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2020-06-23苏秀凤
苏秀凤
(福建省晋江市医院,福建 晋江362200)
心衰患者容易合并各种类型的室上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病情加重,进一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2]。近年来临床多采用药物对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急救,其中胺碘酮为临床常用药,然而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顺利完成十分重要。本文对加强护理配合对该病患者治疗中疗效、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9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7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快速型心律失常、心衰;(2)均为急诊收入病例,且均接受胺碘酮等急救治疗;(3)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已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存在呼吸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者;(2)存在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3)存在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或过敏者;(4)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间质纤维化者、低血压者。
对照组(n=37):男24 例,女13 例;年龄50-78(63.56±3.18)岁。体质量指数为18.0-27.1(22.10±1.74)kg/m2。心律失常类型:室性心动过速11 例,心房纤颤12 例,心房扑动5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 例。心功能分级:Ⅲ级30 例,Ⅳ级7 例。
观察组(n=37):男22 例,女15 例;年龄52-79(63.62±3.24)岁。体质量指数为18.2-27.3(22.20±1.82)kg/m2。心律失常类型:室性心动过速10 例,心房纤颤11 例,心房扑动6 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 例。心功能分级:Ⅲ级28 例,Ⅳ级9 例。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在采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对药物剂量严格把控,并将患者的身体指标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将药物治疗相关事项告知患者。
观察组:加强护理配合。(1)治疗前:护理人员快速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生命体征,掌握患者是否存在用药禁忌症,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护理人员遵医嘱进行治疗相关性护理,对药物剂量、品种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护理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述胺碘酮治疗的重要性和益处,提高其依从性。(2)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则及时告知和协助医生进行对症处理,期间严格控制给药速度以及加强心电监测,必要情况下停止用药,做好抢救准备。治疗期间进行血常规、心电图监测,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导致皮下组织坏死或静脉炎的发生;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饮食控制,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和体位锻炼。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
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及时通过针对性地疏导其心理状态,促使治疗顺利完成。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监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
(2)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3)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从治疗效果、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服务质量等方面评估护理服务情况,百分制,其中90 分及以上表示非常满意,75-89 分为基本满意,<75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37 例-不满意例数)/37 例×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 21.0 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n(%)]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干预前的各项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区别不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所示。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比对照组低,但数据对比差异不大(P>0.05)。如表2 所示。
2.3 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存在显著区别(P<0.05)。如表3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s)
表1 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s)
组别射血分数(%) 心脏指数[L /(min·m2] 平均动脉压(mmHg)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 值P 值干预前32.45±7.65 32.51±7.73 0.034 0.973干预后42.91±6.50 48.34±6.62 3.560 0.001干预前2.34±0.28 2.40±0.33 0.843 0.402干预后2.46±0.35 2.70±0.53 2.298 0.024干预前76.65±7.45 76.72±7.51 0.040 0.968干预后82.46±7.90 89.65±8.34 3.807 0.001
表2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表3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可对钾离子复极化电流进行阻滞,有助于心肌不反应期的延长,且可使折返波长增加,对室速进行抑制或终止[3]。胺碘酮应用在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够起到抗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且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可减少负性肌力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4,5]。
在该病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同时本文还对其加强了护理配合,治疗前的健康宣教能够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促使患者及时将自身异常情况通知医护人员;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测,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阻止病情恶化;且通过饮食、运动方面的干预可促进患者体质的改善,稳定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另外治疗期间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防止负面情绪导致心率、血压等指标出现较大的波动[6,7]。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显著更优,且不良反应少,充分说明了胺碘酮治疗期间辅以护理干预对于临床疗效、安全性提升有利;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较好地证明了本次研究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质量,效果令人满意。综上所述,加强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期间的护理配合可提升临床疗效,且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