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联合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0-06-23
1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2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病案室 (辽宁 大连 116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关破裂出血行内镜联合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8例,均予以内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注射硬化剂与胃底静脉组织胶相关注射联合治疗,比较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均未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情况,其中接受2次患者共20(29.41%)例;治疗6个月本组患者的根除率为58.85%,基本消失率为41.18%,治疗1年后所有患者均为出现消化道再出血情况。治疗后患者的PHG表现出现概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术后出现胸痛36(52.94%)例、腹部不适16(23.53%)例、发热14(20.59%)例,但不良反应均于1周后消失。结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关破裂出血行内镜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但可能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关破裂出血(EGVB)为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较严重并发症,其出血量比较大,起病比较急,且死亡率高,临床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而采用手术治疗的创伤较大[1]。本研究主要对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关破裂出血(EGVB)行内镜联合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资料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诊治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相关破裂出血(EGVB)68例患者,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或者CT检查得到确诊,本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8:30,年龄20~71岁,平均(48.23±8.30)岁,按照我国用Mc Cormark分类法方法,分为轻度56例、中重度12例,患者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研究符合医院伦理会批准,纳入标准:积极配合者,资料完整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补液、止血及降门脉压等处理干预,并进行出血情况评估,患者体征平稳后的3~5d后开始内镜辅助治疗。患者均需要在治疗前的4~6h予以禁食,临床医师给予25μg/L的奥曲肽(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9)予以维持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对静脉曲张部位、程度、形态评估。内镜为OlympusQ260相关电子胃镜。首先辅助内镜下调整位置暴露患者胃底效果曲张静脉情况,看清其血管走向,并选择适当位置进行止血夹的夹闭止血,选择在止血钳的两侧选择注射点,把0.5mL组织胶+2.5mL空气进行快速推注,并注入0.9%氯化钠溶液,注射针退回后观察注射点附近是否存在充满血管的情况;其后采取套扎治疗,以贲门齿状线位置向近端螺旋密集进行套扎,每一条曲张静脉需要套扎3~4环,每个套扎之间间隔1cm,每例套扎7~10环,平均每人次套扎7环,待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胃内的残留气体吸收干净。手术结束之后患者需要予以24h的禁食处理,24h之后可以吸食流食,48h之后进食半流食,术后24h均予以奥曲肽静脉维持,术后3~4d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1个月进行胃镜复查。若有必要需要开展二次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6个月和1年后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静脉曲张根除是消化道相关溃疡完全消失,内镜未发现静脉曲张,消化道粘膜表现为基础的色泽;基本消失是消化道相关溃疡完全消失,内镜下可见残留的细小血管。统计治疗6个月后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不同分型患者的情况,包括轻度(胃黏膜有花斑样病变)、中重度(胃黏膜樱桃红样斑点、黏膜出血、广泛糜烂);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指标包括腹部不适、发热以及胸痛、感染、大出血、食管狭窄等[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相关资料表示以±s,以t比较检验,计数相关资料表示以%,以χ2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 本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患者均未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情况,其中接受2次治疗的患者共20(29.41%)例。治疗6个月本组患者的根除率为58.85%,基本消失率为41.18%,治疗1年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再出血情况,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n=68)
2.2 不同分型患者预后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PHG表现出现概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术后出现胸痛36(52.94%)例、腹部不适16(23.53%)例、发热14(20.59%)例,但不良反应均于1周后消失;均未出现感染、大出血、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见表2。
表2. 不同分型患者预后情况(n=68)
3.讨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失代偿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介于60%~80%,会造成大出血发生,属于肝硬化严重并发症[3]。同时,当患者出血停止后会存在着较高的死亡风险和再次出血风险,其中未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在2年内出现约60%左右的再出血率和20%左右的病死率。为有效攻克这一医学难题,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68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能有效改善静脉曲张程度,减少出血率,但可能会增加PHG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内镜治疗作为二级预防措施中的一种,所需设备临床操作简单、方便且安全,其重复性强,已经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案之一[4]。内镜下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会存在狭窄、感染、异位栓塞等,但患者予止血夹操作,能有效到阻断、减慢患者血流情况,防止机体组织胶移位,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内镜治疗后予以预防性抗生素,有效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但由于该治疗方法会增加门静脉循环的压力,进而导致PHG发生数量增加的情况[5]。关于本组患者远期效果,有待临床再研究。
综上所述,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应用内镜治疗效果显著,降低其出血率,但可能会增加PHG发生率,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