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020-06-21王亚珍
王亚珍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静宁县大部分居民出外务工,使当地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陪伴,所以他们的心理以及教育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解决,就必须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需求。基于此,本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状态;其次提出了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合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实状态;合理策略
随着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城市化的脚步也进展得更加迅速,静宁县出现了大部分居民外出务工的现象,但是由于户籍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都无法带着孩子一起外出,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这些留守儿童独自在农村上学和生活,且数量越来越多,引起了国家以及政府的重视。
与附近的其他县城相比,静宁县经济较为落后,面对静宁县留守儿童的情况,笔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以及调查,并提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合理策略。
一、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状态
(一)很难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正常学习与生活
一般出去务工的居民以青壮年为主,留守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但是由于老人的年纪普遍较大,对于家中的一些劳动以及家务都不能承受太多,所以这些家务和劳动自然而然就落在了留守儿童的身上。留守儿童不仅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完成家里的家务和劳动,替父母承担来自生活的压力。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这也导致了儿童在饮食方面非常的不健康,不能从食物中获得充足的营养,并且这种情况在留守家庭中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因为留守儿童常年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生活中无人给予监督与管理,部分留守儿童有流连网吧、打架斗殴的现象。从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出,静宁县相关部门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如果想要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必须要為儿童提供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因为静宁县的居民大部分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以及照顾,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不知道该向谁诉说和寻求帮助。留守儿童心理的情感得不到及时地宣泄和引导,因而会慢慢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性格也就会逐渐变得孤僻、沉默,非常容易冲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非常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亲情关爱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家,他们很少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亲子互动方面非常缺乏,所以静宁县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能感受到亲情,更不要说是享受来自家庭的美满与幸福。而且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年龄都比较小,心理与身体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学习与生活上没有养成较为强大的承受能力,也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合理地自我调节与控制。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不熟悉甚至是陌生化,从而进一步导致留守儿童因亲情的缺失而在情感上出现缺陷。
二、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合理策略
(一)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学校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虽然学校不能完全代替家庭教育,但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学校依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针对留守儿童情感以及心理上的问题,制订出一个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学习以及健康成长。
首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预防,制订出合理的预防方案,比如说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等。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构成以及真实生活状态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学校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管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照顾,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合理地引导教育,向他们传递积极、正确的心理观念。
(二)父母必须要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起到主导作用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父母的作用非常重要,父母应该及时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无法代替的,虽然父母经常在外务工,回家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打电话,也可以为孩子寄回一些礼物以及生活必需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此外,父母要尽量丰富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在一些假日里尽量回家与孩子团聚,这样不仅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还可以弥补孩子对于家庭亲情的渴望,从而使孩子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三)要增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以及关注,加大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宣传
因为静宁县的经济相对来说要落后一些,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就相比于其他县城多一些。针对于这个情况,相关的负责人员以及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士以及组织了解到静宁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进和创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结束语
从目前留守儿童的现实状态以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以及新情况中可以看到,在今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加强联系,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加合理有效的策略,完善教育方式与管理体制,增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责任感和关注度,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方位以及多层次的新兴教育教学模式,给农村留守儿童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平凉市社科项目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静宁县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编号:PLSKKT2019024。
参考文献:
[1]代毅,翁程涵,王天颖,聂雅兰,刘晓敏.关于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现状的调研——以十堰市五县一市为例[J].求知导刊,2017,(15).
[2]滕雄程,凌宇,黄磊,赵娜,贺郁舒.应激与希望感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