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唐布拉草原的报告

2020-06-21杨春

伊犁河 2020年1期
关键词:哈萨克语王萍普通话

杨春

226枚红指印

1

碧野先生曾经在《天山景物记》中描述过天山脚下、伊犁河谷的夏日胜景,巨大的雪峰,冲激的溪流,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高过马头的五彩缤纷的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可是,在那天山腹地,伊犁河谷偏远山区,依然有一些贫困村,农牧民饱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困扰。

国家税务总局尼勒克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达·吉干在这样一个贫困村驻村五年,愣是把一个偏远村、贫困村,变成了旅游村、富裕村。

2014年6月,45岁的吉干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并被选派为科克浩特浩尔蒙古乡库热村第一书记。

吉干欣然到任,这里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这里有他熟悉的山川水草,有他熟悉的父老乡亲。吉干通晓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多种语言,库热村又是多民族杂居村,语言沟通无障碍。

可是,驻村不久,他开始发愁了,库热村一直以来靠天吃饭,贫困程度位列全县第一,全村近三分之一都是贫困户。

吉干深知,想要彻底拔除库热村的“穷根”,仅靠他和工作队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让库热村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吉干把致富带头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5年时间新发展党员26名,壮大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明显提升。

吉干自掏腰包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讲课,走访富裕村虚心请教,认真研究库热村土壤、气候,通过大力发展旱田芸薹、红花、金银花、胡萝卜等特色种植业,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

2

旱地靠天吃饭,最怕天不下雨,庄稼颗粒无收;又怕连天暴雨,山洪突发,百姓财产遭受损失。

吉干清楚地记得2003年6月的一场洪灾。数天暴雨导致山洪爆发,淹没了科克浩特浩尔蒙古乡四个村,一片一片庄稼地被洪水淹没,一间间民房被洪水冲倒,牛羊被洪水冲走的不计其数,溺水而亡的乡民达19人。那时,吉干已经是尼勒克县的税务干部,当他得知讯情,赶回科蒙村的父母家时,父亲母亲已经被转移到安全地带,但家庭财产损失严重,庄稼更是颗粒无收。吉干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捶胸顿足,父亲的泪里带血。父亲问:“吉干,你是共产党员,你说,共产党能不能带领咱农民把这洪水治好?”吉干多么想斩钉截铁地说:“能!”可是,2003年,吉干只能选择沉默。

2016年6月,吉干担任库热村第一书记两年整,遭遇人生第二次洪水。洪水淹没了农田,排洪渠附近的农户进水超一米。吉干第一时间向派出单位尼勒克县税务局打电话请求支援,税务干部30余人的应急小队迅速到达现场,挨家挨户开展排查救援。

群众的安危是冲锋的号角。吉干冲在最前面,可是脚底一滑,栽进了一个巨大的涵洞口,若不是同伴眼急手快,他瞬间就会被洪水冲走。重新站立起来的吉干蹚水推开农家房门,发现一位老奶奶坐在床上哭,他不顾身上的伤痛,背起老人,迅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后来,老妈妈被家人推着到村委会感谢吉干,老妈妈也问了吉干一句话:“吉书记,洪水,就没有办法治它吗?”2016年,吉干不再沉默,他说:“洪水能治,一定有辦法。”

就在那年6月,吉干78岁的父亲查出食道癌,等他忙完救灾又忙灾后重建,终于请上假赶到医院时,医生说:“有啥愿望你就尽量满足他老人家吧。”

吉干满怀愧疚,趴在床头,问父亲:“爸,您还有什么心愿?”父亲说:“2003年的那场洪水我就问过你,现在我再问一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你能不能带着大家伙把洪水治好?”吉干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泪流满面,哽咽着:“爸,儿子答应你!”

