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考力的提升
2020-06-21徐晶晶
徐晶晶
摘 要: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推测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等都得以提升,从而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出适当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从思考出发,达成深度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化。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探索空间;深入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学生领悟数学规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用适切的问题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让学生经历多样的学习而获得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寻找适切的问题,推动学生的主动思考
自主学习的质量与学生的投入相关,如果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并且在遇到障碍的时候能够有所创新,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无疑是有效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需要寻找一些适切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C罗、梅西和内马尔三位球星在本赛季主罚点球的表现如下:C罗主罚8次命中7球、梅西主罚5次命中4球、内马尔主罚10次命中8球,三位球星中谁的点球水平更高?学生在审视问题后对问题进行了思考,有的学生从三位球星罚中次数去考虑,有的学生用分数表示出三位球星罚中次数占主罚次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通分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还有的学生从未罚中的情况来分析。在集体交流的时候,学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笔者引导大家对每一种方法作出判断,然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学生对用分数来表示三位球星的罚点球水平表示认同。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再出示用百分数表示的三位球星的点球命中率,让学生比一比这样的“分数”有何不同,说一说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分数来表示他们的罚球命中率。学生对此各抒己见,最终形成统一认识:用百分数比较大小比较直观明了。这样的认识为推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打下了基础,而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广泛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出发,推动学生自主探索如何判定三名球星的罚点球水平高低的问题,学生从比较命中数、丢失数到比较命中次数占罚球次数的几分之几,这是一个认识上的提升,之后教师再出示百分数,让学生将分数的知识迁移到百分数,学生就对百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的比较和领悟,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而言,有较高的价值。
二、给予适时的点拨,触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地尝试和锻炼,需要在问题中达到深入思考的层次,而在面对一些疑难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发掘数学规律,推动学生的数学领悟。
例如,在“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合唱团有女生30人,占总人数的,再增加几名女生,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很多学生在读题分析之后,用30÷得到合唱团的总人数为45人,再用45×得到现在的女生人数为36人,从而算得增加的女生人数为6人,在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路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判断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还有少数学生在犹豫中。面对这样的情形,笔者这样点拨学生:女生人数增加后总人数会发生变化吗?学生表示“会变化”。“那么总人数增加之后,还用45×计算女生人数可行吗”这样的追问,使学生意识到刚才的方法是错误的,之后笔者提议学生重读问题,抓住题中不变的男生来思考,学生在独立尝试之后,一部分学生找到了正确的思路,他们从男生人数入手,先算出男生的人数为15人,而在增加一些女生之后,男生人数变成总人数的,这样可以算得现在合唱队的总人数,然后减去原来的人数即可算得增加的女生的人数是多少。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是陷入了僵局的,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女生人数的变化,没有考虑到总人数也会随着女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样的思路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之后,如果立即给学生正确的答案,学生遭遇的思维挑战就不够,所得也将是无效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只是指出了学生做法的问题所在,然后尝试引导学生抓住题中的不变量来思考,学生在后续的思考中会得到更多的领会,这样的点拨对于学生的思考力提升有重要的价值。
三、提供充分的空间,推动学生的多样思考
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中,发散性思维和审慎式思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他们很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问题,达成发散思维,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可以获得广泛、自由的发展,提升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同时,在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的时候,教师要推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溯思考过程,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之前的思考,进而推动学生的审慎思维的提升。
例如,在“简单的周期”教学中,笔者将学习环节分成几个大的环节,首先是让学生观察简单的情境图,发现图中物体排列的共同规律,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两种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可以将排列顺序相同的物体看成一组,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了用除法解决周期规律问题的方法。在随后的学习中,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使用△、○和□,设计一种符合周期规律的排列,并使得其中第21个图形是□,学生在独立尝试这个问题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大部分学生设计出每组为3个图形的周期排列,这样的排列只需要将正方形放在每组的第3个,而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设计的排列每组不是3个,有的学生每组放了4个,在计算中学生发现4个为一组时,被除数是21,除数是4,余数为1,这样只要将正方形放在第一个即可,在这样的启发下,学生有提出可以设计每组5个图形,每组6个图形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找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反思练习的全过程,学生发现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原有的思路,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可以找到更多的答案。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和体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会到多样思考的重要性,他们为自己的创新发现而高兴,同时在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时,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只有善于变换角度想问题,才能找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想一想问题是不是一定要这样解决是关键的要素。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慎性思维,为推动学生的深度思考打好基础。
总之,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思维提升的主阵地,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适切学生思考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空间,推动学生沿着问题展开探索,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去探索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考力,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解碧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
[2]张有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1).
[3]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4]潘苗苗.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5).
[5]宋秀媛,薛时佳.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7).
[6]吴广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8).
[7]赖莉珠.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8]马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1,(20).
[9]张琳.建构主义理论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10]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11]邱伟.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及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