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智慧应对
2020-06-21蔡春薇
蔡春薇
【摘 要】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小衔接”的前提,它对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对大班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儿童在团体中获得归属感、自尊感和安全感,形成积极的情绪,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小衔接;同伴;人际交往
毕业班的幼儿各方面都日渐发展,特别是在同伴交往方面,作为教师应如何来应对呢?是像对待小班幼儿那样呵护,如苦口婆心般,还是与他们斗智斗勇,智慧引导?亦或是强硬要求他们安静,还是把他们看作是“小大人”,给予更多平等与尊重?本文将探讨如何积极、有效地培养幼儿人际交往的具体策略,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走好正确学习的第一步。
一、幼小衔接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在幼小衔接中如果培养好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他们接纳和适应社会,学会积极与人交往,懂得体谅,懂得尊重,懂得理解别人,树立自信心,那么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更有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个性。
二、幼小衔接中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智慧应对
1.在真实的情景中领悟交流合作的技巧。毕业班的幼儿总显得很活跃,老师一个转身或离开一会儿,孩子们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在这种情况下,新老师都会以“吵”来定义孩子,用批评、叫喊的方式来阻止幼儿的吵闹,但收效甚微,批评完了,孩子继续交头接耳。如:体育活动上完后,孩子们都回到班级休息,每到这时候,就是幼儿交流的时间,而我却把这个分享交流的时间当作是吵闹环节,一直用批评的形式来对待,通过查阅资料,意识到错误,看到他们那么渴望短暂的自由交流时间,听到他们热烈的谈话声,才发现他们需要更多的分享交流时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解读中指出:“人际关系越丰富,儿童就越能在宽阔的交往空间中的得到更大的发展。”让幼儿在老师破口婆心的教育中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方法,不如在真实情景中让他们体验如何与他人交往,在参与中感受自己的主体性。该如何做呢?在一日活动中腾出自由活動的时间,如:早谈、点心后、饮水后、体育活动后、餐前准备、离园前等等,把一个主题给他们,引导他们利用这些时间来分享,既增加了幼儿的交流时间,又让幼儿学到了经验。经整改后,发现孩子们在于其他同伴交流过程中流露出开心的笑容,自己感到很欣慰。
2.运用有效教育措施,培养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个性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人际关系良好的儿童往往表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特征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有责任感,有上进心。”在小学生活中,出现与同伴交往困难的往往都是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这些幼儿容易成为小学集体中的“孤独儿”,被人家嫌弃,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样的情况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
(1)打破班界,发现友好带来的乐趣。在幼儿园里,幼儿与本班的老师、阿姨、同伴相处了三年,对于那些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已习惯了彼此的生活方式,但换了一个新环境呢?我班王英灿小朋友是个较内向胆小的男孩子,他很喜欢与本班的同伴们交往,但当他与其他班的幼儿交流时,却把他胆怯的一面暴露了出来,无法进行交流,换了一个新环境,一个新伙伴,使他无法适应。经过思考后,采取了“打破班界”“大带小”的方法,引导班级内不善于交往的幼儿主动与其他班的幼儿进行交流与游戏,有趣的过程、鲜明的结果和亲身的体验,让这些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感受到了友好带来的乐趣,也为小学的人际交往奠定了基础。
(2)在矛盾冲突中学会“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指南》解读中指出:“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恰当地利用交谈、讨论、同伴冲突等机会,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醒幼儿注意、了解别人的渴望、情绪和意见。”而在大班幼儿年龄阶段中,不善于交往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更多的是出现消极交往,也就是会出现独占、排斥、干扰破坏、争执、对抗等行为。如:我班的王锦聪小朋友很想跟别的幼儿交朋友,但由于他是个不善于交往的孩子,因此班级里的很多幼儿都不想跟他玩。有一次收玩具时,王锦聪小朋友无缘无故抢同伴的玩具,扔来扔去的,就是不给人家,想把人家的玩具抢过来。小朋友来告状,他就给抛了出去,转身就跑开了。此时,我将他叫了过来,问他:“为什么要扔别人的玩具?”他说:“我只是想要帮他们收玩具,但是他们不让我帮忙收。”原来王锦聪小朋友是善意的,只是他的做法变成了是抢,我把他带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向他们解释原因,其他孩子纷纷表示可以原谅他。
作为教师,在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让幼儿自己去处理,教师要信任幼儿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冲突,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的言行,或从侧面了解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尽量不要干预他们。如果幼儿解决不了,教师要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学会“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或者学会考虑自己的举动对别人的影响,以此来调控自我行为。
3.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幼儿与同伴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协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班级里有两个小朋友出现了抢玩具打架的现象,两个孩子的家长就在那里相互责怪、埋怨,丝毫不管孩子的感受。孩子之间的事应该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家长们不必大动肝火介入其中,家长应认识到对于刚入小学的幼儿,不是知识经验最重要,排在第一位的应是幼儿的交往能力,以此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孩子们在相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幼儿社会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家长是不可能代替他们解决的。
由此可见,同伴交往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性,在幼小衔接中,幼儿人际交往的培养,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来配合,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来解决这阶段出现的幼儿人际交往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2013(3).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