不仅仅是为了父亲,更是为了全村的父老乡亲。在吉干的不懈努力和协调下,560万元的排洪渠修建资金顺利获批。从那一天起,吉干全身心地投入到排洪渠修建工程中,村民们会经常看到,他带领着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忙测量,扛水泥,灌砂浆,没日没夜,不知疲倦。

此时父亲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吉干多想回去陪陪他老人家啊!虽然库热村距离他老家科蒙村不足十公里,可是,他不能。

吉干记得自己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是父亲离世的一个月前。那天,他到家已是凌晨,疼痛却令父亲无法入睡。父亲没有力气说话,吉干一个人说,说村民就要用上自来水了,说修路的垃圾都填了大坑,计划大坑填了,修建一个小广场,广场上有篮球场,有运动器械……父亲听着,微微点头,直到吉干说起排洪渠的修建,父亲咧开嘴笑了,吉干知道,父亲最惦记的还是:“把洪水治好。”

2017年5月,很快就要进入汛期了,排洪渠的建设争分夺秒,已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一天中午,妻子打来电话,说父亲病情恶化,让他赶紧来医院。他说:“好,我马上就去。”但排洪渠的建设等不了啊,他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心里焦急地祈祷着:爸,你一定要等我,我马上就回。可是,这个马上,一晃就到了傍晚时分,父亲最终没能等到他……

吉干跪在床前,抱着父亲嚎啕大哭。母亲说,父亲临终交待:“不要催儿子了,他做的是大事。”母亲还说父亲一直在喊着他的名字……

2018年6月,又是连天暴雨,汛情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洪水再也不能肆虐了。吉干站在排洪渠前,看着汹涌的洪水汇入喀什河,他再也控制不了自己,在雨中喊:“爸,你看,你快看啊,洪水走了!”

3

2017年11月18日,又一个吉干无法忘怀的一天。尼勒克县整县脱贫倒计时不足一年,吉干在县政府参加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归来,心潮澎湃,库热村整村脱贫摘帽基本达标,而他本人,驻村三年,可以问心无愧,回到熟悉的税务工作岗位了。

但是,这一天,村委会会议室的热闹把他惊呆了,他疑惑地走进会议室,看到了所有熟悉的面孔,有听从他的建议种植抗旱作物芸薹脱贫的回族村民海正奇;有依靠申请扶贫资金养了20多头牛的藏族村民李善德;还有因家中缺乏劳动力,工作队员为其帮忙抢收麦子的汉族村民宋春荣……

所有的面孔都熟悉,所有的面孔后面都有一个工作队帮扶的故事,所有村民都望着吉干微笑,其中一张笑脸格外热切,那是东乡族村民马忠林。2015年,马忠林因机械事故,右臂截肢致贫,在吉干的帮助下种植了经济作物红花,全家脱贫奔小康,家庭收入超10万元……

看着他们,吉干依然不明白,大家伙为什么集体来到了会议室。

78岁的回族老人单志忠代表全体村民说话。老人双手颤颤巍巍捧着一张印满红指印的白纸,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吉书记在我们村干了三年,村里的变化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对吧,乡亲们?吉书记再留一年吧?226个村民都按了红手印。”

“是啊,吉书记留下来再干一年吧!”村民们都围了过来,望着吉干,目光里透看热切、真诚、期待。

吉干想起了三年前对母亲和妻子的承诺,可此时,这沉甸甸的226枚红手印,像一朵朵盛开在唐布拉草原的山花,像一枚枚鲜红的党徽,像一颗颗火热的民心,深情地召唤着他。他,无力抗拒。

吉干坚定地说:“乡亲们,距离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足一年,咱库热村决不拖后腿,我接着和大家一起干!”

这一留,就留到了现在,还要留到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决胜年收官,再回头看。

若问吉干,2021年之前,还有啥计划,他必定津津乐道旱田提水改造工程和“花海经济带”。旱田提水改造,从此旱涝保收;“花海经济带”引导村民多种植油菜花、红花、金银花、薰衣草。农民增收的同时,推动旅游业发展。

碧野老先生如果依然健在再来天山,看到伊犁河谷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一定还能妙笔生花,写一篇《新天山景物记》:天山脚下,伊犁河谷的“花产业”正逐步覆盖四季,在春天翘首,在夏天多姿,在秋冬丰产;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吉干,在全村齐力奔小康的库热村等你。

说哈萨克语的重庆小伙

谢明铭是重庆人,说话带着浓重的重庆口音,他能用哈萨克语与村民交流,他的哈萨克语带着重庆腔。

80后谢明铭是一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在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套乌拉斯台村,村民们亲切地叫他小谢。朋友们平常也叫他小谢,单位的大姐们喜欢叫他“銘明”,叫他“晒不黑的重庆娃”。套乌拉斯台村风大紫外线强,谢明铭2017年3月开始驻村,走访入户,风吹日晒,愣是没晒黑。

