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国内研究综述
2020-06-22张立敏
张 立 敏
(岭南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21世纪是海的世纪,海洋的发展不仅关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兴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增强国民海洋意识已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想要提升海洋战略地位,必须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从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到十九大再次明确“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突显了海洋强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海洋强国是实现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海洋教育则是重中之重。从国际上看,各国都十分重视现代海洋教育,美国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海洋科学教育网,英国在中小学国定课程中全面实施海洋教育,日本和韩国在中小学教育中明确了海洋教育的内容和比重。海洋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海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一、海洋教育研究现状
研究选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发表时间起始为1990年1月1日,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31日的中文文献,分别以“海洋”和“海洋、教育”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主题词为“海洋”时不限定学科分类,主题词为“海洋、教育”时限定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6个与教育相关的检索学科分类深入分析。被检索文献依据被引用率排序进行筛选,选定前200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和依据,使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年度分布
1990年到2019年的30年间,主题词为“海洋”的文献量大幅增加,文献总量为207,679篇,1990年相关文献1399篇,2019年相关文献数量达到了10,652篇,上涨761.40%,2014年相关文献量达到峰值15,478篇。过去的30年,“海洋”的用户关注持续上升,海洋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1990年至今,海洋相关主题文献量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海洋相关主题文献量统计图
进一步统计主题词为“海洋”和“教育”的文献量,30年间的文献总量为4,057篇,对比单一主题词“海洋”的文献量,可以发现教育并不是海洋领域的研究热点。数据显示,1990年相关文献仅10篇,2019年相关文献数量达到了326篇,上涨32倍之多,发文量总体趋势如图2实线所示。我们将文献统计限定在6个教育相关的学科分类中,文献总量为1,893篇,发文量总体趋势如图2虚线所示。
图2 海洋教育相关主题文献量统计图
如图所示,海洋教育相关文献发文量2005年左右开始加速上升,2012年发文111篇,2019年发文量上升到229篇,从2012年开始,研究者对海洋教育的关注急剧上升,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有加速趋势。进一步分析前200篇高引用率文献,篇均被引数10.88,下载被引比70.86,不难看出海洋教育发文量虽然增加较快,但高水平论文明显不足,近5年被引文献量下降明显,去除时间因素,依然值得我们关注。此外,当前海洋教育的研究过多地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对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的研究欠缺,对青少年海洋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二)学科分布
从学科分类来看,海洋教育的研究集中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占总文献量的62.92%。海洋教育在6个学科门类中的文献数量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海洋教育在6个学科分类中的文献数量
目前,高等教育对海洋的关注度高于中等教育,对大学生海洋教育的关注度高于中小学学生,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青少年的海洋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海洋教育研究机构仍以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为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内容仍然是研究热点,但这不是我们忽视中小学海洋教育工作的理由。以中小学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担当者和管理者,青少年海洋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着今后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海洋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小学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各种价值观有待于塑造,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和范围广的海洋教育,帮助广大中小学学生打开认识海洋的窗口,了解丰富的海洋知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是为海洋强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以海洋为主题词,进行不限定学科分类检索,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出关键词的中心点是海洋环境,海水养殖和富营养化,其核心是海洋产业和环境保护,侧重于对海洋经济的研究。以海洋和教育为主题词,进行不限定学科分类检索,关键词的中心点是海洋意识、海洋经济、教学改革和海洋教育,意识教育和海洋经济成为海洋教育关注的焦点。进一步限定为学科分类进行检索,同时设定关键词出现频次为10次以上进行过滤,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如图3所示。
图3 海洋教育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如图所示,关键词主要中心点有两个,分别是海洋意识和人才培养,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发现,随着研究领域的细化,传统意义上的海洋产业和海洋意识研究开始进一步细分,资源、文化、权益各个方面逐步显现。同时,我们发现,随着近年来海洋争端的日益增加,涉及海洋权益和海洋强国的文献量逐年增加,这也与当前“一带一路”和“海上丝路”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海洋教育研究比较分析
国内专家学者研究海洋教育主要从新世纪开始,《海洋与中国未来概论》《我们的海洋》《认识海洋·中国海洋意识教育推荐阅读丛书》等一系列教材和著作的出版为海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以下主要从初等教育领域、中等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和其他教育领域四个方面对海洋教育研究进行比较分析。
(一)初等教育领域
初等教育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三个研究方面,分别是沿海区域特色意识教育的构建,海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海洋意识教育新模式的研究。关于沿海区域特色意识教育的构建,重点讨论了如何将地域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利用地域特色蕴积学校的海洋文化教育内涵,突出地域文化的价值取向,创建学校的海洋文化教育特色[1]。与此同时,内陆地区的中小学也在探索海洋意识教育的开展方法和途径,北京汇文第一小学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青岛、泉州、上海等地区的海洋基地,开展研究性、实践性活动,感受海洋文化,体会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2]。
海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研究热点问题,无论是“海纳”校本课程[3],还是“海式”课程[4],都依托学校的区域特色优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同时,从上至下设计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研究认为,海洋教育的实践中有意识的减少教师的讲授,增加课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更多的引导学生去自主完成实地考察、活动报告等自主探究活动,可以让教育更加生活化,在增加教学灵活度的同时让课程的目标更加有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5]。
海洋意识教育的新模式研究则集中在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方面,举行“坚守蓝色梦想,弘扬海防文化”主题纪念活动补海洋文化教育短板[6];以“生态”为主题,通过海洋知识夏令营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探索海洋教育新模式[7];依托临海区域优势和渔家特色文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来推进海洋特色办学和文化育人[8]。
(二)中等教育领域
海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确现代海洋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则是重中之重。徐朝挺通过研究提出现代海洋教育包括五大模块、二十个主题,可以从行政发动、目标驱动和评估促动三个方面开展区域推进工作,使海洋教育从传统的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拓展到具有“现代特征并面向未来”的海洋权益、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的海洋教育当中去[9]。海洋教育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交叉的,海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环境教育等相辅相成,多学科融合是发展海洋教育的重要途径。唐汉成借助环境教育的“卢卡斯模式”建构了现代海洋教育教学模型,并提出现代海洋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求海之真、扬海之善、至海之美,同时就现代海洋教育的区域推进问题进行了探讨[10]。
