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情陪伴与崭新的性同样有力

2020-06-21作者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婚姻制度力道玛丽亚

作者

《212号房间》这样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它探讨爱情、婚姻、忠诚与厌倦。无论是已成经典的《爱在》三部曲,还是不久前被广为讨论的《婚姻故事》,又或者是绵延五年却愈发醇厚的美剧《婚外情事》,它们聚焦的都是这样的主题:肉身与道德之间的拉锯与对抗、对于婚姻制度的凝视与怀疑,以及我们自以为能超然地看待那些遍布于现实生活中的裂隙,却发现那些细密裂痕对自己而言最终都依然成为无底深渊。

其实,《212号房间》更像一部舞台上的戏剧,一半是因为导演奥诺雷早年混迹戏剧圈的影响和眷恋,一半是因为这故事的呈现方式确实更适应于这样的表现方法。你几乎能看到隐形的幕布升降,它故意在电影银幕上做出了舞台感和舞台腔,那种故意为之的“做作”保证了一种独到的复古范和幽默感。

它的故事从一桩出轨被撞破开始。民法史学者玛丽亚与自己的学生偷情被丈夫发现,她决定暂时离家去往家对面的酒店居住,透过酒店窗子,她正好可以看见丈夫在家中的一举一动。一些记忆浮现出来,年轻时的丈夫、丈夫的钢琴老师兼初恋情人、自己不为人知的隐秘出轨对象……

某种程度上说,是这故事的讲述方式成就了它。那些记忆中的人、头脑中的想象都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脑补画面和颅内小剧场直接被真实搬演,和当下的玛丽亚以及她的丈夫发生关联,产生对话。当他们在自己的中年,面对着自己的皱纹、白发与肚腩,又一次与年轻时的伴侣相见,一切幻化出崭新的经验——当年的乍见之欢到底因何而起,后来的无尽厌倦又为何而生,自己的半生是否终将如此,沒有他选;如果回到过去,我们是否依然会与同一个人坠入爱河。从这个角度上讲,这故事在检视命运的线索,一种自以为可以更改却终将被某种莫名力量牵引的命定之途。它蔓生出无数喜剧性的细节和岔路,却有着一个悲剧性的内核,但当你想以一种悲怆的角度去看待一切,却又发现其中布满温暖的慰藉。

在故事的最初,玛丽亚面对丈夫的质问,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有点狡辩有点豁达,说出了那些如今已经被当做陈词滥调的对于不忠的辩护词,诸如偷吃才是维系婚姻的必要条件云云。但从她躲避的眼神中也能知道,这其中有些东西并不像她表演得那样义正辞严。就像故意安排的212号房间的指代一样(法国国民法第212条规定夫妻应相互尊重、忠诚),玛丽亚被安排成民法史教授的身份,这是毫不隐藏的导演意图,一种故意的小小恶作剧般的设定,指涉着每个人都面对着的关于道德和欲望的冲突,关于长久陪伴的心灵需求和新鲜、刺激、逃脱日常逼压之间的挣扎。

《212号房间》对于这些婚姻当代性症候群的描摹,稳、准但不狠,它的语气里有着随处可见的幽默、故作的轻松,把视角降成与每个普通人一样的位置,展现普遍的不知所措,而不是说教与怂恿。当然,这其间还有不动声色的、极有节制的小小悲悯。在很多时候,它都让人想起那部著名的俄罗斯剧《背叛》。

其实,如今的这类题材的写法都倾向于更加凌厉、残忍,展现和肯定婚姻制度的可疑、亲密关系的破产似乎成为了一种更当代性的、更政治正确的方向与趋势。但这部电影仍然有着“回家”的主旨。不是那种说教式的,让人们忍受着不堪、为了某种虚妄道德的“回家”,而是展现了深植于我们心底的、对于长情陪伴的真心不舍。这样的诉求不是道德主义的,而是关乎本能的。这一方的力道与崭新的性所造就的力道几乎等同,只是在某一刻发生偏倚。

猜你喜欢

婚姻制度力道玛丽亚
太行抗日根据地婚姻制度的变革探究
在力道与柔和之间寻找空间
头发长了,是要剪的
美作家赌场体验,染上赌瘾放弃写作
读写结合,英语表达更有“力道”
结婚权的宪法保护:以美国的婚姻制度为例
论毛泽东与我国婚姻制度改革
寂寞的玛丽亚
把握“力道”,事半功倍
体育“大总管”萨马兰奇的浪漫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