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沈周《庐山高图》的艺术特色

2020-06-23马瑛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关键词:谢赫

马瑛

摘要: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成为“明四家”。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受父亲伯父的艺术熏陶,博学多才,师承于风格各异山水画大家,经过不断的临摹学习后自成一派,从精简派走向豪放派逐渐呈现出成熟的趋势。《庐山高图》采用高远的构图方法给人以雄浑壮阔,宁静幽远的艺术感受。笔者主要从《庐山高图》的整体画面进行赏析,并通过谢赫“六法”的六个角度来一一分析作品的绘画风格,以此进一步解读沈周从“细沈”向“粗沈”转变的过程中他的绘画情感与风格的转变,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创作《庐山高图》这幅作品背后他本人的审美趣味与想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庐山高图》   “吴门画派”   谢赫   “细沈”   “粗沈”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20)10-0037-02

一、《庐山高图》的创作背景

(一)沈周生平及艺术成就

沈周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受书画熏陶,花鸟、山水、人物俱精,尤其擅长山水画,世代隐居吴门。幼时像其父伯父学习,师承杜琼、谢缙等之后又大量临摹王蒙、荆关董巨、元四家的山水画,这对于他之后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一名画家的艺术风格往往与他所生存的环境有关,例如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对他带来的影响都会让他的艺术风格也有所变化。沈周出生于明代经济发达的苏州,淡泊名利,交友甚广,专事诗文、书画,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悠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一心沉浸于写诗作画,这为他之后自成一派的文人画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沈周作为“明四家”之一的著名文人画家,也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他的山水画技法影响了当时一大批文人的绘画风格。沈周在繁杂的山水绘画体系中不断地学习,突破了前人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多营造凄冷孤寂的意境,注入的浓郁的生活意趣使山水画显得灵动鲜活。他学习了大量不同的绘画技法与风格,经过总结概括最后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山水画派,有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对之后文人画的绘画风格影响非常巨大。沈周的绘画风格40岁之前为“细沈”,40岁到60岁之间为“细沈”像“粗沈”的转变,60岁之后为“粗沈”。

(二)《庐山高图》简述

《庐山高图》纸本设色,是沈周41岁是为恩师陈宽贺寿所作,他用胸雄伟高大的庐山来比作自己的恩师的品格,采用不同于以往的高远法全景式构图进行创作,这个时期沈周的绘画风格是从“细沈”像“粗沈”转变的过程。图中山峦重叠,树木葱郁,飞瀑高悬,云雾弥漫,气势雄浑,生动有趣。这幅作品师法黄公望又兼具王蒙之法,学习了五代荆浩等画家的构图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成熟的绘画风格。

二、《庐山高图》赏析

墨色浓淡对比清晰明了,山石奇险、树木掩映、水帘高悬、云气缭绕、设色典雅。山水画创作要求一脉相连、气韵生动、布局井然有序,这可以从谢赫“六法论”的角度谈起:

(一)气韵生动

沈周常年隐居山林没有世俗纷扰、画风恬淡天真,树木千姿百态、灵动鲜活。细看点景人物,线条流畅,人物形象豁达开朗。人物在高大的山峰之前显得尤为渺小,这也体现了沈周对恩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二)骨法用笔

沈周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古讲求书画同源,他的山水画风也离不开他常年书法用笔的功力,《庐山高图》整体画面苍润有力,树木线条刚劲挺拔。细看树木的叶子,线条细致有力,沈周刚毅果断,因此创作出来的作品造型潇洒、用笔沉着稳练。

(三)应物象形

沈周自幼受儒学传统的熏陶,注重礼仪、谦让平和、宽厚豁达,虽闻名于世却丝毫不张扬。正因这种性格也成就了他质骨典雅、恬淡天真、幽远静谧的绘画风格。《庐山高图》整体通透明亮,山石用淡墨干皴不显焦灼,瀑布用淡墨皴擦显得坚实浑厚。

(四)随类赋彩

《庐山高图》整体设色淡雅,背景用浅仿古色罩染,山石多用淡墨皴染重墨加以区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用笔随意。中景巨型山石用墨干而淡,与左边主峰浓墨干皴形成鲜明对比又不失淡雅之感。

(五)经营位置

《庐山高图》远观整幅画面,由近、中、远三景相连呈“S”型,远景的庐山主峰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布局合理一气呵成。采用高远的构图法使观者有一种站在山脚仰望山巅高大伟岸的气魄,近景墨色较重,碎石配以杂树锁定观者视线,中景山石选用淡墨使整体空间空旷幽远,远景山石墨色更为淡雅、云气缭绕使远山更加推向观者视线远方。右下角的两颗劲松长势朝左这与左边主峰山势朝右形成了呼应关系,这也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松树寄以恩师长寿之意,左边主峰与中景山石之间有小桥相连,打破了流水飞白的呆板,生动有趣使得山体连成一脉,让观者有通畅之感。中景主要表现瀑布通过两边对峭壁的塑造突出瀑布的飞流直下,中间的白色石块作者主要将披麻皴与斧劈皴两种皴法相结合,通过长短对比、宽窄对比、浓淡对比减弱了斧劈皴的刚劲质感又强化了披麻皴的柔和,使得山石内容丰富结构分明。

