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系生活数学更精彩

2020-06-22周运超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彩联系兴趣

周运超

摘 要: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过程更加精彩!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中寻找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了解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及的。

关键词:联系;精彩;兴趣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题型并进行解答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在扎实训练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 加强感知性操作,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的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研究表明,他们所能概括的特征或属性,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他们更多注意的是事物的外观的实际意义。从这一规律出发,充分地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感知性操作,正是建立数学概念,逐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径。比如说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我们可以从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书本长宽、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

二、 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觸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活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与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出示银行的利率表及情景,并以存取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注意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学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来。

三、 加强应用性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学以致用,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比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既促进了面积单位的掌握和运用,又为下一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分类统计”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习的功课;在“比例尺”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测量学校的建筑后,画出校园的平面图;学生兴致浓烈,各显神通,不仅运用学过的几何知识展开制作,而且又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其次,组织数学兴趣活动,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比如在教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时,可以组织一次折纸飞机比赛活动。让他们互相协作展开活动,就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最后,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可以不止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市场买菜或到超市购物,按单价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努力的。

四、 加强探究性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探究性操作,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再现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的操作性训练。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它不仅有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技能,而且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圆锥容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容器的沙子总是圆锥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的底或高不同,则结论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却绝对是创造!当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操作,教师首先应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展开探索的兴趣;其次,还应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但也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我们就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切实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实强化动手操作,从而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猜你喜欢

精彩联系兴趣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