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护理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0-06-23陈秀美
陈秀美
(泉州市光前医院,福建泉州362321)
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对人体危害性极大。因此,如何护理慢性心衰患者成为当前研究热点[1]。随着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连续护理应运而生,较常规护理更加具有连续性、全面性、系统性等特点,可有效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及要求[2]。张瑞俊[3]在研究中指出,连续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恢复及预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例,辅以连续护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基本原则,现对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研究,共86 例,选自我院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43 例,男 23/女 20,年龄 65-89(69.11±4.03)岁。研究组 43 例,男 24/女 19,年龄 68-89(73.21±5.11)岁。经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等)确定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 年)》[2]提到的诊断标准;(2)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类法,确定为Ⅱ一Ⅳ级;(3)病情稳定,且左心室射血分数<50%;(4)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智力、沟通等障碍;(2)合并心理疾患、老年痴呆、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3)研究期间因个人原因主动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按医嘱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予以对症处理。另外,辅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定期随访等干预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连续护理,如下:(1)成立连续性护理小组,成员为护士长、若干名护理人员,工龄≥4 年,且大专以上学历、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良好。(2)组织培训,由护士长组织培训,以连续护理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内容为主。(3)护理内容,①住院期间,a 患者后,收集、记录患者个人信息,使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表测试患者及其家属认知功能,确定分值≥26 分,表示可以向患者进行连续护理,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如实填写连续护理需求评估表;b 加强病情巡视次数,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健康指导;c 结合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单,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d 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出院随访计划表,并向家属发放《慢性心力衰竭家庭护理手册》,内容包括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及体重、病情的自我监测,即饮食指导,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支链氨基酸食物(鱼、菜花、牛奶、玉米、红枣等),严控钠盐的摄入,如病情轻者,以钠盐不足5g/d 为宜;病情中度者,以钠盐不足<3g/d为宜;病情重度者,以钠盐不足2g/d 为宜,如果用利尿剂后患者尿量明显增多,则无需控制钠盐的摄入;用药指导,患者按医嘱规律用药,注意的是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观察有无异常(心律失常、恶心呕吐、黄绿视等),警惕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运动指导,指导患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耐力运动(游泳、做操等),例如行走 3km/h,3 次/周,连续 1-2 个月后改为6km/h,3 次/周,逐渐恢复至正常社交活动;体重监测,监测患者体重变化,尽早识别钠水潴留,即测定患者在大小便后的空腹体重,如若连续3d 测得体重增量超过0.25kg,提示液体增加,建议患者复诊;病情自我观察,指导患者掌握关于病情加重的一系列症状体征,例如胸闷、活动耐力低、夜间睡眠差、尿量少、水肿加剧等。②出院宣教,向出院患者介绍院外护理要点,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③出院后干预,以微信、短信、电话等形式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了解患者在家中的照护情况,以每2 周随访1 次为宜。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随访3 个月期间再入院率;(2)使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估两组随访3 个月期间生活质量[4],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使用本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满意度,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程序包SPSS24.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再入院率
护理后,研究组再入院率为4.65%(2/43),对照组再入院率为18.6%(8/4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74,P<0.05)。
2.2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随访3 个月期间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但MLHFQ 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满意度评分、随访3 个月期间生活质量( )
表1 比较两组满意度评分、随访3 个月期间生活质量( )
组别 例数 满意度评分(分)MLHFQ(分)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确定病情趋于稳定,即可回到家中疗养,如果病情控制效果不佳,便会导致病情恶化发展,进而增加入院次数,乃至加重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以往调查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控制状况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例如饮食习惯、服药依从性、运动锻炼、合理控制体重等[5-6]。所以,如何做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与常规护理比较,连续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的顺应性,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进而推动护理事业的良性发展[7]。本文对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连续护理,发现研究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表示连续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更高,考虑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护理人员参与过关于连续护理相关培训,可确保护理实施的可持续性、科学性;根据患者及其家属个人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随访观察,一方面减少疾病诱发因素,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方式,例如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理想体重、规律用药等,从而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此外,连续性护理应用中,通过多种形式向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全面介绍疾病知识及一系列健康指导,可进一步优化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水平[8]。所以,认为该护理模式易得到患者的认可,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连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恢复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在心内科临床上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虽然连续护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护理服务对象、评价指标等内容仍无统一标准,但是随着当前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连续护理势必将成为我国护理未来事业的发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