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06-22白静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高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白静

摘 要: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高校辅导员应深化学习、掌握方法,加强心理教育理论实践能力;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将思政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与时俱进、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措并举、融会贯通,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高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纵观四年本科学习生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年龄与学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来看,主要贯穿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学适应问题

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身上。现如今,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养尊处优、备受照顾,当他们远离家乡来到大学,存在于一个新环境时,不免会出现诸多适应问题。

(二)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数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群体多独生子女,来自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自己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的情况,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处理不当,非常容易滋生焦虑、抑郁等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是爱情问题,更是大学生涯中不可避免和回避的问题,随着身心发展的急速变化,大学生群体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更加渴望追求爱情。然而,由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年龄不成熟,在没有形成正确爱情观时,极易导致发生爱情问题。

(三)学业择业问题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学习压力和求职压力更成为大学阶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在求学阶段面临考证(英语四六级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等)的难题、临近毕业时,还需面临升学(考研)和就业(考公、考编、创业)带来的多种选择,对于好胜心强、心理较为脆弱的大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观念的更新,“健康”不再只是局限的表现为身体的健康,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大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和学业择业方面经常会遇到多重问题,学生群体在学习、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职业选择等方面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很多时候他们渴望被帮助和指导,也逐渐意识到了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遗憾的是,我国高校目前所开展的心理教育主要依靠的是少数的专兼职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队伍有序发展的题中之意

辅导员是高校德育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关乎整个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成效。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实际的学生管理阶段,普遍存在着辅导员的知识层面和能力结构并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现象,因而辅导员掌握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具备心理辅导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储备了足够的知识,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要求

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密不可分,一般来说,高尚的道德情操主要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更容易接受外部的教育,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外化为自我的行动;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更好地推动个人的发展,更利于自我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 高校辅导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一)深化学习、掌握方法,加强心理教育理论实践能力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应是辅导员的基本功之一,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课程来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和提升自我的心理教育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当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运用谈心谈话和辅导咨询的方法来发现和解决存在于学生群体的常见的轻度心理问题,通过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预防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充分发展。

(二)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将思政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往往与行为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幫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期间渗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辅导员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其中,为大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与时俱进、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大多数大学生是“00后”的互联网一代。辅导员可利用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QQ、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高校辅导员还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关注网络热点事件,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比如那些家庭不幸、失恋、学业压力大的学生,辅导员应该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同时,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辅导员切记不能盲目,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多措并举、融会贯通,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方式

优美多彩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健康校园文化氛围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尝试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开展班级工作,比如: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微电影或参与心理问题的沙龙讨论,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又如,定期开展“心理专家进课堂”的主题活动,邀请心理专家和其他专业人士匿名回答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问,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推动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意识。

四、 结语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身岗位优势,结合专业知识,积极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常识,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征,姚冠新,施进华.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心理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J].江苏高教,2008(3).

[2]邢冰.谈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教育[J].合肥学院学报,2004(1).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高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