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0-06-23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血管康复科天津30014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治疗仪饮水功能障碍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血管康复科 (天津 30014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在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吞咽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2例,患者入院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吞咽功能、进食训练的46例患者作为对比组,将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吞咽治疗仪的4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结果:在治疗效果、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率、咽期通过时间以及吞咽造影检查评分的比较上,治疗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药物联合吞咽功能、进食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吞咽治疗仪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在我国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脑卒中等危急重症所引起的死亡情况在不断的减少,在最大的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大多数卒中后存活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可能引起肢体、语言或者是吞咽等功能障碍[1]。吞咽功能障碍属于卒中后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不仅仅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呛咳,增加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卒中的概率,因此,应该分析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2]。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2例,观察了在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吞咽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2例,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比组,每组有患者46例。治疗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20例,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44.6±3.2)岁;对比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8例、18例,患者年龄31~64岁,平均(44.2±2.9)岁。在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治疗组与对比组患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常规药物联合吞咽功能、进食训练。治疗药物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血糖以及营养神经等相关药物;吞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舌部、口颊部主动、被动活动和口腔冰棒刺激等常规康复训练,2次/d,时间为20min/次;进食训练方法为吞咽动作练习,并将舌头向不同方向进行伸展动作训练,2次/d,时间在20min/次。

1.2.2 治疗组患者在对比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吞咽治疗仪,将治疗仪的电极片放置在患者的喉镜部位,分别运用三角波与方波电流对患者的吞咽肌进行刺激,测出患者的具体阈值,并根据阈值的大小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时间应该控制在30min/次,治疗1~2次/d,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将治疗效果、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率、咽期通过时间以及吞咽造影检查评分作为本次实验研究中治疗组与对比组患者的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3]:参照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效果的评定,患者治疗后无吞咽困难情况,且饮水实验评定结果为Ⅰ级认定为痊愈;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饮水实验评定结果在Ⅱ-Ⅲ级认定为好转;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情况以及饮水实验评定结果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有效率的计算方法为(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0%。

洼田饮水实验评定方法[4]:让患者喝下一茶匙水,如果无问题则用杯子盛30mL温水递给患者,让患者在坐位下像正常一样喝下,对患者的饮水过程进行观察,如果其可以一次喝完且无呛咳为Ⅰ级;两次以上喝完,但是无呛咳为Ⅱ级;一次喝完但是有呛咳为Ⅲ级;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为Ⅳ级;难以全部喝完且有呛咳为Ⅴ级。

吞咽造影检查评分的分数范围在0~9分之间,其中患者得分7~9分为轻度,得分2~6分为中度;得分2分以下为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实现,运用(±s)和%分别表示计数与计量数据,检验方法分别为χ2和t,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46例患者,其治疗痊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25例、20例、1例,治疗有效率为97.8%;对比组有46例患者,其治疗痊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22例、18例、6例,治疗有效率为87.0%,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

2.2 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分析比较

在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率、咽期通过时间以及吞咽造影检查评分的比较上,治疗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分析比较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发病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大脑神经传导束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舌肌、咽喉等运动功能障碍,不仅仅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营养供应,同时,也增加了误吸的风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均有着严重的威胁[5]。

在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常规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联合吞咽功能、进食训练,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6]。而吞咽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其主要通过对神经肌肉的电刺激来实现肌纤维的收缩,重建大脑皮质对吞咽反射的控制功能,对吞咽肌群的运动功能进行提高,增强咽喉部肌肉的协调性,有效地预防咽喉部肌肉萎缩,由此可见,吞咽治疗仪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7]。

综上所述,在为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常规药物联合吞咽功能、进食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吞咽治疗仪可以改善其各项临床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猜你喜欢

治疗仪饮水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简易饮水鸟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