小谢在套乌拉斯台村出名这件事,发生在2017年5月29日,他驻村仅仅三个月。这一天,工作队组织“我和五星红旗合个影”活动,谢明铭是摄影师。村民们叽叽喳喳,心情像正午的阳光一样灿烂。村民们听从小谢的指挥在国旗下站队,小谢说:“居马别克·木汗,你取下帽子;依生拜·比巴赞,你靠左一些;波拉提别克·吾伦巴沙尔,精神一些,别低头……”

小谢的声音不大,却如一大把石子投入湖水,形成阵阵波澜。村民们先是惊讶,而后互相讨论,而后有人问:“小谢,我叫什么?”小谢说:“你叫安祖拉·巴合达提。”又有人问:“小谢,我叫什么……”

接二连三,小谢叫出了许多村民的全名,就像跟村民们生活了几十年,是天天见面的老朋友那样,自然,顺口,亲近。

从此,小谢成了套乌拉斯台村的名人。村党支部书记赛尔嘎依提·巴合达提说:“小谢,厉害得很!我在村里住了四十多年,都没记住那么多人的全名,他才来短短3个月就记住了,厉害得很!”村民居马别克·木汗更是激动,他说:“平常嘛,我们哈萨克人见面都叫小名,我,居马别克·木汗就叫居马别克;波拉提别克·吾伦巴沙尔就叫波K;时间长了,谁的全名是啥都不知道了,小谢能记得我们的全名,佩服得很!”

成了套乌拉斯台村名人的小谢备受鼓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记人名的绝招与大家分享。人们发现,小谢除了用心记住村民的相貌和姓名外,还开始学习哈萨克语了。

小谢的第一个哈萨克语老师是村干部阿勒腾古丽·奴斯甫别克。阿勒腾古丽中专毕业,双语水平较高。工作队入户走访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时,阿勒腾古丽负责翻译,小谢一边听一边学,对户主姓名、家庭状况、房屋方位、困难诉求等认真地记录和记忆。阿勒腾古丽说:“小谢认真得很,把关键性词语单独记下来,随时随地问我这些词的哈萨克语发音、写法,反复学习。”

村党支部书记赛尔嘎依提·巴合达提是小谢的第二个老师。赛书记的国语水平是能说能听不会读更不会写。小谢来到套乌拉斯台村,两人迅速结成学习上级文件互助组,小谢用国语读文件给赛书记听,赛书记负责翻译为哈萨克语给小谢听。通过这种双语的互动学习,小谢的哈萨克语和赛书记的国语水平都迅速提高,同时,对上级的政策精神领会更透彻深刻,更有利于开展扶贫帮困各项工作。

套乌拉斯台村全体村民都是小谢的哈萨克语老师。小谢学习哈萨克语入了魔,随时随地向村民请教,甚至向路上的行人请教;国语学习班上课时,小谢是国语老师,教村民们写自己的名字,教村民读:“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课间课后,小谢就成了学生,向村民学习请教“党的政策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常用词用哈萨克语怎么说。

小谢能说一些哈萨克语了,但有些村民非常认真,他们总想纠正小谢的语调,比如村民沙尔山别克·托了别克经常与小谢一起结对入户,他说:“小谢的哈萨克话调子怪。”小谢也不明白自己怎么调子怪了。直到有人说:“小谢,你重庆口音好重呀。”小谢才恍然大悟,自己是重庆人呀,新学习的哈萨克语也带着重庆腔。

2019年古尔邦节,套乌拉斯台村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小谢主持。小谢的哈萨克语虽然不那么流畅,但已经能够与村民交流互动了。小谢的发言一次又一次被村民善意的掌声和笑声打断,村民们看小谢的眼神熟悉又亲热,就像小谢从小在村里长大那样。小谢说:“我很感动,把党的惠民好政策带进千家万户,尽可能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村民的合理诉求,这是我们工作队的责任。叫出村民的全名,用哈萨克语与村民交流,村民认为受到了尊重,从心里接受你,愿意和你亲近,信任你,我想,再困难的工作都会迎刃而解。”

王萍与对山汗

1

52岁的王萍是国家税务总局伊犁州税务局干部,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行走于山野,她总是笑着。她的笑是雨后穿透云层的一束阳光,落在哪里哪里就有温暖。

