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心理应激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2020-06-23王军霞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颅脑依从性康复

王军霞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存活率约65%,但其致残率达8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大部分患儿监护人因缺乏相关治疗、康复及自我调节方面的知识,从而产生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加重患儿家长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患儿康复依从性,导致干预效果欠佳[1]。合理的心理干预是改善其心理应激的关键措施,但在常规宣教和健康教育中,只针对患儿相关疾病进行干预,无针对患儿家长心理的干预措施,难以有效改善患儿家长不良情绪。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通过改变信念、行为等改变不良认知的干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肿瘤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但其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是否可有效降低其心理应激水平,提高依从性等,临床上尚无明确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儿年龄>2岁;②家长具阅读能力;③家长持续照护时间3个月以上;④家长言语及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患儿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③患儿家长(照护者)有心理或精神疾病。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家长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22~42(32.97±8.46)岁;文化程度:高中15例,大学及以上37例。观察组患儿:男28例,女24例;年龄2~8(4.12±1.11)岁;格拉斯评分(6.37±1.31)分;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20例,颅内出血24例。对照组家长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2~42(32.75±7.68)岁;文化程度:高中12例,大学及以上38例。对照组患儿:男25例,女25例;年龄2~8(4.33±1.21)岁;格拉斯评分(6.10±1.69)分;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8例,颅内出血23例。两组患儿及家长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宣教和健康教育:告知重型颅脑损伤相关疾病知识,康复训练方法,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减药等,患儿出院后发放宣传册或宣讲单,同时每月电话随访了解相关情况,干预2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将干预措施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患儿家长建立信任关系,评估其存在的认知偏差,通过导入认知模型,让患儿家长意识到其自身被基本认知模型所影响,使其意识到自身心理及生理健康的重要性,纠正其认知偏差,重建认知。第二阶段:予以适当心理辅导,掌握其负性不良情绪的来源,帮助其学会自我情绪管理,了解其对相关疾病及健康知识的需求,利用相关需求理论进行针对性干预,教会放松方式。第三阶段:对指导患儿家长的技巧进行巩固,评估其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能力等,对其未掌握或未清楚理解的内容着重讲解。干预24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心理应激反应状况、康复锻炼依从性及对重型颅脑损伤相关知识的掌握度。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对患儿家长心理应激反应进行评估,3种应对方式回避、屈服、面对,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定,回避、屈服评分越高心理应激越严重,面对评分越高心理应激越轻[2]。采用颅脑损伤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对康复锻炼、效果监督及寻求建议3个方面进行评估,共14个条目,康复锻炼依从性指数得分=(依从性得分/56)×100%[3]。采用重型颅脑损伤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评估患儿家长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掌握情况3个方面,每个部分50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家长对重型颅脑损伤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结果见表1。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应激反应“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分)

2.2两组康复依从性指数得分比较 结果见表2。干预前两组康复依从性指数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8周、12周及24周观察组康复依从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3两组患儿家长对重型颅脑损伤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 结果见表3。干预前两组患儿家长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长对上述知识掌握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康复过程艰难,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多数患儿家长缺乏自我调节时间和方法,导致心理应激反应过大,产生回避等情绪影响患儿康复。有研究显示,通过不断的改变认知行为去适应特定要求可有效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而临床上传统的宣教和健康教育中无针对认知行为干预内容,不能使患儿家长有效减轻心理应激反应。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改变认知行为,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干预方法,被应用于心理疾病患者中,能有效降低照护者照护负担[4]。但其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国内报道较少。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致残率高,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心理负担,同时康复过程艰难,康复锻炼显效缓慢,加重其心理负担,恶化其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观察组经干预后心理应激反应“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高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能有效缓解其心理应激。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在干预过程中通过面对面交流及时评估发现患儿家长认知偏差、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良认知,建立积极看待患儿病情的态度,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等,缓解患儿家长心理负担,减轻心理应激反应。

患儿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是促进其康复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患儿在出院后3个月康复锻炼依从性呈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康复效果。本研究中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发现:干预4周、8周、12周及24周观察组康复依从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能有效提高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分析可能的原因为:出院后的依从性差是因对相关疾病治疗、康复等知识的缺乏使患儿家长忽视遵医行为的重要性,在本研究中认知行为干预根据患儿家长回答不同问题的态度及内容评估患儿家长心理认知、思维、信念等,并通过建立信任合作关系、纠正认知偏差,调整心态、予以心理疏导等改变不良照护行为,强化管理,促进患儿家长不良行为转变,规避危险因素,提升其康复信心,从而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表2 两组康复依从性指数得分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家长对重型颅脑损伤相关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知识、康复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能有效改善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度,这与程丽萍[5]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家长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康复依从性和对重型颅脑损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猜你喜欢

颅脑依从性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