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用,助力教学
2020-06-21李嘉仪
李嘉仪
政治试题一般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时政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去考查学生。因此,题目中的背景材料往往是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每一道题目都是一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巧用题目,高效备课,也可以用好题目,以题引讲。
一、小题大用,高效备课
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构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还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由于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所以,问题情境必须因时而变。在各种时事热点中,如何快速找到备课灵感,设置问题情境,成为政治教师在备课中面对的难题。一般来说,政治试题是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定的背景材料构建新的情境。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含回答问题的某些信息,但是,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
那么,在海量的题目中,我们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呢?这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按照知识点分类去寻找所需的题目。例如,在备“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笔者确定教学重点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并根据这一知识内容在学科网搜索以此为考点的题目,其中出现大量以教育改革为背景材料的题目。2019年4月23日,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因此,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另外,这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于这一框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唯一检验标准、目的”的基础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实践第一的思想和观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探究活动。
材料一 当前,学生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欠缺,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材料二 新高考方案于2020年开始实施,此次高考改革的着力点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考试引导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材料三 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上海、浙江两地的考试科目采用“3+3”模式,除语数外3个主考科目外,其他3门是选考科目。
探究 结合材料以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揭开教育改革的“面纱”: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试点?
二、小题大用,以题引讲
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江传佳老师,提出并实践的“学案导学—以题引讲—题组反思”三位一体复习模式,反响很大。其中,以题引讲,是以预先设计的学案为载体,教师提供大量鲜活的情境材料,围绕核心考点,设置诊断性题组和针对性题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课为单位的巩固性题组和以单元为单位的滚动性题组,进行分层训练,引导学生在训練和反思中落实考点知识,在情境材料中联系社会实际并总结解题技巧。这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题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何才能发挥“小题”的“大作用”?关键在于选好题,讲好题。
第一,题目选取。题目选取要遵循两大原则。1.遵循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规律。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和技能薄弱环节,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2.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选取的题目要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二,题目讲解。题目讲解要注意拓宽与加深、变式与反思,不能就题论题。教师在讲解课本上的习题时,要注意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对题目变式与反思,通过变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揭示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再通过反思及时归纳、总结方法和规律,使经验得到积累和延续,领会到“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