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如何提升都市类报纸的生存能力
——以湖州晚报的创新方法为例

2020-06-22沈晓华

传媒评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晚报湖州民生

文_沈晓华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作为地市级党媒系列的都市类报纸,如何在新型传播格局下生存下去,并在媒体竞争中不缺位、有作为、有地位,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湖州晚报这几年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跳出“纸媒”做新闻,通过做新重大主题报道、做精民生报道、做深媒体融合、做强公益活动等方法,进一步发扬“走转改”精神,以创新的理念和报道方式,抢占话语权,重构影响力。

一、立足优质,做新重大主题报道

晚报也是党媒,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决不能缺位。晚报要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出彩出新,必须依据自身的定位,积极探索重大主题报道的新实践,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晚报创新。

做新重大主题报道要找准切口。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是晚报重大主题报道的特点。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安吉余村考察。当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巳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湖州晚报作为一份都市类报纸如何报道好这一重大主题?晚报编委会精心策划、谋篇布局,寻找报道切入口。晚报于4月推出一组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吉调研为契机,围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一主线的《“两山”转换新精彩》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转换密码”串联,展示湖州乡村高质量打通“两山”转换通道的精彩故事。该组系列报道前期从全市各区县共选出10余个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的村庄,每周重点推出一个村庄的成功案例。目前,已刊发了《小羊山村的“美丽密码”》《碧门村的“涅槃密码”》《仙潭村的“红色密码”》等报道。这组报道引起了市领导和普通村民的极大关注。

做新重大主题报道要抢占高点。只有心怀大局,才能在重大主题报道战役中抢占高点,打好主动仗。今年,湖州晚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报道中,编委会策划先导,全体采编人员切实履行责任担当,无论从报道的及时性、权威性,还是从内容的覆盖面、丰富性上,充分发挥了自身宣传优势,彰显都市类报纸的报道特色。疫情刚发生,就迅速开辟《打赢防控阻击战 打好发展总体战》专版专栏。为了深化典型报道,着力推出重点人物报道栏目《战疫者》,以每周两至三篇的刊发频次报道湖州支援湖北、温州等地医护工作者在抗疫前线的感人故事,描绘疫情中逆行英雄群体的光辉形象。共计刊发抗疫相关报道400余篇,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心系群众,做精民生报道

让版于民,打造责任媒体。民生报道是晚报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它之所以兴起并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就是因为“接地气、贴民生”。这几年,湖州晚报牢牢坚守民生阵地,强化民生定位,紧抓民生视角,让报道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

做精民生报道要深度挖掘。民生报道的鲜活来源于细节,而细节深藏于一线。为了深度挖掘基层鲜活新闻,今年晚报制定了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明确记者具体联系点,推出了“来自基层联系点的报道”专栏,以细节、故事为核心,通过精炼的文字,刊发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基层的报道。陆续刊发了《韩国慎氏家族湖州寻根祭祖》《长兴李家巷“点单式”志愿服务走进百姓家》等近50篇来自基层一线的稿件。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报道,则形成了题材广、篇幅大、频率高、形式全的四大特点,陆续刊登了《吴成屹 始终战斗在一线的扫黑先锋》《男子恶意举报“涉黑恶线索”被捕》《高速公路分局召开扫黑除恶座谈会》等近20篇稿件,为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做精民生报道要强化互动。吸引读者互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生产中来,是做精民生报道的诀窍。今年以来,围绕增强“四力”,晚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媒体特点,推出系列活动。去年推出“三服务·晚报记者进社区”活动。组织晚报骨干记者,每半个月进一次社区,倾听百姓心声,刊发有针对性的稿件。活动启动以来陆续刊发《来到您的身边 倾听您的声音“三服务·晚报记者进社区”活动启动》《记者进社区 与您拉家常 本周六我们在红丰社区等着您》等近40篇稿件。作为市委中心工作之一,晚报紧密围绕“三服务”,推出“三服务·记者帮帮团”专栏,通过微信、电话等平台,广泛征集市民诉求,帮助市民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了解事情进展,助推事件的解决。每期均以整版刊登,陆续刊发了《青山集镇附近104国道上啥时候能有驿站供“歇脚”》《本报记者现场体验并牵线 运管部门逐条答疑仁皇公交换乘枢纽今年建成 部分公交将增加班次》《“藏身”在家门口的废弃车如何处置》《一根铁棒 崩坏高层电梯三个零部件 八里店富力城居民遇到了烦心事》等40多篇稿件。

