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在民间工艺展示中的运用研究
2020-06-23孟庆林张一然
孟庆林,张一然
(1.天津商业大学 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2.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134)
传统民间工艺具有广泛的地域特征、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等内涵,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艺术思想和语言的体现。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也有了新的途径。AR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模式,它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放置虚拟对象,使人们深入地参与数字化交互。借助这一方式,让传统民间艺术以新的形象再次焕发艺术魅力。
一、民间艺术发展现状
(一)民间艺术
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大民众为适应生活需求、提高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而创作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是各类工艺美术形式的总称。天津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民间艺术的形成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是南北文化的融合,二是中外文化的融合,在海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相互培育下,形成了南北交汇、东西融合的文化特征。与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传统民间艺术相比,天津的当代民间艺术在实践功能、表现内容和审美特征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打造津味文化特色品牌,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艺术,天津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建立非遗数据库,构建多媒体交互平台,加强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深入挖掘、对现有民间手工艺的记录、分类和整理,对即将失传的民间工艺采取相应的挽救措施,建立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工艺保护基地和培训基地,多措并举形成规范有序、传承有力的非遗保护机制,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图1 AR工作原理
图2 AR交互界面
图3 APP图标及AR界面
传统民间艺术有着广泛的主题和生动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高科技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及审美意识。传统民间艺术难以在新生事物中立足,接触和关注民间艺术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在坚持原生态性和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手段,打造特色文化优势,推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进行数字化转化,使民间艺术不仅得到传承,而且得到发展。
二、民间艺术数字化应用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活态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本的特性,是民间艺术实施创新发展的关键,即保证在不损害其核心内容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创新民间工艺的传承方式,对民间艺术进行数字化处理,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引领现代生活观念和方式,重塑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一)创新是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必然通过不断生发、创新以保持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尤其是以具备一定的经济属性和实用价值的民间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在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上更具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传统民间工艺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创新民间艺术的展示形式和传播载体,对民间艺术进行“立体化”和“动态化”的创新展示,打破“平面化”和“静态化”的表现形式,通过数字投影、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手段,让公众从多维度多感官的视角感受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从而呈现民间艺术新活力,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
(二)民间艺术数字化传承手段
基于交互式新媒体技术的参与将使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全息技术、虚拟现实、三维动画、交互技术等新媒体形式的介入,为民间工艺的展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从实体展示转变为虚拟互动的数字化展示形式,使刻板的文字、图像变得鲜活起来,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它的大小、空间、质感与色彩,营造良好的体验氛围,使民间工艺在现代科技环境下激发出新活力,让人们愿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推广中。
以木版年画为例,利用数字化图形、图像处理、交互式动画、三维虚拟建模等手段,对年画艺术进行整体的数字化重塑,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木版年画的立体形象,虚拟地域特色文化活动,让人们体验年画背后的历史典故。通过游戏互动,让人们来模拟年画的制作流程,使以往静态的图片展示和文字描述向交互、仿真的虚拟展示方向发展,力求实现具有虚实互动的交互环境,让人们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地域和其他条件的限制,解读民间艺术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呈现民间艺术的资源优势,使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播更加趋向现代生活理念。
三、基于AR技术的民间工艺APP应用
(一)AR技术
