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趋势与区域特征
2020-06-23李劲松副教授教授
李劲松 副教授 金 莲 教授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2)
引言及文献综述
消费虽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下,我国城市与农村成为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群体,即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则又导致了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出现,城乡二元的收入结构不平稳导致了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不平稳,这也是导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促进有限的原因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如何改善,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如何提升,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1987-2018年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和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提供政策建议。
现有文献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温涛和孟兆亮(2012)采用ELES模型对我国“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几个时期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了跨期分析,其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速度相对缓慢,其消费结构仍不合理;贾小玫和焦阳(2016)通过定量考察,得出工资性收入、老年抚养率、财政性医疗补贴和第三产业比重等对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支出消费结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经营性收入、价格水平、少年抚养率等对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支出消费结构具有反向影响作用;易善安(2018)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研究了流通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关系;吴星等(2019)从“十八大”以来研究了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地区差异;李丹琪等(2019)就住房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上述可知,现有的文献没有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及其趋势进行全面总结。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角度,拟全面总结我国近三十年来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规律。
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食品消费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主体,特别是在居民收入较低的时候。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1987-2018年的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数据,图1展示了1987-201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变化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5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波动上升。在1995年以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不管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都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而商品经济正在兴起,与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可以让农村居民买到自己想要的食品,这就使得农村民居的食品消费支出相对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居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不断提升,这就导致了此阶段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上升。分地区而言,我国三大地区与全国相比,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相对最低,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食品方面的支出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其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重会相对少一些。
图1 1987-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变化趋势图(%)
第二阶段(1995-2003年),食品消费支出快速下降阶段。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1995年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为58%,而这一占比在2003年下降到46%,平均每年下降1.5%,其下降速度非常快;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更大,其年平均下降速度达到1.8%左右;中部地区下降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西部地区从64%下降到50%,也达到了1.8%左右。究其原因在于,这一阶段农村居民大量流入城市地区从事劳动,因此其收入得到较快的增长。同时,这一阶段我国的物价相对比较稳定,特别是1998-2002年期间,经济的软着陆导致物价出现负增长,其使得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比下降。
表1 不同规划时期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
表2 不同规划时期我国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
图2 1987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变化趋势图(%)
图3 1993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图(%)
第三阶段(2003-2018年),食品消费支出持续下降阶段。2003年以后,特别是2004年,我国物价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其导致2004年的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有所上升,但这一上升随即又进入下降阶段。截至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到22%;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到25%左右;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相对高一些,但也下降到29%左右。
从1987-2018年的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来看,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经历了波动上升到快速下降,再到持续下降三个阶段。不管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东部、中部或者西部,其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只占到总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逐渐趋于合理区间。
按每个五年规划时期来看,我国在不同规划时期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如表1所示。在“九五”时期之前,全国平均水平,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平均水平均几乎都占到一半以上。最高的地区为西部地区,达到60%左右,东部地区相对低一些,但最高的时候也达到54%;到了“十五”时期,也就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九五”到“十五”时期,五年时间下降6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中部和西部,下降幅度达到8个百分点;“十五”到“十一五”时期,下降幅度相对慢一些,全国平均水平每年仅有四个百分点的下降,中部和西部地区下降幅度相对大一些,达到5-6个百分点,但东部地区只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十一五”到“十二五”时期,各地区下降幅度又开始加速,全国平均下降近6个百分点,而东部下降4个百分点,中部下降近6个百分点,西部下降近7个百分点,而且中部地区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首次低于东部地区,成为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最低的地区。“十三五”时期平均值(仅三年的数据),全国平均水平下降到27.72%,中部和东部地区更低,分别达24.87%和27.52%,西部地区还处在大于30%以上的水平。
我国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衣、食、住、用、行是构建居民消费的五个重要方面。上文介绍了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这一部分进一步分析衣着消费支出的变化趋势。同理,从图2可以看出,从1987年开始,我国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比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变化,可以将其规律总结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1996年),波动下降阶段。在1996年以前,我国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部分年份呈现波动特征。从区域特征来看,西部地区的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显著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衣着消费支出在1996年出现了一个小的上升阶段,食品消费支出的小幅上升时期出现在1995年,这说明衣着消费受到物价的影响要滞后于食品消费。原因在于食品消费是即时消费,其物价变化很快就会体现出来,但这一变化对衣着消费的影响会滞后一段时间。