对山汗,哈萨克族,尼勒克县套乌拉斯台村村民,42岁,4个孩子的母亲。对山汗也喜欢笑,她的笑抹上了草原清晨的乳晕,有一丝羞涩,极富感染力。人们看见她笑,跟着也笑了。

王萍说生活是一根扁担担着两个筐,一头满载单位的事务,一头盛着家庭的琐碎。她行走如风,做事果断,业余时间练瑜伽,听书,烘培。

对山汗说家是一根栓在腰间的绳,她的脚只能走在离家两三公里的地方。和套村其他村妇一样,对山汗总是像蚂蚁一样忙活着,操劳着,一刻也不停歇。她给母牛挤奶,给牛羊填草料,给鸡狗准备吃食,在菜地锄草,在自家的馕坑打馕,丈夫和4个孩子的衣食,哪一样也离不开她。尼勒克县城是对山汗到过离家最远的地方,虽然她目前有3个孩子在县城读书,也只去过有限的几次。

对山汗和王萍,似乎没有相识的理由,即使在路上面对面遇上,也只能擦肩而过。况且,她们之间还横亘着一道高墙——语言。王萍小时候生活的村子有一些哈萨克村民,也会说几句哈萨克语,后来在城里读书工作,再没机会说,那些哈萨克语就渐渐走丢了,想拾起也难;对对山汗来说,普通话是一条水道极宽、水流湍急的河流,她几乎没有渡河的机会,甚至,在套村生活的42年时光里,她从未想过学习普通话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017年春,王萍走进了对山汗的家。她们的见面颇俱戏剧性,脱去墙皮的土坯房,木板钉成的破院门,玻璃窗落满了灰尘、鸟粪,一两块玻璃裂开了嘴,任凭风走来走去。王萍打量着对山汗的家,不留神被略高的门槛绊了脚,身子一歪,几乎跌倒。这时有一样东西突然横在了她的腰上。过了一会儿,她才感觉出来温暖和力量。那是一只手臂,手臂的主人是一位皮肤上满是阳光印记的哈萨克妇女,穿着时尚的牛仔裤配印花衬衣,头发藏在艳红的纱巾里。

王萍与对山汗相视而笑,微笑填补了语言的空白点,微笑如油如水润滑了交流环节中的生涩和碰撞,微笑让她们在见面的瞬间彼此有好感。当王萍知道对山汗足足比她小10岁时,着实吃了一惊,又叹息草原风的力量,又膜拜太阳的力量。

那一天,对山汗极少说话,只是羞涩地微笑,微笑地接受王萍的道谢,微笑地接过王萍递上的见面礼,微笑地在厨房准备吃食,微笑地坐炕桌前给大家倒奶茶。看谁茶碗空了,她也只是伸手拿碗,兑茶,递茶,微笑致意;若有人向她道谢,她只是笑,若有人问她问题,她还是笑,她听不懂别人问的问题,只能笑。

那一天,王萍说了很多话,和对山汗的丈夫和儿子。48岁的阿克穆江告诉王萍他家种植胡麻的情况:49亩地,头几年种的小麦、玉米,种亏了。去年种了胡麻,丰收了,挣了些钱,今年还想种胡麻。6岁的小儿子塔拉则拉了王萍去牛圈羊圈转,去更远的草场转,他把自家的成员——两头牛,10只山羊介绍给王萍。

即使拍照,对山汗也是羞涩的,她与王萍保持着距离。王萍拉她靠近自己,搂着她的肩说:“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我比你大,你得叫我姐姐。”这句话通过儿子塔拉翻译给了对山汗,对山汗的欢喜像炉火上的沸水那样汩汩冒泡。她起身进了里屋,拿出一条靓丽的粉色丝巾,替王萍包头,笑着,说了那天的第一句话:“你戴上很漂亮!”