海洋意识的培养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要求,海洋意识教育是中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青少年海洋意识的培养,中学生物、历史和地理三个学科方向的课程均渗透了海洋强国的理念。以地理学科为例,2017新课标“地理2”模块要求学生“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海洋地理”模块要求学习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与开发、海洋灾害与污染等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从政策的高度强调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具体到教学实践中,也有具体的教学设计研究在开展,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的教学设计的研究在2004年[11]和2009年[12]分别有学者撰文进行了探讨。历史和生物学科也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充分体现了青少年海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部分学者还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海洋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小学海洋教育进行了探索及借鉴。
海洋主题校本课程的研究在中等教育领域也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白刚勋认为中学海洋主题的校本课程体系由海洋课题、海洋讲座、海洋实践和海洋课程超市四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构成一个立体化的课程体系结构[13]。贾月明等学者在对海南省多地中小学进行调研后认为海洋教育对学生海洋素质的提升作用明显,应以海洋教育课程的开设为依托,以学生的兴趣点为突破,以多样的教育方式为助力全面实施海洋教育[14],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近些年来,大连、青岛、上海、连云港、厦门、舟山、北海等沿海地区中学都有学者进行了相关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的课程内容、创新的课程实施实现了学生海洋意识的有效提升。
在如何建立带有地方性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海洋特色文化内涵方面,辽宁大连滨海学校和厦门市中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滨海学校应围绕海洋主题,充分利用临海优势,以学生熟知的海洋元素为主体,不断探寻特色海洋教育之路,挖掘“海洋文化特色教育”的内涵,创设海蓝文化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构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15]。厦门中学在审视自身海洋意识教育现状基础上,通过科技夏令营、海洋宣传日等活动来激发学生了解海洋文化的兴趣,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播放宣传片、开发校本教材等手段普及海洋意识教育,通过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文化校园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工作[16]。内陆地区也在探索海洋教育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沿海省份的内陆市县可以利用本省的地缘优势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局限性决定了海洋教育的特殊性,多学科的交叉、多元化的实践、特色化的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海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17]。
(三)高等教育领域
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比较丰富,归纳起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二是海洋意识与海权意识培养。早在2004年,钟凯凯等人就对我国15个地区52所院校的涉海类高等教育状况进行了调研,2013年刘邦凡再一次梳理了我国高校海洋教育发展的现状,研究认为当前我国高校海洋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专科、本科及研究生学科门类设置相对齐全,开展海洋教育与研究的高校近200所,开设硕士与博士阶段的学校及科研院所也分别达到了100所和20所[18]。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我们应该看到,相对全国近3 000所高等学校而言,只有不足10%的高校在开展海洋教育,最基本的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文化教育在很多沿海高校都没有开设,值得我们深思。
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多以高校或专业为研究对象,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均有涉及。中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地理、历史和生物学科,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在学科领域加强海洋意识教育,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则具体到更细分的学科方向,海洋生物学、海洋资源、海洋渔业、海洋工程与船舶装备、海洋地质、海洋油气、海洋药物化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海洋工程环境等方面均有涉及。在国家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更为深入研究,当前海洋人才总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新形势下应首先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宏观规划,通过产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国际合作推进学科发展[19]。人才培养则应从教学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着力制度建设、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素质养成等举措来全面提升涉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20]。自2015年提出“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开始引起重视,已有学者对实践教学[21]与实验教学[22]进行了改革试点与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另一方面,思想教育领域的部分学者将海洋强国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成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主渠道[23],通过打造海洋文化硬件设施来营造显性海洋文化,通过谋划海洋文化软件设施来创建隐性海洋文化[24],从而培育大学生了解海洋的主人翁精神。与此同时,部分学者探讨了通识教育与海洋教育的融合,普遍认为通识教育是海洋教育的又一途径,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海洋通识教育机制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海洋意识[25]。新形势下,有学者建议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创新海洋通识教育形式,通过慕课、微课、VR虚拟现实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加大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来提升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水平[26]。海洋强国背景下,“一带一路”合作愿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涉海类人才,同时也需要大量具备高质量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的非涉海类人才,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海权教育的思考、海洋观的养成教育等问题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王新刚与单丹丹等学者针对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也有学者比较了国内外的海洋意识教育研究现状,指出了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方法[27-29]。
(四)其他教育领域
学前教育领域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不多,研究相对较少,集中在海洋文化环境的创建方面,旨在通过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来营造海洋特色文化,激发幼儿对海洋文化的兴趣,逐渐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海洋文化意识。
职业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5类,一是研究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研究海洋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三是研究海洋经济背景下涉海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四是研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海洋文化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的建设问题;五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海洋意识教育融合的问题。
成人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涉海类高校的成人教育发展以及涉海类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特殊教育领域更是鲜有海洋方向的相关研究公开发表。
三、总结与启示
海洋教育的研究目前以共性研究为主,区域特色的海洋教育是研究的焦点,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地开展海洋教育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海洋教育的对象都是极具特色的,不同区域的海洋教育要服从于该区域的特点,不同地区的海洋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地区的青少年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调查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教育现状是深入开展海洋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后续工作将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从而为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策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