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情绪管理实践

2020-06-23袁露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实践对策

袁露

摘要:良好的情绪能力,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重视对幼儿的情绪管理工作,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情绪管理;个案分析;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0-0279-01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将“健康”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健康,则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组成部分。对幼儿而言,强健的体质、愉快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是其身心發展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强健幼儿的身体,同时也应当从心理方面入手,培养幼儿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促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幼儿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良好的情绪能力有利于促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能力水平决定着孩子未来生活中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能力,具有良好情绪能力的孩子,更能够获得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同时能够自主调节一些不佳的情绪如悲伤、恐惧、愤怒等。而缺乏情绪能力的孩子,则容易因一些琐碎的事情而产生不良情绪,同时还容易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难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将会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在3-6岁时期强化幼儿的情绪管理,是促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其次,良好的情绪能力有利于促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我们常说一个成语:心宽体胖。即指心胸开阔,外貌也就安详。我们也常说:相由心生,即指人的仪容外表是受心灵因素影响的。由此可见:人的心理,不仅决定着其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人的心态不佳时,自身的免疫力也会大打折扣。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的人,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对幼儿而言,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抑或是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更容易有愉悦的情绪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而这种愉悦的情绪,则能够让幼儿一直处于一种平静的心理状态,这是促使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

2.幼儿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

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总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孩子。就情绪管理而言,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笔者所执教的大班有个孩子成成(化名),是比较典型的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时,成成因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难以和同伴融洽相处,如别的孩子玩什么玩具,成成也要抢着玩,如果不给,他就会采取攻击行为,如抓、咬。久而久之,小朋友们都表现出不愿意和成成相处的心理,甚至看到成成就害怕得躲开。成成压根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当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时,成成则变本加厉的攻击小朋友,如破坏别人已经堆积好的积木;毁坏别人画的画;甚至动手打人。成成的种种行为,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也给教师的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

针对成成情绪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深刻认识到加强其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成成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成成从出生起,由于父母两地分居,加之工作较忙,爷爷奶奶承担了照顾成成的责任。由于隔代监管过度宠爱,成成在成长的过程中,向来都是要什么有什么,爷爷奶奶都是本着顺从的态度。同时,父母的长期缺位,导致成成的情感需求一直不能得到满足,而行为习惯一直得不到约束。久而久之,成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并对他人产生敌视的攻击行为。

3.幼儿情绪管理的技巧探索

针对上述个案中成成的情绪管理,笔者主要是采取了正面激励和规则约束两种方式。在实际的幼儿教育和管理中,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幼儿情绪管理的小技巧,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3.1 故事化解法。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基本集中在3-6周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过度的放纵显然是不行的,而僵硬的说教,用“道理”压制幼儿的情绪,也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笔者在执教中发现:故事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幼儿缺乏情绪认知的能力,而故事,则能够让幼儿明辨是非,认识到自己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苏珊·佩罗的《故事知道怎么办》这本书对笔者采取故事化解幼儿情绪的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借助幼儿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借助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帮助幼儿解决情绪带来的问题。例如,《我会自己想办法》、《我不乱发脾气》、《爱哭泣的汤姆猫》、《任性哭闹可没用》等绘本,都是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情绪管理的最佳读本。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借助绘本阅读,塑造幼儿的行为,让幼儿懂得自我管理情绪。

3.2 榜样激励法。

3-6岁的幼儿,其成长的过程中不适宜用过度打压的方式。过度压制幼儿的情绪,容易让幼儿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班级中,针对表现好的幼儿,教师要在全体幼儿面前不失时机的表扬,如某某小朋友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这种不失时机的表扬,能够让被表扬的小朋友感到愉悦和自豪,同时能够让其他小朋友为了“争宠”而尽力表现好。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一直都建立有积分激励制度,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小贴画,集满20张小贴画,就可以兑换画笔、橡皮擦等奖品。这种正面激励的方式,对约束孩子们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除了正面的激励制度,笔者也会采取一些适当的批评教育,及时指正幼儿犯的错误,纠正其不当的行为。这种“激励+指正”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情绪认知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激励幼儿,为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基石。针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小情绪”,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约束和规范幼儿不当的行为,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方式指导幼儿管理情绪,促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实践对策
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优化设计实践与思考
中职院校教育学实践教学探究
高校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