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肺康复训练的应用分析
2020-06-22孙媛媛
孙媛媛
(江苏省荣军医院 2140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老年人群较为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其肺功能显著降低,患者不适感较为强烈,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常应用到药物干预,同时,再配合有效康复训练,其能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减轻患者不适。本次研究,即对我院部分患者应用到肺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129例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4例。实验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66~88岁,平均(71.76±0.65)岁,病程2~10年,平均(5.65±0.87)年;对照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65~89岁,平均(71.71±0.64)岁,病程2~11年,平均(5.63±0.85)年。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干预。主要内容为积极予以患者药物干预、体位摆放、指导其进行咳嗽、呼吸训练,病情稳定后鼓励其进行太极拳、漫步等有氧运动等,改善其肺功能。
实验组肺康复训练干预,内容如下。
(1)建立肺康复训练小组。组内成员主要包括主任医生、治疗师、康复训练辅助人员。遂对患者病情及肺功能情况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符合患者实际训练需求的肺康复训练计划,肺康复训练计划主要包括训练项目、训练时间、训练强度,为患者进行训练前,先对其进行排痰、指导咳嗽、胸部叩拍等,保障呼吸道通畅。
(2)具体实施。上肢伸展训练。治疗师指导其进行上肢伸展训练,应以患者最大关节活动限度为度,且注意动作轻缓,每次15min为宜,提升其上肢肌肉运动与耐力。下肢肌肉运动训练。依据患者实际病情与耐受情况,指导其进行下肢肌肉训练,运动项目主要以蹬车、抬腿为主,每次15min,蹬腿速率为60次/min。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缩唇与腹式呼吸训练,每次20min,每日3次,依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次数,提升患者通气量,提高患者肺功能。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吹皮球训练,先深呼吸再应用呼吸的气一次性将气球吹到底,每次3min,每天3次。提升患者呼吸肌功能与耐力。“六字诀呼吸操”训练。通过“嘘、呼、呵、吹、嘻、 ”这6个字的发音练习,帮助患者调节气息,每次30min,每日1次。步行训练。指导患者步行训练时,前后摆动,使双臂摆动幅度较正常行走前大,一般与身驱成45°角最佳。同时加大肩部与胸廓活动幅度,循序渐进,每次15min,每日3次。改善其肺功能。
(3)支持干预。患者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及助手不断鼓励患者,安抚患者,增强其训练信心。嘱咐患者家属可参与到康复训练中,给予患者关心关爱,使其获得精神支持,提升依从性。并告知患者家属应加强对患者营养补给,促使其尽快恢复。
1.3 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主要观察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PEF(呼吸峰流速)、FEV1/FVC(第一秒用力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肺功能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对比,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FEV1、PEF、FEV1/FVC等肺功能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 讨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增大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不适,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影响患者循环系统功能,严重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报道,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辅以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为验证这一说法,遂开展本次研究[1]。
本次研究,对我院实验组应用到肺康复训练,观察训练效果,实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其训练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肺功能康复训练其为肺部疾病专用训练方式,其是以提升肺部疾病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改善肺功能为主,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其更具针对性与目标性,能提供给患者最为系统全面的训练。观察训练内容,其主要是先通过建立肺康复训练小组,制定训练计划,确定训练项目。其次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通过对患者进行上肢伸展训练、下肢运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六字诀呼吸操”训练等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肺功能,稳定患者病情,减轻患者不适。最后再通过对患者进行支持干预,有利于提升训练依从性,保障训练效果。
综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肺康复训练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