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2020-06-21郭江燕
郭江燕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物理教学要注重与生活环境相联系,提高对物理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对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可行性策略。以此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重要要求,教师要以其作为物理教学的目标任务创新教学方式,进而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创新教育作为物理教学的中心与重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反思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致力于改革与创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而使教学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完善与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的高低衡量教育教学是否成功,以成绩的好坏判定学生的优劣。在升学指揮棒的引导下,初中物理教学也陷入了误区,只重视对学生应付考试能力的培养,学生为了升学成功而采取机械记忆与训练的学习形式,被动地根据教师的指令去学习与训练,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毫无创新意识可言,学生沉迷于题海与被动的学习状态,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的方式不能只依赖教师的指导,学生要最终脱离教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其一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服从与机械学习,学生很难产生问题意识、质疑意识,所接受的是一个个得不到深入理解与内化的概念与原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创新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可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物理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以致用,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探究动力
学习兴趣的激发一直是学科教育的重要课题,兴趣是驱动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并且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以创造精神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有力地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对教学节奏及教学方式进行适时调节,注重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学会独立思考并自主动手解决问题。
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当某个人站在镜子面前时,会看到镜子里的你,但是那个镜子里是真实的你吗?镜子里面是什么呢?是如何形成的?对于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记住平面镜成像原理,就会进行回答,但是如果到此为止,学生只能机械地以书本上的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但是这并不等于深入理解了这一原理。
因此,教师设计了更有趣味性的问题:假如你站在两面镜子之间,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多少个你的成像呢?这些问题可能使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回答是2个,有的学生认为是4个,但是实际上到底有多少呢?学生就会产生观察实验的欲望,接着拿出两面镜子垂直放在地面上,让学生站在两面镜子之间,学生就会感到吃惊,原来在每面镜子里会看到无数个自己的成像,这时候教师再进行引导与点拨,学生就会明白镜子里为什么会出现无数个自己。之后学生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对物理学习中也产生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会大胆地想象与实验,促进创新意识的产生。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物理原理与现象多是在生活中总结与发现的,如平日的走路、骑车、照镜子、电灯照明等这些看起来简单生活化的现象却往往蕴含着诸多物理知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加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亲切感,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当中有效直观地掌握物理知识,理解物理原理。
如学习《大气压》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用水把杯子倒满,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后把杯子倒过来,杯里的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会从杯子里倒出来,纸片也没有脱落,学生就会感受到大气压真实存在。再如,可以用铅笔与橡皮泥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矿泉水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这些学习过程都可以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再进行观察,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就蕴藏在日常生活当中。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需要借助相关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内化,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使枯燥的学习过程更富有趣味。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与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如初中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满足学生表现欲与求知欲。
如教师在教学串联与并联电路知识点时,可以运用各种学具在学习中开展竞赛活动。每个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设计串联与并联电路图,教师对小组的设计进行检查,确定可行后就将电路图分发给其他小组,之后小组进行讨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验。最后通过实验对于电路图设计优秀的小组和完成实验中表现优秀者进行肯定与表扬,对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纠正,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于物理课充满期待与喜爱之情,也使学生体验到自身的成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发散与逆向思维
许多学生感觉学习物理很难,主要是因为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物理思维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只是传授概念及原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点评学生给出的答案并且教会学生如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如在学生认识到“物体浸泡于液体中会受到液体的浮力”的原理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物体在气体中会不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与解答。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学习“电”可以生“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磁”是否能够生“电”呢?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学生能够了解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束语
实施创新教育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创新意识,让学生产生物理学习的亲切感,创设竞争合作的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唐红娟.关于初中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求知导刊,2015,(13).
[2]康天印.初中物理创新下的课堂探究实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3]褚军.新课改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4,(17).
[4]何振勤.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学周刊,2018,(33).
[5]曹銀花.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学周刊,2018,(29).
[6]刘慧民.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J].经贸实践,2017,(12).
[7]王明清,杜培云.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亚太教育,2015,(23).
[8]唐红娟.关于初中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求知导刊,2015,(13).
[9]王现琳.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10]况忠荣.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7).
[11]陈瑞军.初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12]鲁后君.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