三、跨界转型,做深媒体融合

当前纸媒的最大问题是读者的流失。要留住读者,重构晚报的品牌影响力,就必须用互联网思维来做深媒体融合,抢占在新媒体上的话语权,以“用户至上”的理念,加快全媒体记者转型步伐,努力打造“纸上晚报、掌上快报”新业态,使晚报的影响力在媒体融合中放大。

做深媒体融合要坚持“内容为王”。原创才有专利,说话才有份量。去年湖州市“两会”期间,晚报紧紧围绕“两会”的总体指导思想,在严守纪律、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根据晚报特点,原创了一批重点突出、内容鲜活的报道,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让纸媒和掌上湖州官方微信深度融合。两会开幕前,晚报推出“民间微提案”征集新闻互动活动和“数说2018精彩”系列报道,通过掌上“湖州微信”和96345热线共收集到微提案200多件,内容涵盖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社会关注,拉近了市民与“两会”的距离。在抗击台风“利奇马”期间,晚报迅速推出《全力以赴抗击‘利奇马’——风雨中总有一种力量叫坚守》湖州晚报融媒封面小视频,集纳式地展现了全市上下一心抗击台风的风貌,融媒产品一经推送,在朋友圈内迅速传播,社会反响极高。

做深媒体隔合要加快团队转型。融媒时代,媒体必须有一个理念超前、技术过硬的团队,共同来搭建新技术新应用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这几年,晚报组建了湖州市宣传文化系统的“媒体融合”和“视觉创新”两个创新团队,深度参与媒体融合的实践。团队分工协作,利用晚报品牌,推出湖州晚报融媒体封面,也就是电子海报,实现重大事件、重点策划的传统报道和新媒体传播的叠加效应。围绕三服务工作,在“掌上湖州”微信公众号上,专门开辟“三服务记者帮帮团”子栏目,通过网络征集民意民情,根据线索,做好相关报道,实现了报纸和网络的有效结合。目前,全体采编人员已经完成了“阿米协同”的培训,按照一线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要求,晚报记者积极向南太湖号、广播、微信公众号供稿,并将新媒体供稿、广播连线、视频拍摄等纳入记者每月的绩效考核中,这为采编人员在媒体融合中创新理念、提升技能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四、勇于担当,做强公益活动

公益凝聚人心,可以为晚报的新闻增加广度和厚度,让报纸成为一张“爱心纸”。服务产生黏性,能集聚媒体的影响力,让报纸成为一张“温暖纸”。

做强公益活动要打造公益品牌。有了品牌才有影响力,有了影响力才有号召力。作为浙江省新闻名专栏,晚报的“一周一心愿”专栏一直发挥着为市民圆梦的作用,通过晚报牵头邀请部门单位加盟、借力公益组织等方式,每周推出心愿活动,在解决很多市民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发挥着传递正能量的积极作用。去年,陆续推出了《让我们共同呵护“心灵之窗”》《这个“六一”我们不孤单 爱心单位为公益加码》《用行动呵护孩子们成长 即日起,招募爱心志愿者一起走进困境家庭》等近60个主题活动。一个个爱的创意,一次次温暖着这座城,栏目创办至今,已有2000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帮扶完成心愿,有10000多位爱心人士通过栏目捐款捐物,实现了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慈善愿望。如今,“一周一心愿”在湖州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公益品牌,并获得中国慈善业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做强公益活动要整合社会资源。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组织和凝聚人心。晚报在公益服务上,以栏目为依托,凝聚起了民间强大的公益力量,通过有效的激发、整合社会爱心资源,以此扩展媒体功能。“一周一心愿”建立起一张广泛的社会协作网,来提升慈善功能。在湖州中心城区70个社区建立记者联系点,栏目记者每周到社区办事大厅蹲点收集心愿。与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志愿者协会、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等组织深度合作。在捐资助学、扶弱助残、重病救治、敬老爱孤等数百场爱心公益活动中,社会爱心资源得到有效发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差异化需求,在“一周一心愿”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晚报“帮帮团”公益品牌系列。健康、法律、名师等几个“帮帮团”聚合了全市医疗界、法律界、教育界等领域的优质权威资源,通过热线咨询、专家讲座、举办报告会等各种形式,为市民提供公益服务,做响了晚报的公益品牌。

猜你喜欢

晚报湖州民生
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缘由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圣诞夜》晚报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练市小学
民生寄语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