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谢赫《古画品录》中“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2018-05-25周子玉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气韵生动谢赫

周子玉

摘要:谢赫是我国第一个绘画理论家,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早最系统的绘画论著。他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又以“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所在,也成为后世画家,评论家所遵循的准则,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古画品录》中“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谢赫;《古画品录》;气韵生动

南朝的宫体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画创作史上第一次系统的总结。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内容丰富,被看作是《古画品录》的中心,“气韵生动”居于首位,并把它作为绘画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到后来“气韵生动”不仅局限于作为绘画的品评标准,更扩展至书法、音乐、舞蹈、文学等领域,形成了一个美学范畴。

一、何为“气”“韵”

“气韵”是很抽象的概念,它又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古人是把“气”和“韵”分的特别清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曹丕是最早以“气”作为根据来谈论文学艺术的。《汉语大字典》对“气”的解释是:“气,云气,引申为凡气之称。后作‘气。气还指大自然和人类生命表征的生生之气,”《玉篇·气部》中说:“气,息也”。到后来“气”又上升到精神气质,可看作是精气或神气,如《管子·内业》:“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南朝梁代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提到“气”,如“秀气成采”、“气扬采飞”、“索莫乏气”,刘勰认为“气”是文学创作的核心,更是一种超然的精神内涵。

再看“韵”,“韵”最早是形容音乐的律动,魏晋时期音乐有很大的发展,“韵”也逐渐倾向于美学化。如蔡邕的《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刘勰的《文心雕龙·声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都是指音乐的和谐,“韵”是靠声音而存在的总的来说在于感悟和体。从晋之后,“韵”开始进入人物品藻领域,如宋黄山谷《题杨道孚画竹》谓:“观此竹可知其人有韵”,主要指人物所显露出来的神态,气质,品德,品行是否给人美的感受。绘画中的气韵不仅指人物体态上的美,更重要的是表现精神上的美。

二、“气韵生动”的美学内涵

“气韵”的哲学来源是老庄玄学的宇宙情怀和思想“气韵”有着深刻的美学思想和精神内涵,“生动”和“气”密不可分,有“气”画面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气韵生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是作画者审美表达的一个过程。谢赫当时的画评主要针对人物画的鉴赏,在谢赫看来只有陆探微和卫协兼备“气韵生动”,但卫协的画虽兼备“六法”但也只是接近兼善的程度,虽然形象绘画不尽完善,但还是有些壮气的。而谢赫评价陆探微是“穷理尽性,事绝言象”,说他穷尽了人物的气韵,而绝不会被表面的,非本质的现象所掩盖。陆探微列为第一品,谢赫只在评价陆探微时认为他穷尽了“气”“韵”,作画者只有“气”与“韵”兼而有之,才能达到绘画的最高境界。

“气韵”还是作画者和观者精神世界沟通的媒介桥梁,是画家情感的传达,“气韵”也关乎画家文化修养与气质的展现,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画家所表现出来的作品也有很大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气韵所呈现。可见“气韵生动”不仅是品评作品的标准,通过作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气息也就是气韵,可以看出画家本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传承。

“气韵”从原来表现人的精神状态、个性、转向表现笔墨精神,作品的笔墨是基础,“气韵生动”是内在精神,作品没有灵气,没有“气韵”就无法打动人,更不能和观者产生沟通。宗白华先生曾在《美学散步》中这样说过:“中国画的主题‘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1)“气韵”是作品传神的关键,是作品有强大感染力的精神内涵。

三、《古画品录》和“气韵生动”的影响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美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在《古画品录》之前我国几乎没有较为体系的绘画著作,《古画品录》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绘画理论体系。在唐代的张彦远对《历代名画记》中对“六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六法”成为了绘画美学的基本理论。宋代郭若虚也曾提出了“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的观点,将“六法”视为绘画的根本大法,“气韵”不仅是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也体现了深刻的东方哲学,“气韵”的生动与否,因为关乎东方审美观念中意境所产生的美。“气韵生动”涉及了艺术规律,绘画理论等多方面美学问题,明确概括了中国艺术精神,对现在绘画美学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81:132.

参考文献:

[1]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M].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14.

[2]施榮华.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1-105.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气韵生动谢赫
谢赫·古画品录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探析谢赫“六法论”与佛造像间的审美关系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西汉秘密花园
中日六位作家与中国画论西传——以谢赫六法为例
从“清癯之美”到“丰腴之美”:魏晋至隋唐人物造型艺术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