,他们的成就来自文化的塑造和滋养,艺术创作同样如此。

作为四僧之一的清代画家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等关于艺术传承及艺术创新的的精辟言论。石涛善画山水,兼工墨竹、花卉、人物。其画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技法方面大胆创新,对当时的摹古风十分反感,说道:“尝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而谈及传承与创新,不得不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所有国家里,只有中国文字,是古典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前景的象形文字体系。它凝结着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与创造,也见证了我国文化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深刻体现了蕴含在汉字中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与创新、变化和发展正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坚守艺术创作原创性

要切中时代脉搏、坚定文化自信

艺术创作者要切中时代脉搏,坚定文化自信。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艺术形式,综合材料、行为艺术、装置等都应运而生,这些艺术的产生在于时代的引领和支撑,但未来的发展前景及传承度仍未可知。反观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能够沿用至今,并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绝非偶然。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后来随着各个朝代逐渐发展出不同的书体,如秦始皇时期李斯的小篆,渗透着阳刚之气,特点是平正、饱满、匀称和规范,充分体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王者般的霸气;魏晋风度,无数名士洒脱坦率、至情至性,这一时期,草书、行书和楷书在士大夫阶层盛行开来,王羲之是魏晋书法的代表人物,其书法洒脱飘逸、简淡玄远。由此可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处世原则,无形中让我们对所处的时代做出了不同的反馈。

无论是纵观整个世界艺术史还是从某个独立的艺术家本体出发,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影响。西方绘画史中各种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即使是蒙德里安这样几何抽象画派的艺术大师,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创造出了受大众追捧的构成样式的艺术作品,而是经历从写实到抽象的不断摸索,经历不同的创作时期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是否会想到,艺术的创新不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众多艺术家的尝试和摸索中前进,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变出丰富的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方式,于是在后人的认识中呈现了阶段性的跨越。

从古至今,文化和艺术都是密切联系、互相转化的。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深深根植于创作者对文化的汲取和崇高敬仰之中。西方古典时期,艺术作品的创作题材主要来源于圣经和宗教故事。其中“哀悼基督”这一题材在西方画作中极为常见。无论是乔托为教堂所做的装饰性壁画,还是米开朗琪罗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传为东晉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这三幅作品都是以文学作品为创作题材。所以说,艺术作品与文化之间的隐形连接,也让艺术创作者的灵感源源不断、备受滋养。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每个艺术创作者都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自己的艺术信仰。

五、结语

在时代洪流中激流勇进,做原创的先行者。在全面开放的环境下,在思想极度活跃、观念极度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我们迫切渴望趁早出名带来的成就感。安迪·沃霍尔说过:“每个人都有15分钟成名的时间。”但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尚未打好根基的功成名就又会持续多久呢?价值观的缺失,精神上失去定力,行为上失去原则,做事上失去底线,我们的内心是否又像表面那般淡定自若。坚持做原创的先行者,艺术创作的苦行僧,才能在艺术之路上走得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权雅之.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创新与普及[J].珠江论丛,2018(3):49-61.

[2]李怀宇.书法中的魏晋风度[N].中国文化报,2019-06-30(005).

[3]李福顺.中国美术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洪萍,颜三忠.高校学术纠纷的性质、类型及解决[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12):66-72.

[5]管祥麟.艺术源于前无古人的创造[J].民族论坛,2003(9):38-41.

[6]马琳.抄袭、山寨与挪用:从叶永青抄袭事件谈起[EB/OL].[2019-03-04].艺术上海.http://www.caaia.com/aShow.Aspx?ID=16652.

作者简介:高海军,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

杜金鑫,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绘画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原创性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新闻作品的原创性标准探究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作品的原创性
阿尔瓦罗·西扎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原有“真人秀”语境下的转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