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

2020-06-23丁能梅

文理导航 2020年2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情境问题

丁能梅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认知活动需要通过兴趣来刺激,更需要方法来激活思维。因此,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情境;问题;教学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生正处于奠定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所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思维能力不仅决定数学成绩的好坏,更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的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到实处。

一、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主體作用得到发挥,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讲授知识为启发思维。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化被动地接受知识改为主动的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同时还获得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解模式,改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色彩比较鲜艳的三角形物体的图片,如小学生带的红领巾、建筑工地上工人用的支架、交通警示牌等。同时,还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接着,引导学生对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分类,以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的认知。这样,通过从学生感兴趣的三角形物品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通过教师的生动展示,以及提出的诸如三角形固有的特性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为什么有的地方需要利用三角形。这样,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注重语言表达,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一个人逻辑表达的集中体现。然而,小学生年龄还小,其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从逻辑表达做起。我们知道,思维活动通常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而语言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活动基础之上的。这就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教学过程,教师不妨尝试着让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然后把问题的解决过程阐述出来,努力做到条理清晰,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整万数的读法”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就让学生利用计数器直观的展示表示万以上的数字,从而让学生对万以上的数字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整万数的形象。接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计数器表示数的意义。这样,就把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中来。同时,让学生说出如果0放在不同的位置时,应该如何去认读。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整万数的意义,而且也学会了整万数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巧设思维情境,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萌芽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法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的参与课堂中去,进而开始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思维才开始逐步的萌芽。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知识情境,促使学生的大脑随着问题运转,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就这样巧设知识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只布偶熊和四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的卡片。同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从四张卡片中说说你看到的熊的样子吗?当学生挑选出来一张后,再让不同方向的学生选择。当不同位置的学生都选出来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抢答,看看谁的答案是正确的。等他们回答完毕后,选择四个不同位置的同学交换位置再来选一次,他们发现答案都不一样。此时,教师提出“为什么位置不一样,答案就不一样呢?”原来,“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有差异。”这样,就让学生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能把学生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产生思维的萌芽。同时,在这样的知识情境中促使学生跟随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利用问题引思,激活学生抽象思维意识

巴甫洛夫说:“问题是发现的开始、探究的动力、创新的开始。”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佳时候。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只有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个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注入式”为“启发式”。其次,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合适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难度过大不利于学生的引思,难度过小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要引导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及时的给予肯定、适时点拨、作出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就引导学生分组出题分组回答。让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思考回答。通过交互提问后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化成有限小数必须是最简分数,分母分解质因数除了2与5以外,必须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假如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则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通过这样的问题引思,有效的激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五、加强实际操作,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来调动等各种感知系统,从而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进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再精心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实践证明,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比较简单的分数大小”时,为了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通过开展操作活动来进行。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要调动学生的认知与感官,再通过动手操作直观的认识到分数的大小。课前就给学生准备了大小相同的两张长方形纸片。先让他们自己动手,把其中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相等的3份,取其中的一份涂上红颜色。接着,再取另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把它折成相等的4份,取其中的一份涂上蓝颜色。最后,要求学生认知观察涂颜色的面积哪一块比较大,哪一块比较小?这样,学生们就很容易得出1/ 3和1/ 4的大小。这样的教学,仅仅通过动手操作与用眼观察进行,从而抽象的分数大小比较变得简单明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并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贡婵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7(22)

[2]蒋维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2017(10)

[3]张延兰.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S1)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1170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情境问题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