AR即增强现实,是当前较为备受瞩目的新技术之一。AR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检测识别技术、跟踪定位、3D建模、人机交互及虚拟仿真等多方面技术,将计算机实时模拟出的虚拟对象与用户所处的真实环境相融合的技术(图1),目的是将虚拟信息与实际环境结合起来,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AR技术改变了“人随镜换,景随步移”的空间叙事模式,聚合、重塑多元化场域于虚拟现实“幻境”。这种超越了传统显示方式的“增强”技术,使其在众多领域中都具有应用价值,例如医疗、教育、古迹修复与数字文化、文化旅游、影视动画、游戏娱乐、影视动画文化旅游、展览展示等许多潜在的领域都值得挖掘和产业化开发。
(二)AR技术在民间工艺资源开发中的价值体现
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设计出供受众在PC端掌握与了解民俗艺术信息的互联网站。将传统民间工艺的具体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AR技术将实体难以体现的资源展示出来,通过交互的方式将数字信息实时叠加到现实场景中,全面生动地展现传统民间工艺,创建特色数字化传承模式。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AR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1.促使非遗文化从学术化转变为大众化
传统民间工艺品大多在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上展示,展示途径单一,缺乏新意且互动性差。受地域性影响,只有少数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群体或艺术创作者才会主动购买民间艺术相关书籍或到博物馆观摩。而展示作为民间工艺乃至非遗文化推广与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们愿意深入了解的一块敲门砖。因此,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易于理解和易于传播的展示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将传统民艺与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用动态影像讲述民间工艺的文化渊源,通过互动游戏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培养公众对非遗文化遗产的兴趣,拓展非遗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增强非遗文化的知识性
以互动性和参与性为主要特色的AR技术,其“身临其境”的交互方式,为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眼球运动”,还有“心脑运动”。受众已不再满足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更加倾向于能够自主选择,满足其互动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多重需求。人们只需对特定物体进行扫描,即可生成满足人们视觉、听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虚拟模型,突破时间、空间等客观限制,与其产生互动,在交互中主动感知,使传统静态展示无法体现的内容得以呈现,深度展现民间工艺的艺术风采。
3.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融合了AR技术的传统民间工艺,在传播途径上从过去单向的传播方式逐渐向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就是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多媒体、时代元素相结合对文化资源进行公共文化创意产品的策划、开发与制作。根据大众的消费特征,设计符合大众精神生活需要和个性化需求的文创产品,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使一些逐渐或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重新被激活,让人们获得文化消费乐趣的同时,更带来一种良好的文化体验感,带动人们更加全面深入F 解读民间艺术,促进文化消费,提升文化素养,达到传承和发展的目的。
(三)基于用户体验的民间工艺创新与实践
1.APP主题
《艺沽光景》APP是一款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基于创新设计、互动设计和服务设计的手机应用,它将增强现实技术与移动终端信息平台相结合,致力于为城市文化导览和导游搭建一个无缝的新型移动互联网多资源整合平台。最大程度实现非遗文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的深度延展。在《艺沽光景》APP中,用户可通过扫描的方式观看民间工艺的制作流程、360°全方位的立体形态,文化交流的主动性和互动性都有所提高,弥补了实体展示中的角度限制,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2.功能框架
整个AR的展示应用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内容展示、AR应用、制作体验、交互游戏等几个部分。以天津传统民间工艺“杨柳青年画”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利用Auto Identification System、Unity3D、Slam等实现跟踪定位和场景重构,借助HoloLens、ARKit、智能终端手机等进行相关效果的测试。(图2)
用户通过交互游戏来实现勾、刻、刷、绘、裱等工序。通过在虚拟木版上交互操作,对虚拟纹样进行填色涂彩,最终将模拟成形的年画进行装裱,完整地体验制作年画的所有流程。此外,用户还可以选择各种纹样、配色进行DIY创作,用现代设计语言对传统年画进行再设计。AR技术不仅可以将丰富多彩的虚拟信息叠加至用户所在的真实世界中,而且用户可以与虚拟物进行简单的交互,全方位地欣赏动态影像。当用户在特定城市中启用AR功能,对当前街景进行扫描,便可在手机屏幕上获取代表当前地域文化的虚拟形象。例如,以天津相声名家马三立为虚拟形象代表,向人们介绍天津的城市文化与风土民情(图3)。同时,用户还可以利用手机的拍摄功能拍下此情此景,传播至各类信息平台,与他人分享当地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推广与传播,满足人们对信息多样化的需求。
3.界面设计
APP的界面版式及视觉元素要服务于设计内容及主题,突出产品特点,为目标群体用户带来最直接的感受与体验。在设计“非遗”类APP时,要注重对特色元素的提取,既要呈现传统文化的气质与格调,更要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重新构建符合大众审美的产品。在界面设计中,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应该提炼、融合、再造,应该更加关注用户的使用习惯,尊重用户认知心理,换句话说,应该以现实生活为蓝图,通过对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的处理,使界面设计语言达到快速传达和认知的目的,让设计简单易于理解。
四、结语
这些年,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现积极上升的趋势,AR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情感和内涵上的传播技巧,优化了传播效果。沉浸式的虚实融合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呈现了传统民间工艺情景交融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混合空间的双重交互中,拉近大众与民间艺术的距离,将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使其走向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