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人生际遇与新时代教育使命
2020-06-22阮成武
阮成武
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教育引导青年自觉把握新时代人生际遇,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人不是抽象地栖息于世界上的孤立的存在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社会关系既表现为共时性关系,即人的生存发展无不需要相互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也表现为一种继时性关系,即父母与子女、老一代与年轻一代的传承和接续关系,彰显一种主体际性。诚如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由此可见,人生际遇的重要来源是主体际性,这种由主体间的共时性和继时性关系形成的人生际遇是一种主体际性际遇。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人生际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长期奋斗和努力为青年一代创造形成的一种主体际性际遇。为此,要教育引导青年秉承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嘱托,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更好的成绩,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赢得自己的人生际遇。相反,离开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任何脱离祖国和人民利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投机取巧、自作聪明,最终都将无缘于新时代的人生际遇。
人生际遇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主客体际性际遇。所谓客体即指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的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亦即人在生存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必定与之打交道的、各种各样的物品或事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主体对其依赖的客体对象的需求。这种需求及其实现受制于主體与客体之间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根本上决定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及其性质,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主客体际性。新时代面临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化为人们对生产和生活资料等客体的需要、生产、分配和享用的不平衡不充分,进而形成不同的生存和生活境遇,带来不同的人生际遇。
教育引导青年把握新时代人生际遇,既要从其所处的历史和社会的现实环境、境遇来把握,也要从青年自身的现实处境来把握,更要从两者的遇合所形成的互动关系来整体把握。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教育引导青年自觉把握新时代人生际遇,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同时,积极为青年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