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教育理念 点亮道法课堂
2020-06-21张欢
张欢
教育是一场修行,教育的这场修行,不止于“修”更弘于“行”。回望过去,不禁问问自己:走了这么久,我改变了多少?学生进步了多少?道法教师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行”得更远呢?
一、心中有魂,提升课堂智慧感
好课,是对灵魂的拂动。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那一定是充满智慧的课堂,一定是师生都有收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求教师心中有魂,坚定地做一个学习者,在教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力。教师提升学习力可以有很多方式,其中有两种方式尤为重要。第一,做一个课堂的学习者。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学生在道法课堂上越来越有话语权,道法课堂呈现“教师预设+即兴生成”的模式。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很多“意外”,教师处理这些“意外”的过程即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更好,才能更加符合学情地教。例如,教师在介绍如何面对考试焦虑时,可以设置问题:(1)你认为产生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产生考试焦虑后你有哪些心理或生理变化?(3)考试焦虑对你的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出示问题后,有学生立即表示自己没有考试焦虑,但笔者没有因为教学活动无法按照预设进行而简单地否定或回避学生的行为,反而认为这是一种代表学生内心的真实的声音,应该被包容,需要被评价。因此,笔者立刻调整教学策略,化身倾听者和学习者,听学生讲述自己没有考试焦虑的原因后再听生生相互评价,在倾听的过程中明白学情。第二,坚持读好书。“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人只有通过孜孜不倦地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地熏陶下,才能形成一种由内而外的高雅气质和风度。读书可以让教师谦和,让教师博大,让教师睿智。教师将在优秀文化中汲取的营养和智慧带到课堂上,能提升道法课堂智慧感。
二、眼中有人,提升课堂真实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才是学生感兴趣的呢?周荣斌教授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学生发展半径是有效教学取材的源泉。但有些教师在创设故事情境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习惯用一些脱离学生生活的假故事。有时甚至会出现上一节课语文教师讲“小王”生病的故事,下一节课道法教师又讲“小王”出车祸的故事,导致学生有一种“小王怎么这么倒霉”的感觉。所以,道法教师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和教学设问时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眼中要有学生,以学生发展半径为前提,回归学生真实生活,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从而达到深度学习。
三、手中有法,提升课堂时尚感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辅助教學已是司空见惯,但如何将技术优势发挥最大化,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需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段,融合新技能,提升课堂时尚感,让学生始终对课堂有新鲜感。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中的“守护生命”时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非常积极,而有些小组讨论不起来,小组成员处于倦怠状态。此时,教师可以展示下一页PPT。课件中设置了一个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可以随机指向数字,并告诉学生,转盘上的指针指向哪个数字哪个合作小组就站起来展示。这种随机抽取的形式既让学生全员认真参与活动,又让学生有种中大奖的幸运感,学生的积极性瞬间被激发。
四、课中有情,提升课堂幸福感
董仲蠡演讲《教育的意义》时,他在演讲最后说:“下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我还会在课程的规定时间之内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我会多讲5分钟,我多讲5分钟的林语堂,多讲5分钟的许渊冲,多讲5分钟的王佐良。请别再问我‘这有啥用,这5分钟,我不教你考试,请允许我,做一次教育!”是的,拥有一份教育情怀已是不易,保持这样的教育情怀是多么可贵。
曾经有这样一项有趣的调查:世界上什么人最幸福?在上万个答案中,其中有四个答案令人印象深刻: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滩上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活一个病人的大夫。幸福就是如此,当我们用心感受,用情对待,即使平凡却也会不简单。教学亦是如此,当我们心怀教育情,道法课堂便有温情,师生便都有幸福感。
教育是一场修行,学会改变教学观念,融合教学技术,心怀教育温情,让每一次自我改变,每一个小小收获,都成为这场修行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然后,带着这份独特的美丽,整理行囊,重新出发,开启下一段旅程,让生命渐次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