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尿常规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案

2020-06-23郭荫广杜资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9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液合格

郭荫广,杜资荣

(1.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尿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和大便常规检验并称为三大常规检验,能准确反映机体代谢功能,在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尿常规主要对尿液颜色、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和尿糖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该检测操作简便、耗时短,可为医生提供大量关于病情的准确信息,在泌尿系统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待测标本不合格的情况,使检测结果准确性下降,影响疾病诊断,增加误诊、漏诊事件的发生风险[1]。为此,本研究回顾2015—2018年的120例尿常规检验不合格标本,分析尿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2018年山西省中医院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心接收的行尿常规检验的1 000例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男518例,女482例;年龄18~70岁,平均(47.26±1.58)岁。

1.2 纳入标准 年龄不低于18岁;无行为认知功能障碍;知情同意本研究,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异常波动者;近期有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治疗;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的女性。

2 检测方法

采集尿液样本前告知患者停止摄取影响尿液标本的食物和药物,晨起使用一次性尿液收集杯采集晨尿作为样本,使用华晟H-Ⅱ型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北京华晟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尿常规检验。检验前严格检查仪器运行情况,确保仪器良性运行,试剂在有效期内;观察并记录检验结果,分析异常结果产生原因。

3 检测结果

3.1 观察指标 与患者具体情况相结合,以尿常规检验结果为依据,分析尿液标本在采集、运输、检验等环节中的影响因素。比较2015—2016年和2017—2018年检验不合格标本。不合格标本判定标准:采集时间不合理,如受试者存在进食、饮水、剧烈运动或用药情况;采集量有限,采集样本不足12 mL;采集容器不标准,所用容器清洁程度不达标;样本有污渍,待测样本被粪便、经血或烟尘污染;样本标记失误,样本资料与受试者资料不一致或标记脱落;样本存放时间过长,冷藏时间超过6 h。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不同影响因素致检验不合格比较 不合格标本影响因素包括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存放和标本检验,120例不合格标本中,72例由标本检验所致,占比为60.00%,样本采集、样本运输、样本存放不合格占比分别为10.00%、17.5%和12.5%。标本检验与其他因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年份检验不合格标本比较 与2015—2016年相比,2017—2018年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存放和标本检验造成的不合格标本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份检验不合格标本比较(%)

4 讨论

尿液是尿路或泌尿系统外排的代谢产物,可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调节机体酸碱度和水电解质平衡,促进体内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的外排。根据排尿量、颜色和成分的变化可评定泌尿系统功能,对泌尿系统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尿常规是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检验项目,分为标本采集、标本运输、标本存放和标本检验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误差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进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标本采集环节中,不合理饮食、用药、特殊时期和剧烈运动等因素,以及未按照采集时间、采集位置和检测目的采集合适的尿液标本,都会影响标本检验结果;标本运输过程中光照或氧化因素可使样本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容器破碎和标本外溢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标本存放环境不达标,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样本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检验设备运行情况、检验科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质控品的选择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2]。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质量控制:尿液标本采集前,医务工作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尿常规检验的目的、意义、留尿时间和尿液样本留取方式,确保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检查前停止剧烈运动、停止服用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做好尿道口及其周边皮肤的清洁工作;运输标本时应选择整洁、干燥的容器存放标本,尽快送往实验室,无法立即送检的标本应存放于2~8℃的环境中,必要时可加入适量防腐剂,尽量在标本采集6 h内完成检验;优先选择专业人员运输标本,减少运输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发生;定期保养和维修仪器,调整参数,确保仪器良性运行;严格检查配套试剂,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做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确保检测水平的准确性[3-4]。

尿常规检验在临床广泛应用,科学规范的检验结果可为医生提供受检对象准确的身体信息,从而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和预后的评估。标本不合格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检测人员也要加强业务能力,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标本检验所致不合格标本占比高于其他影响因素,2017—2018年不合格标本占比低于2015—201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为尿常规检验工作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总之,为减少或规避各种影响因素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应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规范化流程开展检验工作,充分发挥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液合格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跟踪导练(三)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影响检验科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及改进管理措施分析
谁不合格?
做合格党员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