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6-23徐佩飞
徐佩飞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化载体,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播有其特殊的作用,传统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引導着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与高尚情操的培养,对于青年一代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并且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如今却在语文教学中面临极大的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9-0121-01
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他们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他们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的使用教学方法,使其更好的融入渗透传统文化也就至关重要。
1.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宣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本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是静态固定的,但教师的上课方式与讲解方法则是动态灵活的。在课堂中教师能够在一片简单短小的文本教材上通过文本的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课本的思想内涵、人物的高尚情操、文本的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入手,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文本,更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透彻的理解与感悟。
课前故事导入,在正式上课之前对本文的故事的前因或者作者的生平用小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在上《五人墓碑记》前讲述复社、应社的故事,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讲述《红楼梦》的顽石奇缘等等,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永远都是浓厚的,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就更上一个层次了。
文本深入解读,对于文本进行详细全面的理解。在学习《鸿门宴》时,不仅要了解文本中的古文字含义,明白故事的前因后果,体会故事中个人物言语中所散发的性格特色,如项羽的自负直爽、刘邦的权谋善变、张良的足智多谋、范增的卓见远识等等,更能从鸿门宴一文中看出刘邦与项羽这两个楚汉王的性格特征,他们的性格也暗示了他们的发展与结局,传递着因果关联、性格决定等哲理性的传统人生道理,对学生在性格的发展与影响上能够产生重要作用。
2.课堂气氛活跃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能够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把握,更好的理解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角色扮演,如《雷雨》、《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课文,文中的人物语言较多,人物性格鲜明,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等方式,让学生在扮演中理解角色的言语特色与性格特点,在欢乐中了解文本,体会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传记、话剧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学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分组辩论,对于文本的解读,学生可能各有看法,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确立观点、互相辩论,互博意见,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者的含义有何区别,西方的科学与东方的科学又有何差异,让学生在搜集资料中学会整个故事文本的解读,了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讨论中听取他人独特的想法与有用的观点,在辩论中体会孟子、晏子、苏秦、张仪那些史上有名的辩论家的伶牙俐齿与足智多谋,感受传统文化中那些名人的风采与光荣。
朗读背诵,现在的学生很热衷于流行歌曲的传唱,却十分害怕课文的朗读与背诵。其实文本的朗读与背诵是理解文本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诵读文本能够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本的字词含义与课本内容,在诵读中自然能够产生对作者、对人物自身的理解与认识;其次,中国的诗词古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李白的潇洒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浅显易懂、王维的诗画意境,诵读如此的优秀文本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内涵当然效果突出;最后,长期的诵读文本与知识的积累,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唐诗宋词元曲,亦或其它古书,轻松愉快地背诵,不作讲解,只是积累,终生受用。能够使学生满腹诗书、出口成章,在作文创作、交流沟通中,在以后的工作于生活中影响深远,对于学生以后的文化修养与人格塑造作用巨大。
3.课后活动新颖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传统
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在课后活动中不断地延续与扩展。课后作业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方言文化的调查与研究、课本剧的排练与表演、诗歌的模仿与创作、故事的改变与想象,丰富多彩的课后作业,不仅不会使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还会使他们充满乐趣与热情,在有趣的作业中加深对课本内容、历史人物、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网络资源的发达,为学生的学习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供了便利之处。搜索生词、理解古文含义、了解作者生平、体味故事的中心思想,只要需要网络上的资源应有尽有。课后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来收集相关资料,完成相关作业,能够使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可谓丰富至极,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等,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文化精华,更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阅读这些作品,从中吸取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使语文教学在更好的传统文化认识基础上进行,久而久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便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厚的积淀,对于塑造新一代的文化青年与弘扬中国文化可谓效果出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培植学生自己的民族文化性格,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获得精神的成长与灵魂的净化,让文化的翅膀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心灵,唤回民族文化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杜娟.浅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理论经纬,2011(9):6-7.
[2] 王强.关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4-6.
[3] 任显才.重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杂志,2009(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