王萍和对山汗都戴上丝巾,一个柔美的粉,一个艳丽的红,人们都觉得喜庆,有人说:“像新娘子呢。”有的说:“这下更像一家人了。”

再合影时,对山汗主动握住了王萍的手,那一刻,王萍感觉到对山汗的接纳。

2

夏天,草原鲜花盛开,牛羊肥壮,王萍和同事们踩着开满淡蓝色小花的胡麻地探亲来了。对山汗远远看见他们,飞快地迎上去与王萍拥抱,一个劲地问:“姐姐你好吗?”这句问候,对山汗说的是普通话,尽管有些生涩,舌头也不大转弯,对山汗说得认真又真诚。王萍很吃惊,问她:“谁教你说的?”对山汗睁着美丽的眼睛,不知道怎么回答,小塔拉做了翻译,对山汗才羞涩地指指儿子说:“塔拉。”

大家就在胡麻地里夸男孩塔拉好样的,塔拉非常得意,一溜烟跑到前面去给大家领路。塔拉的笑声被风高高扬起,嗡嗡嘤嘤满天空都是,淡蓝色的胡麻花都跟着笑了。

王萍和同事在對山汗家吃午饭,干果、馓子、馕摆了一桌,香喷喷的手抓风干肉端上了桌,这是哈萨克人接待来客最好的饭。对山汗用王萍送来的彩绘大茶壶烧开水,为大家兑奶茶,奶茶的清香和着满屋的笑语飘向了窗外。对山汗看着人们说笑,张张嘴又闭上,她想知道这些和善的人在说些什么,笑些什么,可她听不懂也不能说,只好坐在那里笑。

那一天,对山汗家的窗子换上了新玻璃,是王萍从伊宁市带来的。之前,王萍特意打电话让对山汗的丈夫量了窗户尺寸。新玻璃亮堂堂的,太阳照进屋子亮堂堂的,对山汗心里也亮堂堂的。

那一天,王萍带走了对山汗家所有的鸡蛋,草原上土养鸡的鸡蛋营养价值高,城里人都喜欢,何况王萍爱好烘培。当王萍要付钱时,对山汗的激动就像河水冲破水坝那样不可阻挡,她的双手摆得像胡麻在风中摇摆,叽叽咕咕的话让王萍摸不着头脑。小塔拉翻译了对山汗的话:“亲戚,钱不要。亲戚送来了礼物,鸡蛋不要钱。”

王萍明白对山汗的意思,她说:“哎呀!妹妹,你炸的包尔扎克(特色小吃)特别好吃,我也要带一些走。”对山汗高兴了,跑进屋子装包尔扎克,王萍趁机把钱放到盘子下面,这样,对山汗一收桌子就能看到。

王萍带走了对山汗亲手炸的包尔扎克。之后,无论“结亲周”还是服务基层,对山汗接到王萍要来的电话就忙着和面炸包尔扎克,大家吃着好吃的包尔扎克,走时还要带一些,带回伊宁市给家人吃,乡村的味道就带到了城市,对山汗很自豪。每次到村里,王萍也会买肉买菜,和对山汗一起做几顿可口的家常饭菜,招呼其他同事一起享用。同事们说:”王萍家的亲戚真好!”对山汗听了很高兴。

对山汗极享受餐桌时光。人们说说笑笑,把城里的信息带到了乡村,把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带到了乡村。对山汗虽然有些听不懂,但她很喜欢人们高高兴兴吃饭的氛围。有时大伙唱歌,邻居们听到歌声,也跑进来一起唱,很快屋里的人就多得装不下了,热闹也多得装不下了。每每此时,对山汗就觉得很幸福,王萍来了,税务干部们来了,村里就过节了。

3

草原上的哈萨克村落有大致相同的情形,男主外。男人们在外务农,放牧羊群,做生意,去縣城或市里购买物品,普通话大多说得不错;女主内。妇女们做家务,挤牛奶,做奶疙瘩,照顾家人的衣食起居,普通话说得不好,跟她们交流得连说带比划。这时候,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普通话派上了用场,不用谁下任命书,都兴高采烈地挂上了小小翻译官的头衔。

然而,当王萍与对山汗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比如一起做饭,一起绣花,睡在一个炕上,有什么事情要告诉对方,通常的情况是,眼睛里蓄了两汪大洋的话,流出来的却只有一脸的傻笑。王萍的哈萨克语和对山汗的普通话同时遭遇了瓶颈,两人近近地坐在一起,都暗暗期待着一个意外的突破。

王萍决定教对山汗学习普通话。一开始,王萍的教材是大自然:天空、草原、河流、马牛羊鸡;继而是桌子、被子、剪刀、柴米油盐等实物。有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单词们自觉列队成为句子,对山汗的舌头渐渐灵活了。2018年春节的那几天,对山汗参加了税务局在套村举办的普通话夜校,王萍和驻村的同事轮流当老师,对山汗说出了这样的句子:“共产党好!”“马儿在草原上吃草。”“我做的包尔扎克很好吃。”“我要在帽子上绣一朵花……”

