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人工镜检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2020-06-23东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血细胞单核细胞全自动

东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人工镜检检查结果的价值。方法:选择87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分别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202、0.658、0.531、0.317、0.819,两种方法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以人工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2.5%,假阳性率为36.2%,假阴性率为21.7%。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与人工镜检结果仍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对触发复检规则的标本进行人工镜检。

在临床上,很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不良反应的监测都会涉及到血常规的检验,血常规检验的开展率十分高。通常情况下,由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细胞计数,而由人工镜检进行白细胞分类。不过人工镜检的工作效率低,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大。血细胞分析仪也能进行白细胞分类,但是研究表明,其存在一定的假阳性[1]。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与人工镜检检查结果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87例初步诊断为发热、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败血症等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男44例,女43例,年龄19~68岁,平均(45.26±8.27)岁。

1.2 方法

主要仪器为Sysmex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OLYMPUSCX21光学显微镜。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2mL,用EDTA-K2抗凝,2h内完成检测。仪器检测先做质控,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人工镜检制备2张血涂片,瑞特染液染色,镜下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两种方法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

人工镜检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为0、嗜酸性粒细胞为(0.92±0.15)%、单核细胞为(15.30±4.93)%、淋巴细胞为(17.72±9.14)%、中性粒细胞为(54.16±5.82)%;血细胞分析仪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为(0.68±0.25)%、嗜酸性粒细胞为(1.23±0.42)%、单核细胞为(12.27±3.71)%、淋巴细胞为(23.04±6.58)%、中性粒细胞为(52.41±7.06)%。两种方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种方法白细胞分类结果相关性与配对均值t检验

两种方法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结果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白细胞分类结果相关性与配对均值t检验

2.3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的对比

以人工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2.5%,假阳性率为36.2%,假阴性率为21.7%。

3.讨论

血常规诊断报告能够为疾病的初步诊断、治疗监测与评估进展提供重要的信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更是诊断血液病等重要途径,传统方法是依靠人工镜检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能用于疾病的快速诊断。血细胞分析仪结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电阻抗技术、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半导体激光技术、流式细胞术等,不仅能进行血细胞计数,也能进行白细胞分类,同时也能够提示分辨红细胞、幼稚细胞、血小板聚集等,也能定量分析幼稚白细胞[2-4],可大大减轻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不过血细胞分析仪虽然简便、高效,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结果可能出现一定的误差。研究表明,血细胞分析仪在识别白细胞形态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识别异形淋巴细胞、幼稚细胞、核红细胞、原始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态上有不足之处[5]。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细胞分析仪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为(0.68±0.25)%,淋巴细胞为(23.04±6.58)%、而人工镜检法检测嗜碱性粒细胞为0,淋巴细胞为(17.72±9.14)%,血细胞分析仪结果明显高于人工镜检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而血细胞分析仪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为(1.23±0.42)%、单核细胞为(12.27±3.71)%、中性粒细胞为(52.41±7.06)%,人工 镜 检法分别为(0.92±0.15)%、(15.30±4.93)%、(54.16±5.82)%,二者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对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r分别为0.202、0.658、0.531、0.317、0.819,两种方法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导致两种方法嗜碱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是,血液中异常细胞、原始细胞等一些细胞在溶血素的作用下,其细胞体积、胞浆颗粒及染色质疏松程度与单核细胞比较相近,而血细胞分析仪难以区分,而将这些细胞误认为淋巴细胞。有学者认为,幼稚白细胞和异常淋巴细胞容易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出现假阳性结果,而嗜碱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容易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出现假阴性结果[6]。以人工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灵敏度为89.50%,特异度为82.5%,假阳性率为36.2%,假阴性率为21.7%。总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与人工镜检结果仍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对触发复检规则的标本进行人工镜检。

猜你喜欢

血细胞单核细胞全自动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咔吱兔的全自动生活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全自动发明机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全自动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