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成就“大课程”
2020-06-23刘洁
刘洁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9-0287-02
【源起】
我园是一所特别、特殊的特色幼儿园,在全江宁乃至全市,我们是唯一一所拥有全开放户外活动环境、全透明室内班级环境的“开放式”幼儿园。我们与社区融为一体,位处的小区内,树木郁郁葱葱,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我们南面紧邻翠屏山、将军山,自然资源丰富;西面紧邻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和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对面是地铁站机场线,苏果超市、各大银行、诊所、电影院、购物广场、健身中心等近在咫尺。
《纲要》总则第三条明确指出:“社区的大自然和人文环境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背景】
为了能让家长理解我们“开放、从容、灵动、自信”的文化,从而走进我们、参与我们、信任我们,在我们成为课程游戏化共建园的当时,我们就着力依托“家园俱乐部”组织,大力推行幼儿社区体验活动。我们认为,引入和开发社区资源,不仅能实现我园园本课程开发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还能提升我园教师课程设计及实施的能力。
“课程游戏化支架5”提出:“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结合前期搜集的社会资源调查表,我们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通过对社区中人、物、事的接触,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
情景一:案例:跳蚤市场
活动前期,孩子们自己设计宣传单、走进社区发放宣传单,自己选择玩具、图书、订好价格,贴上价格牌。活动当天孩子们带上要卖的书籍和玩具、小马扎、摊布、10元钱,就在小区广场上尝试买卖,卖家的吆喝、买一赠一,买家的砍价……,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体验活动中,丰富生活、社会交往经验,继而推动高品质游戏的发展。
情景二:案例:交通站的游戏
紧邻幼儿园就是地铁机场线的翠屏山站,一次乘坐地铁的社会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多了许多关于地铁的话题,从地铁、到高铁,再到飞机……,交通站的游戏应运而生。孩子们自己设计车票、制作交通工具,共同商量角色分工和游戏规则。每周孩子们选择交通站的类型,火车站、地铁站、飞机场……,在游戏中孩子们认识交通标记、遵守交通规则、了解和体验相关交通职业的职责,丰富了各类交通方式出行经验。
且行且思:
根据幼儿兴趣点、时事热点及班级特色活动,我园各班相继开展了远足、地铁行、超市行、参观小学等社会体验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了“我是小班长”、“跳蚤市場”等系列主题活动及游戏,但都只偏重“参观、体验”的过程,教师们也缺乏将可利用的社区资源与课程内容相联系,形成开放的、整合的班本课程体系。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的第三点“关注生活的教育价值”提出:“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儿童的生活。”依据《实施要求》,我园把园本教研的工作重心放在“小社区,大课程”课程审议之上,通过专业引领、伙伴互动、实践反思等途径,以年级组教研、学科组教研、分层组教研等形式,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引领教师“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提升教师对儿童生活的敏感性,对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敏感性,并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能力。”而且,我们希望借助“小社区,大课程”园本教研活动,有效利用与整合适宜于幼儿发展的社区资源,形成与幼儿体验课程内容相联系的相对完备的课程方案,总结出一系列对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操作原则和运行模式。
【实录】
1.自主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每学期开展“读书月”活动,并购置大批省课程游戏化群专家推荐的书目,及时让教师接受最前沿的游戏化理论熏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把游戏精神贯彻落实在一日活动中,并督促教师把读书所获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我们还利用双周二说课时间,以年级组为单位,级组老师们共商对策,话题内容涵盖“幼儿走进社区的策略”、“社区志愿者‘走进来的策略”、“幼儿园——社区——班级三区联动的策略”等等,从而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解决班本课程生发中的一些问题,再结合恰当的资源加以利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与课程游戏化领衔人互动答疑,共同学习“课程建构”的真髓
幼儿园课程是什么?是简单的几个教学活动?教师是否具备“做”课程的能力?课程的建构,只能由教师来做吗?……结合新颁布的《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的第二条要求“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让我园教师了解如何有效的进行课程建设,我们邀请了江宁区教科室、省课程游戏化项目领衔人张春珍老师,对我园全体一线教师开展了《幼儿园如何进行课程建设》的菜单式讲座。
张老师先与老师们一起,进行了“幼儿是如何学习的?”的沙龙研讨,第一组以“观察蝌蚪——饲养蝌蚪——记录交流——领域教学及区域游戏渗透”的案例,引出“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幼儿学习方式;第二组以“把春天带进班级,从环境的变化、幼儿多感官感知”方面,引出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第三组以“平行班级结对——跨班活动——同伴互助学习”的经验分享,引出如何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并提倡榜样示范的作用;第四组及第五组,都从不同的层面,总结出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的,是在游戏中学习的。