对于学习普通话,对山汗表现出令王萍敬佩的认真与决心。男孩塔拉更是把辅助妈妈学习当有趣的游戏。他常常纠正对山汗的读音,在王萍没来套村的日子,督促妈妈用普通话和自己说话。有时候对山汗说哈萨克语顺嘴了,小男孩就大声抗议:“妈妈,这个应该这么说,要记住!王萍阿姨来了要考试的。”对山汗很怕王萍来了考她普通话,就很认真地练习。

最让对山汗高兴的是,有更多说普通话的人来到套村,他们住进村民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山汗练习说话的机会更多了,有时大家聚在村委会聊天,对山汗认真地听,也能插上一两句话呢。就是套村村民,说普通话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不仅男人和孩子,哈萨克妇女间聊天有时也蹦出一句两句普通话。

4

又一年初春,伊犁河谷的风有了一丝暖意,鞋子踩在草坡上,隐约能感到牧草在脚下生发的力量。

牛羊在坡上吃草,它们在等候太阳,太阳出来了,又走进朝霞中去,牛羊就望着朝霞哞叫,

对山汗也望着朝霞,望着朝霞映照着的乡村公路,就在昨天,对山汗呼唤塔拉回家吃饭的时候,她接到王萍的电话:妹妹,好妹妹,我们要去村子服务基层群众,去你家住呀。放下电话,对山汗立即走进厨房,和面炸包尔扎克,准备招待姐姐和姐姐的同事。

现在,金黄的包尔扎克在盘子里放着光,和对山汗一起等着王萍来。对山汗的双手从来不会歇息,即使是等待,即使内心里装着焦急,对山汗的双手也从不停歇,对山汗把等待搁在针线上,搁在手中的刺品上。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是对山汗的最新刺绣作品。石榴是在县城读初中的大儿子画的,字是王萍写的。对山汗要完成这副作品参加伊犁州税务局与套村共同举办的妇女联谊会。联谊会除了唱歌跳舞,还有一项重要的比赛——哈萨克民族刺绣比赛。在昨天的电话里,王萍还询问绣品的进展,王萍希望对山汗的绣品能在刺绣比赛中脱颖而出。对山汗说:“放心,姐姐,石榴绣好了,只剩三个字了,‘在一起这三个字,今天一定绣好。”

对山汗坐在阳光下刺绣,她要在王萍到来之前完成绣品,她想看到王萍赞美的眼光,听到王萍夸奖的声音。她一直绣着,一只鸡走进屋子捣乱,她也不管,男孩塔拉在窗外叫妈妈,她也不理。她只是绣着,两只手像梭子一样,飞舞着刺绣。

而这时,对山汗感觉到有无数条虫子咬她的肚子。有一周时间了,虫子经常在她肚子里撕咬,痛得她无法安睡,无法做事。对于疼痛,对山汗这样的哈萨克劳动妇女最普遍的应对方式是:不做判断,不做处理,她们忍受,默默忍受,等待虫子闹够了自己安静下来。她们普遍有极大的耐受力,又普遍认为:人没那么娇气,忍一忍就过去了。

然而这一天,那些虫子一点都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它们在对山汗的肚子里觥筹交错开庆祝会。对山汗怕耽误了刺绣比赛,忍着痛绣着,绣花针刺破了她的手指,对山汗把鲜红的血绣进了作品里。

对山汗在绣品上打了最后一个结,对山汗开始呼救,她喊丈夫阿克穆江,丈夫到县城买化肥去了,呼救声传不到那里;她喊儿子塔拉,儿子在幼儿园上学,呼救声也传不到那里;她喊姐姐王萍,王萍昨天打电话说白天在村委会忙妇女联谊会的事情,晚一点才到她家来吃饭。对山汗猜不准“晚一点”是什么时候,但她不能等了,肚子里撕咬她的虫子不让她等了,对山汗拨通了王萍的电话,她说:“姐姐,痛……”

片刻功夫,车就停在了对山汗家门前,和王萍一起来的还有几位税务干部。一位男士背起对山汗送到车里,王萍简单收拾了一些东西,也坐进汽车,把对山汗抱在怀里。

急性阑尾炎,如果不立即手术,有穿孔危险,医生开了手术通知书。电话疯一样打给对山汗的丈夫,回答总是一个礼貌的女声:“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王萍的牙齿咬得咯咯响,她认为自己对这个哈萨克妹妹负有责任,她拿笔的手在颤抖,她努力稳定自己,在手术责任书的亲人栏签上自己的名字:姐姐,王萍。

