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的研究

2020-06-22哈斯木其尔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培育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素养为着力点,进行实地调查。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的主要途径,强调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能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生态文明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B-0110-02

一、理论的提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生态一直以来是人类文明社会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进入20世纪之后世界各地面临着各种战争或冲突,尤其是随着战争的蔓延全世界的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又如2019年澳大利亚持续多月未灭的大火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已经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中,人类传统的文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生态文明。从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人类生态学概念,到英国学者坦斯勒在1935年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开始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自然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有“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生态伦理观、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等。

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经济飞速发展,正在步入工业化社会。与此同时,曾在发达国家出现的环境问题逐渐也在中国显现出来,其规模与结构复杂性更是加重了环境总体的恶化。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各地更是出现了各种各样严重的环境问题。北京雾霾、松花江水污染、腾格里沙漠污染等事件显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之间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担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基本状况,探究解决方法。

二、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情况,笔者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集。本次调查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在读大学生,主要以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答卷187份,有效率为93.5%。

(二)分析调查

第一,关于生态文明概念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共涉及到3道题,从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生态文明概念知之甚少;保护意识也有所欠缺。1.在回答是否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其中72.2%的同学表示重要,21.4%的同学表示一般,還有6.4%的同学表示不重要。2.在回答“是否了解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其中21.9%的同学表示了解概念,63.1%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但听说过,15%的同学表示不了解概念。

第二,生态文明的认知与行为方面。从分析结果来看,生态文明行为不是很积极。1.在回答上在校园生活中是否有过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时,其中33.2%的同学表示经常做并让当有义务从自身做起;42.8%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做但不经常有,24%的同学表示不会做且并不太在意。2.你做过的保护行为具体有哪些”时,(①把垃圾扔进垃圾桶②下课后关灯③不随便涂鸦④保护校内花草树木),其中53.6%的同学选择①④,35.7%的同学选择①③④,只有10.7%的同学选择全部选项。这说明大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未能做到将其日常化。尤其是从第二道题看出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意识到能源节约也是生态文明保护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中存在不少问题,需提高责任意识。

第三,1.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请将以下几项(学校、家庭、社会、国家政策)获取生态文明保护主要途径进行排序”,其中69.5%的同学表示学校是主要途径,放在首位;21.4%的同学表示家庭教育是主要途径。2.“是否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取生态文明保护知识”时,其中72.2%的同学表示主要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取生态文明保护知识,只有27.8%的同学表示并未接触过。这说明高校思政课很重视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学生也深受影响。

(三)调查总结

从调查结果来看,首先,大部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生态文明概念知之甚少;保护意识也有所欠缺。这是今后高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内容。其次,大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践行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责任意识的欠缺。大部分认为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即可,但对其他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置之不理。这也是问题的主要原因,需要提高责任心。最后,生态文明保护需完善教育途径。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知识传播之外,还需与互联网绿色教育相结合,多数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吸收更多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

三、总结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是指对自然、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的一种培养,是一种循环。正确的培养方式和素养的形成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为了将生态文明价值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意识、责任意识的内涵贯穿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中,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从“政府—学校—家庭—个人”都有义务将理念融入到教育中。从而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才是本文调查的重点

第一,“美丽中国”的构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其中。我们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态度。这一宏伟目标将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价值等产生导向作用,对其素养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二,高校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到生态文明践行教育的内容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开设相关的课程。从思想意识和法律层面加强渗透,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知识的累积和行为的养成。

第三,家庭教育是获取生态文明践行知识的基础,家庭教育中包含着生态文明素养的相关内容。在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担当着重要角色,传承文化需要作为社会基本组织的家庭有所担当。这也是提高大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蒙古族是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有很多关于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的习俗和禁忌,比如不应将灰烬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野外生火需灭尽方能远离,不能在河水里投入污秽之物等等。

第四,從个人发展角度看,大学生应加强责任意识,努力积极地融入到生态文明践行中,用实际行动保护好自然环境。从自我做起,应尽义务,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完善自己。

基金项目:2019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思政专项校级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的研究”编号:NYSXZZ201903。

作者简介:哈斯木其尔,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可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6).

[2]宋锡辉,余明九.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生态文明观的研究[J].科学出版社,2008,(9).

[3]葛根高娃,乌云巴图.蒙古民族的生态文化[J].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1).

[4]赵凌云.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

[5]王丹丹,张晓琴.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分析——基于南京市部分高校调研数据[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

[6]方必基,刘彩霞,薛盼盼.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问卷的编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8,(3).

[7]黄丹.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意涵与致思理路[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

[8]李杨,李雪玉,何桂云.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吉林省高校样本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

[9]胡可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