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环节,大学问
2020-06-21李亚萍
李亚萍
【摘 要】 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能有效促进幼儿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还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幼儿进餐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而幼儿教师对进餐的组织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作用,正所谓“小环节,大学问”。本次研究主要对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以及具体进餐组织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班幼儿;自主进餐;进餐环节;组织与实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生活、卫生的良好习惯,帮助幼儿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基于这种自主独立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小班学习阶段,引导其尝试用勺子吃饭、盛饭菜、端饭菜等,在锻炼幼儿自主行為的同时促使幼儿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快乐与成就感。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多发现幼儿自主进餐过程中的小细节,促进幼儿学会分享,培养能力。基于此,下文对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及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探究。
一、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
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经过长期对小班幼儿进餐情况的观察,不难发现,存在许多普遍的问题。
1.自主进餐缺乏有序性。在幼儿进餐前,幼儿们需要排队取餐。此时就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秩序问题,如当前面的小朋友打完饭后,排在后面的小朋友赶忙将小脑袋凑上来看同伴打的饭菜,这就很容易造成前面的小朋友盛好饭离开时与后面的同伴相撞。
2.幼儿独立进餐困难。在用餐前,很多幼儿都会出现拿起饭勺就开始盛饭,由于幼儿掌握不好力度,用力过猛后导致米粒溅得四处都是。而在用餐过程中,幼儿使用右手握住勺子的顶端,非常费力地将饭菜送到口中。
3.幼儿卫生习惯不好。在用餐前,部分幼儿没有洗手,在用餐过程中,幼儿使用不好餐具,导致进餐过程中饭菜撒得到处都是。而在用餐后,幼儿直接吃点心,带着餐具离开后,并没有意识到嘴巴和手的卫生,也没有进行漱口。
二、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环节的有效组织策略
1.关注幼儿用餐环节,形成用餐管理制度。首先,在用餐前,幼儿教师应当关注幼儿是否洗手;幼儿在取餐过程中,是否有秩序排队,是怎样排队的,应当科学合理地设计幼儿取餐路线等;幼儿在取餐过程中,要指导幼儿怎样盛饭,对饭菜分量如何把握,指导幼儿如何正确端碗。
其次,在用餐过程中,需要关注幼儿是否愉快用餐。在用餐过程中说话要小声,切忌大声喧哗;教会幼儿使用餐具的正确方法;在进餐时要关注幼儿“三净”情况;关注幼儿用餐习惯,以及吃饭情况、用餐顺序、有无偏食以及用餐时间等。
最后,在用餐后关注幼儿手、嘴的卫生情况,注意安排好餐后的游戏。
2.探究幼儿行为原因,指导幼儿学会操作步骤和方法。首先应当尊重幼儿间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原因。例如幼儿在使用勺子时,可能是由于幼儿手部动作不够协调,进而导致使用不好勺子,也可能是由于缺少练习。因此,针对幼儿自身差异、协调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材料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从而促进幼儿动作发展。
其次,幼儿教师应利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幼儿,如“小朋友想一想,如何才能不在饭桌上掉饭粒呢?”这时,小朋友就会思考:“我可以向前坐一坐”“我自己擦干净”等等,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用餐过程中。
最后,幼儿教师要注意细节,帮助幼儿在细节上做好调整。如教会幼儿右手要紧握住勺子,同时大拇指朝上,在饭碗边缘处慢慢地盛饭,再用其余手指托碗底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细节和方法,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餐。此外,在排队过程中,为了防止幼儿在盛饭时发生碰撞,可以将幼儿排队路线调整为大约一米的距离,此外,当幼儿取好餐后,利用地面的箭头标记,指引幼儿走回座位,从而让取餐过程秩序良好。
3.关注幼儿,及时做好指导。在进餐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发现问题,及时跟进指导。例如,当幼儿在桌面上掉了米粒,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幼儿“小胸靠桌,桌上的米粒擦干净”。当幼儿使用勺子出现问题时,教师也要及时跟进,给予一定的帮助。
此外,幼儿教师之间应当做好及时沟通。在进餐管理中,班级教师在交换班过程中应当做好沟通,对幼儿多种行为进行了解。所有教师都要共同关注班级幼儿整体情况,对幼儿提出一致要求,从而让幼儿用餐行为得到持续管理,帮助其更好地自主用餐。
总之,在幼儿小班阶段,应当对于幼儿自主用餐行为从小环节入手,关注到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婉莹.巧用绘本应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10):7-7.
[2]袁晓飞.品午餐游戏化,共享欢乐时光——浅析游戏在小班幼儿午餐管理中的组织策略[J].好家长,2017(68):160-160.
[3]滕婉俐.教师组织幼儿进餐活动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