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门诊静脉输液护理的风险防范
2020-06-22刘雪丽
刘雪丽
(密云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500)
引言
静脉输液作为医疗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在药物的配置、治疗室环境的保证、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患者的安全悉悉相关,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患者治疗的效果,本次分析基层卫生院静脉输液护理的风险防范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以及护理的112例患者,将其列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分别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对照组)和风险防范静脉输液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5至76岁,平均年龄为(65±9.2)岁,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6至76岁,平均年龄为(66±1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上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需要询问患者姓名,检查与校对治疗卡与医嘱。在更换药品时,注意观察药液是否出现沉淀、包装缺损、浑浊等问题,做好药品的更换。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前,需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其他严重疾病,通过皮试测试过敏反应。在穿刺针管前,用碘伏消毒,两次穿刺失败,护理人员需要取得患者的谅解,并更换技术熟练的人员为其再次穿刺针头。接待每一位患者的间隙,护理人员需要利用手消液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穿刺成功,根据药物性能和患者身体状况调节好滴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年龄、药物性质等不同做出个性化的应对方式。巡视病房,观察药液余量,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保证适宜的环境。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上实施以下方案:(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患者所产生的静脉输液风险进行预先可能性的评估。例如:输液外渗,输液速度快,输液反应等等。对各种风险评估的表现进行罗列,从而方便进一步的针对性治疗和护理。(2)人员管理:护理人员要完善自身素质,树立自律意识。按照规定和步骤有序完成输液过程。(3)优化治疗环境与药品: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治疗室内环境的干净整洁,每日定时通风,打扫消毒,严格规范治疗室区域。(4)药液配置:护理人员在配制药液全过程中遵循七步洗手法,药液配制完成后注明药物配置时间以及其他注意事项。(5)明确职能分工:由护士长按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能分工,确定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人员管理。并且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能和个人因素安排好轮班时间。(6)动增加巡视次数,观察药液余量,并叮嘱患者家属所要注意的事项。
1.3 观察指标
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的情况,主要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例如:液体外渗、血管损伤、药物过敏、输液管滑脱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所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率),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为了将无菌液体、药物等物质通过静脉输送带人体内,从而在患者体内分解扩散,达到最终疾病治愈的目的,因此,静脉输液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把控风险。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认真落实工作,细化分工,评估风险,做出防控措施。
通过本次的观察可以发现实验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作用分析: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给予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够尽可能减少患者因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保证输液的安全。首先,对风险进行评估,能够给予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基本的心理准备,防止出现激烈的应激反应。其次,规范治疗室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职能,在保证治疗室干净、整洁的基础上,能够保证药物配置的无菌环境和安全性,从而在药品上杜绝纰漏的存在。分工明确的护理人员能够树立更高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落实每一环节的工作,从而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每一项工作都有最终责任人。最后,清晰并细化工作环节,增加自主巡视次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性的几率。
综上所述,在基层卫生院静脉输液治疗中推广风险防范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服务水平,在切实保证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情况下,逐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