5

对山汗没能参加套村妇女联谊会,但她的绣品在刺绣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王萍拿着绣品去参赛,她讲述了对山汗的故事,那个哈萨克族妇女忍受着急性阑尾炎的巨大痛苦,坚持绣完最后一针:“你们看,‘在一起三个的红色字是用血绣成的。对山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各民族都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对山汗病愈回到套村的那一天,距离王萍第一次搂住对山汗的肩,说“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我比你大,你得叫我姐姐”已是两年时光。

这两年,对山汗的丈夫阿克穆江变化最大,这个高高瘦瘦的哈萨克男子之前酷爱赌博和喝酒,经常去尼勒克县、新源县等地赌博,一赌就是很多天不归家,又常常喝得不省人事被人抬回家。对于丈夫的恶习,对山汗深恶痛绝,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哭泣。也因为丈夫的恶习,对山汗一家过着相对贫困的生活。

王萍是有办法的。她有多年政工工作的经验,经常劝说阿克穆江放弃赌博。除了自己劝说,又拉了同事杜军一起来劝说。杜军劝说的方式是命令式。他们一个苦口婆心唱红脸,一个严厉禁止唱白脸。阿克穆江下定决心不再赌博,酒也喝得少了,转而去河沟里捡石头,收藏石头也卖石头,家庭又多了一项收入来源。政府新盖的彩钢板屋顶房子他们还没有搬进去住。阿克穆江说要再攒一些钱把房子面积扩大一些,母牛也要下小牛了,再卖一些羊,把门窗安上,慢慢添置家具,盖成一栋气派的房子再搬家。

对山汗的变化不仅显示在她的生活习惯上,她跟着王萍学习早上刷牙,睡前洗漱的生活习惯;学习保护皮肤,避免阳光的暴晒;学习做不同于哈萨克传统食物的饭菜……

普通话的学习,令她的女性意识得以觉醒,自身价值重新定位。之前,丈夫是天,不论丈夫怎样恶劣,她都逆来顺受。而现在,对山汗不再言听计从,比如丈夫说妇女该留在家里干活,不能去政府开办的村夜校学习普通话,不能参加税务局组织的妇女联谊会。对山汗不仅去夜校学习普通话,在妇女联谊会上,她的绣品还获得了一等奖。对山汗因为手术没去领奖,当王萍把颁奖的手机视频传给她看时,她自豪极了,她的心唱起歌来,她感觉四周的一切都在唱歌。

普通话的学习,使对山汗有了自信,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虽然说的还不怎么好,但她已经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了,也能连猜带蒙地懂得他人的意思,如果有兒子在一旁帮忙,她简直能跟人聊天了。

这两年,王萍的收获更大,她得到了对山汗一家的信任,特别是小男孩塔拉,只要王萍住在家里,塔拉就一眼不眨地盯着王萍,对王萍的话言听计从,“小翻译”、“小勤务兵”、“小传话筒”,他积极又认真地完成每一项职责,奖励是念故事书,最欢喜的是钻进王萍怀里听故事。这无比的亲昵与依恋,让王萍很温暖,感觉自己又多了一个儿子。每次来套村,王萍都不会忘记给小塔拉带礼物。一次带了足球,足球在天空中跳跃,孩子在草原上奔跑,整个村子都欢腾了;一次带了风筝,风筝飞上了云端,全村孩子的笑声都搭上云端了。

对山汗出院这天,王萍送对山汗回家,小塔拉飞快地跑向王萍,鞋都没来得及穿,欢腾着扑进她怀里,吊着王萍的脖子不撒手:“王萍阿姨,王萍阿姨,我想死了你了。”

男孩的叫声像一股清泉流淌,又像一滴蜂蜜滴进了王萍的心房,清澈、流畅而甜蜜。

猜你喜欢

哈萨克语王萍普通话
它是什么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哈汉语中吉祥数字文化对比
汉哈语表女性谚语之文化比较
汉语与哈萨克语比较句研究的类型学视角
新疆青河县阿热了乡哈萨克族聚居区居民的语言生活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