第二阶段(1996~2004年),持续下降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三大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都在不断下降,全国平均水平从7.2%下降到5.5%。这一阶段我国物价相对稳定,居民收入提升较快,因此其用于衣着方面的消费开始出现持续下降。
第三阶段(2004~2012年),反复上升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出现了反复的上升趋势,三大区域和全国均呈现相同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2004年以前,衣着消费只是必需品的消费。而在2004年,当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后,其对衣着消费的追求开始从数量向质量转变。特别是随着我国制衣产业的发展,我国服装的质量得到提升,这导致了这一阶段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呈现上升趋势。
表3 不同时期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对比表(%)
表4 不同时期我国通和通信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增速趋势表(%)
第四阶段(2012~2018年),再次下降阶段。2012年之后,居民衣着消费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其收入水平的提高。2015年,全国和东部地区平均衣着消费占比下降到6%左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下降到6.5%左右。
根据每个五年规划时期来看,表2呈现了不同时期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变化趋势表。整体来看,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占到总支出的比重均低于10%,而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不同时期表现不一致,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七五”、“八五”时期,再到“九五”和“十五”时期,全国的衣着消费支出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到近3个百分点,中部和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更大一些,达到3-4个百分点,但东部地区仅有2个百分点左右;到“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衣着消费支出比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虽然上升幅度不大,但能够说明农村居民在衣着消费上呈现从追求数量消费向追求质量转变的消费特征,这也意味着其消费结构得到了升级;“十三五”时期平均值,全国平均水平下降到5.33%,东部地区更低,达到4.72%,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当,均在6%以上。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分析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里,居住支出和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也是占重要的地位。本文将消费结构分为交通和通信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鉴于这三类消费体现了消费结构向好的趋势,本文将这三类消费支出合并起来进行分析,称为消费结构升级。图3为199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如图3所示,三种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呈现不断升级的趋势。从每一年的各地区柱状高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消费结构升级好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这完全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在2012年以前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于中部地区,但2012年之后,中部地区的消费结构升级水平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图3所呈现的变化趋势,可以将消费结构升级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3~2003年),持续上升阶段。不管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东、中、西部地区,这一阶段三类消费支出占比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东部上升的速度最快,到2003年达到28%,中部地区也达到26%,而西部地区只有23%。
第二阶段(2003~2010年),波动变化阶段。这一阶段,受“非典”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出现乏力,其在2004年出现下降,而后2005年恢复到2003年的水平,但之后的几年又出现下降,到2009年和2010年才恢复到2006年的水平。所以这一阶段处于波动变化阶段。
第三阶段(2010~2018年),再次上升阶段。从2010年开始,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出现再次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之后,其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原因是随着智能交通(高铁的发展)、各类文化娱乐设施的健全和医疗健康保健体系的完善,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等方面的支出开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三个区域的对比来看,中部地区出现更为强劲的势头。
表3呈现分阶段的统计结果:2000年以前,全国平均水平的16.4%,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7.8%;而中部地区为1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最低,只有13.3%。在“十五”期间,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水平为25.5%;东部的水平较高,达到27.4%,五年时间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也上升近10%,达到25.8%;西部地区上升仅9个百分点,达到22.2%。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水平只上升不到1个百分点,仅为26.2%;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水平高于全国,分别为27.9%和27.2%;西部地区上升仅1个百分点左右,达到23.1%。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水平上升3个百分点,仅为29.2%;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水平高于全国,分别为29.6%和30.3%;西部地区上升仅4.2个百分点左右,达到27.5%。整体来看,全国或者几个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水平基本到30%左右,与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基本接近,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向好趋势。“十三五”时期平均值,全国平均水平上升到36.32%,东部地区相对低一些,只有32.74%,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39.91%和36.97%。
表4是从全国的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三项分支出来看,其中交通和通信的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10个百分点左右,原因可归因于九五时期以前,我国交通不太方便,通信也不太发达,农村居民用于这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比较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相对慢一些,从7.59%增加到14.17%,增加了近一倍左右;医疗保健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3.29%上升到9.02%,增长幅度较大,但是整体占总支出的比重低于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比重。
结论与建议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消费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正趋于合理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正在逐步呈现。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仍占其消费总支出的主体,但这一占比不断下降。不管是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东、中、西地区,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均下降为总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下降;第二,我国农村居民用于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三个方面的支出占比正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均达到总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第三,我国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正在不断下降,但也存在一定的波动特征;第四,从区域特征上来看,整体上,我国东部地区在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的占比下降速度和幅度相对较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特点是中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
鉴于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重大,特别是我国拥有13.9亿的国内市场,所以提升消费水平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对此政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第二,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要通过调控措施合理调节其消费结构,从而优化消费项目内部所占比重。对此要加强政府引导,促进其实现消费结构转变升级;第三,政府要出台鼓励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政策,如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从而通过为农村居民免去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不确定担忧,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