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鲜活”起来
2020-06-23刘小龙
刘小龙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树立学生道德法治观念,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初中生的发展需求,教师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鲜活”起来。本文将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課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身体发育、思想活跃的人生黄金阶段,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有待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帮助中学生树立生活道德观念和培养法律法治意识的最直接的方式,本应该在学生一生的发展中起到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一)道德与法治课堂缺少互动
目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大多数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一直讲,学生在下面一直听,接受知识的过程十分被动。有的时候即便有课堂互动的环节,也大多数是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互动变得形式化,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没有充分讨论,学生也难有深刻的认识。这种课堂的教学很难有良好的效果,大多数的学生上课会感觉很无趣,缺少课堂的参与感,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其次,部分一线教师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一直比较严肃,没有真正和学生融入到一起,有的学生对教师有恐惧心理,不敢和教师交流,学习方面问题也不敢问教师。
(二)道德与法治课堂缺少生活化的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初中所有课程中与生活连接最紧密的。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还是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经验。不少教师上课时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本内容,但是很多例子都不够生动,甚至有些是随便举例、草草编几个简单的故事。这种例子往往让学生觉得离生活很远,没有真实性,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
只有让学生动手、亲身实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但是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社会实践的相关课程,有的学校即便安排了实践教学活动也只是走个形式,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优化策略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前提,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遇到问题时,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日常相处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互相可以适当的开玩笑,学生有心事也可以和教师分享。教师要想和学生之间有良性的互动,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和学生交流。在心理上,不要认为学生还小,很多事情没有经验,他们的表达不值得认真思考。其实互动交流的过程,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什么年龄都应该以平等的方式相处,认真倾听。只有在心理上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想法,再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才能完成有效的交流。
(二)创设生活情景,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创设生活情景可以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课堂更加鲜活生动。
教师可以在上课的课件中插入日常生活中能见的到的场景的照片,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哪些机构是做什么的,我们遇到什么实际问题可以到哪些部门解决,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时实际相结合。
除了照片,教师们也可以播放一些与道德法治相关的记录篇,让学生们了解一些道德故事或者立法背景,让学生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师们还可以寻找一些新闻的视频素材,在讲解某一课内容之前,先给学生播放相关的新闻视频,再进入课堂主题,在讲解完课本知识之后,设置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发表对新闻的看法。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最好是最近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案件,学生在讨论时的热情会更高。
(三)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是学生们真正能够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的途径。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走入社区,帮助社区的叔叔阿姨分担一些简单的工作,同时了解社区工作者是怎么为居民服务,怎么为大家创设一个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的,让学生们体会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走入敬老院,帮助敬老院的工作者打扫卫生,学习怎么耐心地照顾老人,怎么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喂饭等等,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学校片面的追求社会实践结果,很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只要去社区开一份实践证明就敷衍了事。为此,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而收获的心得体会,让学生真正从实践中感受到乐趣。
三、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实现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一线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真正与生活相结合,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鲜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金荣君.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下),2018(08):62~63.
[2]赵志平.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教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26.
[3]钟晓琳,朱小蔓.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