(六)传移摹写

说到传移摹写,就要说到沈周的师承关系,首先他出身书画世家自然从小受到家人的艺术熏陶,学识渊博。沈周的曾祖父与王蒙为好友,父亲为杜琼的学生。在绘画上是从杜琼,后是师从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水墨体系。有学习南宋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劲健的笔墨体系,形成了他粗笔水墨的绘画风格并自成一家。他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成为“明四家”并创造了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轰动一时。《庐山高图》中的近景与南宋马远的“马一角”风格相似,中景山石的皴法与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相似,这与他早期师从重家而后形成物我一体的过程不可分割。沈周晚期及各家之长自成一派绘画风格不断走向成熟。

《庐山高图》是沈周绘画风格由“细沈”向“粗沈”转变的代表作品,沈周早期的“细沈”构图缜密,用笔精细,从沈周早期的绘画风格可以看出他想将每一件事物都表达的清晰明了,这与他早期的长期临摹不可分割,他一方面学习吴镇形重意远的水墨画法,另一方面学习黄庭坚中锋浑厚的行草书法入画,使得画面刚劲有力、浑然一体。他与“明四家”之一的唐寅都已庐山作为自己的审美载体,因为师承关系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因此绘画风格也不同。沈周的“粗沈”用笔较重、多湿笔渴墨、浓淡变化较多,此时的绘画风格已经对早期的加法慢慢做了减法,集重家之长风格趋于成熟。

《廬山高图》这幅作品中存在着很多的绘画关系,作者通过墨色的干枯浓淡关系、各种无物象的疏密关系、虚实关系来表现空间的前后关系,还有山石布势与树木姿态、山体面积与点景人物面积、前后山石的大小等对比关系和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牛毛皴等不同皴法的结合将整个画面排布的井然有序。画面讲求平衡关系,近景山石整体布势向右两个主要的树木松树则整体动势向左、左边主峰整体布势将观者的视线向右引则左下角的树木向左延伸,又如中景的主要山石整体布势向左作者以多数向右的树木来平衡这种关系。同时近景的两棵松树与中景的白石动势相呼应,把观者的视线印象画面的上半部分。近景山石作者多用重墨用色较沉,使得近景山石显得浑厚扎实,也让观者感受到整体画面的沉着稳定之气;瀑布左边崖壁的石块纹理具有内向的动势,与右侧中间的山岗岸壁,似乎是产生一种力的碰撞,从而加强山岗向上的张力。树木千姿百态,在坚实干枯的山石之上树木显得尤为灵动,一人站于山石之上迎飞瀑远眺,点景人物虽小却有画龙点睛之意,远山隐于云间宛如人间仙境。

三、结语

在欣赏《庐山高图》这幅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这幅作品的意境。沈周通过常年学习运用自己高超的笔墨技法和笔墨语言表现出了山石、树木、水口、云气、石阶、小路、点景人物,这些物象相互关联,通过各自的语言符号在画面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营造出雄浑壮阔又质古典雅的世外桃源。

参考文献:

[1]黄悦.从《庐山高图》看沈周山水画风格成因[J].美术教育,2017,(11).

[2]何海波.山水画《庐山高》的艺术特色[J].西部皮革,2018,(07).

[3]张文燕.浅析沈周《庐山高图》的艺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

[4]奕明.由《庐山高图》话沈周[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15,(07).

[5]徐晓晴.沈周山水画艺术成就浅析[J].艺术教育,2016,(02).

[6]周安庆.明代沈周的山水画艺术世界[N].团结报,2018-11-08.

[7]宋本帅.精微与豪放-从《石田稿》看沈周山水画风格的演变[D].烟台:鲁东大学,2018,(06)

[8]吴刚毅.沈周山水绘画的风格与题材之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9]阮荣春.沈周的绘画艺术[J].中国书画,2011,(10).

[10]牟建平.粗简豪放:“吴门画派”领袖沈周[J].收藏,2018,(01).

猜你喜欢

谢赫
谢赫《古画品录》中的气韵生动探析
浅论谢赫《古画品录》中“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浅谈东晋谢赫“六法”
谢赫六法分析
荆浩与谢赫画论观点的异同
荆浩与谢赫画论观点的异同
浅析刘道醇之“六要论”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西汉秘密花园
从谢赫“六法”看中国画创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