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抒情散文教学
2020-06-22高玲玲
高玲玲
抒情散文,顾名思义,所抒发的是作者的情感,注重的是作者的思想感受,作者或是对具体事物展开叙述或描写,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的是浓烈的诗情画意。苏教版高中阶段语文教材所选的抒情散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修辞手法丰富多样。鉴赏抒情散文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的内容,揣摩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感受其语言特色,分析写作手法,丰富学生体验。
一、熟读课文,弄清作品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读的时间不多,相反,更多的是教师讲或让学生交流,结果,学生对课文尚不熟悉,对课文的内容尚不了解,理解也就成了空谈。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定要让学生多读文章。
首先,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高中学生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课前自读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如《我的四季》中四个季节各自是指生命的什么时期,这是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读中初步感知。在引导学生自读文章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能初步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归纳其内容。如《想北平》的阅读,读中要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一是要让学生多读文章,读通、读透;二是在自主阅读中要注意收集所遇到的问题,便于课堂中和同伴交流;三是要加强任務引导,让学生明确知道在读的过程中需要完成哪些任务、解决哪些问题。
其次,对于课文的内容,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以《我心归去》前四段的引导为例,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节,设问,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找到优裕的物质环境和很少看见人,思考如何为下文做铺垫。在第二、三自然段中,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交流体会作者的寂寞、孤独和空虚,然后讨论作者是如何渲染的?从哪些角度?有什么好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在外留学,遇到这样的感受会怎么办?学生结合文章思考,为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进入高中后,学生通过初步阅读,对课文的内容会有初步的理解,在课堂中,更多的是要针对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来突破难点,抓住重点,为揣摩作者的情感而奠定基础。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情感
抒情散文融入的是作者浓烈的感情,而作者的感情往往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间接融入在景物的描写、事件的叙述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结合作品的具体描写深入研读。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线索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一开始写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然后写去荷塘的小路,细写荷塘及其美丽,流泻的月光、四周的景物,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最后踱步回家。在整篇文章中,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结合全文来看,始终贯穿的是情、景、情的线索,一开始“颇不宁静”,中间有“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最后是“不宁静”。结合游踪看,作者带上门出门,看荷塘上的月色、月下的荷塘、想起江南的旧俗,最后回家,整个过程中情感是不断变化的。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以《江南的冬景》为例,在“午后冬郊图”中,先引导学生找到作者所描写的物象,即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籽、雪白的乌桕籽、带点绿色的野草、微风、阳光。找到上述景物后,引导学生交流作者的感受,即和煦温暖、生机盎然。“午后冬郊图”所描绘的是一幅富有生机的明丽的画面,在整幅画面中,有白色、红色、绿色,作者将充满生机的午后冬郊图以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出来,作者自己的感觉也是温暖的、和煦的、富有生机的。在阅读中,要结合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深入阅读,仔细揣摩作者抒发的情感。
三、加强合作,品味语言特色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散文语言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在第6自然段中,作者所写景物与第2自然段相呼应,都是写荷塘周围的景物,但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而第6自然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树之色、烟雾、远山等,再由静到动,写蝉声、蛙声。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要注重对叠词应用的分析。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隐隐约约等,通过这些叠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平实和自然。如重重、阴阴等词,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具体特点,也写出了树之多,对月色的浓重气氛做了很好的呈现。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交流和体会。
在品味语言时,教师不仅要结合语言的特色展开,也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我心归去》第6自然段:“我的故乡没有繁华……没有……没有……”第8自然段:“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作者笔下的故乡给人的感觉并不美,相反是贫困落后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结合全文来看,第1自然段将故乡与法国的“家”对比,法国的家豪华雅静,可“我”是怎么想?于是,作者领悟到“梁园不是久恋家”,也正是因此,才会觉得贫瘠而不美的家乡在心中是那么美丽,也才有了那么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拓展延伸,丰富阅读体验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课后还要注重以拓展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丰富其阅读体验。如《十八岁及其他》的教学,教师要真正让学生学会和父母、师长、同辈人进行对话,这一点单纯通过课堂中对文本的阅读是难以实现的,课后学生和父母展开对话,和同学展开对话,在对话中去感受两辈人之间的矛盾,学会找到矛盾的焦点,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外出游玩等。如阅读《荷塘月色》后,让学生夜晚自己出去在月下散步,感受作者所写的荷塘之美。又如“月是故乡明”的专题学习后,组织学生以“故乡”为主题,展开讨论(《想北平》重点写什么,《我心归去》写家乡的什么,《前方》从离家落笔有啥好处)和写作活动(用诗歌、散文写出自己对故乡的感受)。也可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诸如此类,应让学生多读、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多读多思考,结合作品的体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阅读、思考、分析作品,获得自己的感受。就抒情散文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弄清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感情、品味语言特色、学习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更好地丰富学生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作品,在阅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山西省祁县中学校(0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