接着,张老师从“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质”、“如何选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明晰幼儿园课程方案”等几个块面,带领全体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其中学习故事案例的介绍、与教师的互动答疑等方式,让老师们真切了解到课程建设第一步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用专业的视角对幼儿活动状况进行观察及评价,关注儿童本位的环境、关注生活,与社区融合,关注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等等。
3.深挖潜能,追求课程适宜性
3.1 与幼儿“走进社区”,推动此间有价值的课程方案研讨。
社区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社会,社区的树木山石、社区的鱼鸟花草、社区的人文风情、社区的配套设施……社区生活,可谓形态万千,丰富多彩。社区里,隐藏着太多可观察、可探寻的“秘密”,等着孩子们去发现,更等着孩子们去生成、去创造。为了让老师们珍视社区资源,我们多次对教师进行了相关的业务培训,让教师了解到“让课程源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儿童生活的全过程”的重要性,从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有了专家的指引,我们更有信心致力于“小社区,大课程”班本课程的开发,再者,社区活动的融入,让班级一日活动时间安排有了适当的弹性,老师们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按照作息时间安排教学,而是适度的遵循幼儿的兴趣点,增设活动,比如在《我寻找的春天》主题中,教师不是呆板的照本宣科,而是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走进小区,写生、观叶、观花、看蝌蚪等,让幼儿真正在绿色的大自然氛围中,了解春天。
小班幼儿走进翠屏清华小区,在观花、观叶、寻找蚂蚁、寻找石头等的写生、探秘活动中,真实感受到“春”的美;中班幼儿在参观跆拳道馆、参观图书馆、参观苏果超市后,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所想继续延续到班级,并生成了新式的玩法;大班在参观银行、参观小学、参观快递中转站后,讨论源源不断,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对班级环境进行了重新打造,葡萄银行、西瓜健身馆、清华小学和菠萝快递公司应运而生。這一切,都源于教师用专业的视角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源于教师关注生活的价值、关注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社区”课程方案“秀出来、说出来、写出来”三段式教研研讨活动。以海报展板的形式,叙述幼儿在写生、探秘、参观、慰问或社区职业体验等社区活动,在班级户外集体游戏、区域游戏、生活过渡环节或集体教学中自发生成的学习和游戏的过程;用声情并茂的演讲形式,介绍幼儿学习“故事”的精彩瞬间和主要过程;在案例撰写中,教师们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努力营造适合幼儿成长需要的教育环境,写出了一幕幕生动、鲜活、极富感染力的课程故事,体现“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尽显课程游戏化理念推行以来,我园教师的新教育观、新理念。
3.2 生发与深入了“儿童视角”的微课程,不断提升课程的适宜性和丰富性。
我们依据《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精神,激励教师关注幼儿生活,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实施等的能力。我们更希望,集家庭、社区之合力,在幼儿心中播撒“爱心种子”,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地球”,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将童真转化为爱心,在家园、社区中传递,提升我园教育质量,传播我园良好的品牌形象。
为此,我们开展了“小爱心,大能量”公益节班本课程研讨活动,11个班级逐一介绍了本班班本课程的主题背景、课程目标、环境与游戏创设、资源利用以及教学活动安排。台上,讲解者细致入微的阐述自己班级课程建构的过程,台下,聆听者认真仔细的做着记录,并适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研讨氛围轻松而又热烈。
本次公益节班本课程,主旨是“爱自己、爱他人、爱地球”,老师们围绕“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与幼儿共同商讨出孩子们喜欢的话题,依据幼儿年龄特点,用或借鉴、或修改、或创新的方式,编制出本班的课程内容,班班一主题。小班主推爱牙、健康饮食、爱护动物;中班着力爱护眼睛、关爱特殊儿童、交通小卫士、性教育启蒙;大班主打书香润童心、植物神奇的力量、情绪管理及变废为宝。老师们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注重“调查访谈、分享经验、引导探究、讨论制定”的教学形式,更注重“走进社区”的“体验”模式,旨在让幼儿更直观、更生动的了解课程。
本次班本微课程的生发与实施,是我园课程游戏化实践过程中,“课程建设”的初次尝试。从“主题缘起——调查问卷设计——集体活动、区域游戏、生活渗透、社区体验——主题评价与展示”,每个环节均体现儿童本位、教师支持的教育理念,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从理念到行动的“儿童的视角”的质的成长。
课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家长们的力量和社区资源,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快乐体验中,培养了“会关爱、会生活、会学习、会探索、会创造”的幼儿。
一个月的课程实施后,我们开展了“课程实践”汇报活动,从中班蒲公英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善”的种子开始,“健”的行动、“礼”的行为、“德”的教育……老师们用一个个真实有趣的课程案例,一张张笑意盎然的照片、一篇篇鲜活生动的学习影像,完整呈现了我园公益节班本课程实施以来的,班级教师、幼儿及家长三位一体的所思、所行、所想和所获。
最终,我们以亲子诗歌会的表演方式,完美展现了孩子们对班级公益主题的理解。美轮美奂的舞台、精彩纷呈的演绎,将幼儿、教师和家长们自导、自演的剧目,推向了高潮。
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课程建设,不是盲目的跟风和喜新厌旧,必须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将课程建立在幼儿实际生活的基础上,给予幼儿真实的体验,并转化为幼儿的经验;课程建设,需要师幼、幼幼、家园、社区共同合力创造,缺一不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感受孩子的所行,聆听孩子的所想,发现孩子的所思,体会孩子的所需,就能不断引发孩子感兴趣的灵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