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0-06-23郑玲
郑玲
摘要:学前教育阶段,开设的相关声乐教学理论及教学内容中,声乐课教学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不仅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声乐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促进孩子的积极探索能力,养成良好的声乐感知理论及习惯,并提高幼儿的学习声乐的兴趣,同时能够以提升声乐课堂教学效率为主,不断的促进和提升专业声乐教育教学的吸引力。针对当前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来说,大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及授课模式,最为流行的为“一对一”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所谓的声乐教学模式,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弊端,不仅需要创建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同时要体现出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的高效性,进而从中分析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和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话题及内容。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小组讨论教学法,期望以合作教学的模式,提升和促进学前教学声乐教学模式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9-0275-02
声乐的艺术化与发声的特点相互融合,构造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内涵情感。声乐表演离不开声乐,因为不同的声乐环境,其声乐表演的理念不同,因此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讲究的是“字正腔圆”,突出体现了发声的准确、简练、圆润。因此,在相关知识理论的分析中,结合现有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途径及现状,针对性性的分析新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应用的相关措施,以提升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并不断的适应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声乐课的授课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声乐教学相关的教学模式,逐渐的显露出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表现上,其相关组织教学模式及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更为复杂,因此,面对现状,应积极的创新教学模式,并逐步的完善教学思维,适应学前教育教学理论中的相关知识体系的高效建立。
1.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开展声乐教育时,没有发挥声乐应有的功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
1.1 声乐器材不够多元化。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声乐材料,帮助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借助材料更好地体验声乐,常见的声乐材料包括木鱼、沙锤、三角铁等。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声乐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但我经过实地观察,发现一些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声乐材料存在高结构化的问题,很难唤醒幼儿探索声乐的欲望。我对我园幼儿教师进行访谈时得知,他们虽然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声乐器材,但是发现幼儿很少主动去玩,只有一些幼儿尝试性地去摇晃和敲击,但很快就失去了兴趣,所以大部分幼儿教师还是惯用钢琴开展声乐教学,教师弹,学生唱,她们认为这样也能完成声乐教育目标。殊不知,高结构化的声乐材料限制了幼儿探索声乐的乐趣,不利于他们体验到声乐的真正魅力。
1.2 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学习规律。
我还发现幼儿教师在选择声乐内容时存在随意化倾向,没有与幼儿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
我在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时他们说,他们一般会根据幼儿园规定的声乐内容进行授课,再增加一些流行歌曲,比如《小苹果》,孩子觉得新鲜。不难看出,幼儿教师选择的歌曲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是否会对声乐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在实地观察中,我发现部分歌曲确实难以引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联想。
1.3 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幼儿主体性。
目前,仍有一些幼儿园在实施声乐教育时主要以集中教学为主,教师在所谓的声乐活动中教幼儿把歌唱会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也有一些教师会在幼儿午休时间为幼儿播放一些声乐,但内容也是一些儿童歌曲,内容单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只是作为“听众”,没有唤醒自己的声乐体验,当然,教师只是提供了一個听的机会,对乐曲的结构和节奏等声乐素养没有涉及,孩子没有真正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接受。
2.新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 利用声乐游戏说构建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游戏”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部分,它植根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声乐的源泉。幼儿学习声乐,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声乐。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组织幼儿走出去游览、参观,组织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劳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来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从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为幼儿声乐教学准备丰富的游戏素材。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由、轻松的交流,才有话可说。
创设声乐游戏情境,提供幼儿声乐实践机会,使幼儿敢说、会说、有机会说。维特根斯坦指出,“声乐教学不是作出说明,而是进行训练”。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是声乐实践的好时机。幼儿声乐的发展依赖于交流与运用,在集体情境下,幼儿通过游戏能更好地促使幼儿进行声乐的交流和运用。因此,幼儿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声乐游戏环境,科学地指导开展各类声乐游戏。让幼儿一边游戏,一边交流,将游戏与声乐教学融为一体,为幼儿的声乐学习提供感知的对象和画面,增强声乐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愉悦性。从而,使幼儿在亲自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创造的交流过程中,声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创设角色游戏“水果店”。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轻松地、自由地进行声乐交流,互动。不仅学会了礼貌用语,了解一些量词运用,认识一些水果的特性“声乐游戏”,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发挥想像:一串串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弯弯的香蕉像小船等。这样,在游戏中,幼儿敢说、会说、有机会说,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既愉悦了幼儿的心身,又丰富了幼儿语词,促进幼儿声乐能力和思维想像力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在幼儿声乐教学中,首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来选择合适的声乐游戏内容和形式,做到新颖、有趣,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保持幼儿学习声乐的兴趣。如小班幼儿适合模仿游戏、听说游戏等,而中、大班幼儿可选择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其次,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增加声乐教学环节的趣味性。声乐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用风趣幽默、充满激情或悬念的声乐,来组织游戏。同时“声乐游戏”,可借助实物、头饰、图片、挂图、场景、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来极大的刺激幼儿的感官,调动幼儿进行声乐游戏的兴趣。如表演游戏《小熊请客》:游戏前,准备好头饰、图片、场景以及多媒体课件。先出示头饰、图片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接下来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谁来了”?调动幼儿的兴趣;最后教师拿出头饰、图片,请幼儿分角色表演,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饶有兴趣的状态。幼儿积极争着扮演角色,模仿故事中小动物对话、交流。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不仅学会了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以及优美的语句:“又吃又玩又唱歌,真呀真快乐”,而且了解到一些动物的食性。这样,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想说、喜欢说,激发幼儿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2 通过声乐游戏培养幼儿乐感节奏的对策。
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陈鹤琴先生也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因此,目前游戏化教学已经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所普遍认同,并且大力发展之中。以声乐游戏的方式开展实施幼儿的声乐活动,能效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1)正确选择适合幼儿的声乐。
声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声乐能力为目的的游戏。可见,声乐是声乐游戏的主线,是幼儿游戏的指挥者,在声乐游戏中发挥着重要的用,教师应特别重视对游戏中声乐的选择。
一是声乐形象鲜明,节奏感强,乐段清晰,有对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所以在选择声乐时要重点考虑声乐中的形象是否生动有趣、节奏是否鲜明、乐段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工整。只有符合以上特点的声乐,才容易被幼儿所感知、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袋鼠妈妈》的声乐游戏中,袋鼠和大灰狼的声乐形象鲜明生动,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的比较有对比的声乐,幼儿一听就能分辨出那一段是表现袋鼠愉快游戏的节奏,那一段又是大灰狼来恐怖的旋律。此外,工整统一的结构,清晰明了的乐段,也有助于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方式来表现声乐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这对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大有裨益。
二是选择一些易于孩子表演的声乐,孩子喜欢在活动中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声乐的理解。选择声乐时除了考虑基本的聲乐要素的特点之外,更要考虑该声乐是否便于幼儿用简单的动作来准确地表现声乐的节奏和内容。例如,《小手拍拍》这首儿歌的歌词内容简单明了,儿童听到歌词自然而然地就能用动作进行表现,在拍手的过程中,幼儿也能感受到声乐节奏的存在。
(2)合理安排情节和角色。
情节和角色是构成声乐游戏的重要要素之一。作为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媒介,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节和角色是否选择正确,直接关系到幼儿乐感节奏的培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应关注幼儿的学习心理及学习兴趣,将基础的声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出学前教育教学中相关声乐教学理论的高效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华.高师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 陈长玲.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调查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3.
[3] 朱俊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4] 徐娜.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