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县级台办好电视朗读类栏目的技巧

2020-06-21尹世平

传媒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类节目栏目受众

文_尹世平

近年来,央视的《朗读者》、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等朗读节目深受受众好评。央视、卫视都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节目策划制作都是大手笔,那么,县级台应该如何做好朗读类节目呢?

2018年5月,遂昌县广播电视台结合“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工作,首次推出《慈孝文化朗读吧》电视朗读类栏目。《慈孝文化朗读吧》开播后,遂昌县广播电视台陆续邀请主持人、作家、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以上的教师、公检法干警、执法人员、医务工作者、大学生、公务员、文化人士、服务员、农民等各行各业的朗读爱好者做客朗读吧。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优秀朗读者用他们的声音和形象向受众展示了充满正能量的慈孝文化,让朗读的舞台真正成为百姓的舞台。

笔者结合浙江省遂昌县广播电视台推出一年多的电视朗读类栏目——《慈孝文化朗读吧》的实际情况,浅谈县级台办好朗读类栏目的几点技巧。

一、栏目定位的技巧

要办一档受众喜欢的朗读栏目,首先要精准定位栏目的参与群体、受众覆盖面、节目的互动性,这也是朗读类栏目定位的三大要素。首先,要精准定位朗读群体,考虑朗读者的水平、范围及影响面;其次,是考虑受众的覆盖面,朗读的内容尽可能做到老少皆宜;再次,要考虑栏目的双向互动性,能引发受众共鸣。县级台办朗读类栏目,因受人力、物力等众多因素限制,在遵循以上三个技巧的基础上,应回归电视节目本源,以朗读内容和朗读者的语音面貌打动受众。县级台办朗读类栏目,应力求把栏目办成群众自己的栏目,拉近观众和电视的距离,尽可能形成互动交流,把朗读栏目办成百姓展示自我、传播正能量的大平台。

遂昌县广播电视台之所以选择“慈孝文化”这个主题来开办朗读栏目,除了呼应“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工作外,还因为慈孝是百姓生活永恒的主题,这个话题也容易引发受众共鸣,同时,贴近受众生活的慈孝话题因为非常接地气,其互动性也有保障,大家愿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来。《慈孝文化朗读吧》开播一年多,深受群众喜爱,想参与朗读的嘉宾越来越多,微信公众号上互动的话题也是越来越热闹。实践证明,县级电视台的朗读类栏目这样定位是成功的。

二、筛选朗读者的技巧

对于电视朗读类栏目,朗读者的筛选是最重要的环节。朗读者的朗读水平、人格魅力、影响面等因素是决定一期节目能否传播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一环节一定要策划周密,各项准备工作做充分、做扎实。

(一)朗读者语音面貌的筛选

电视朗读节目对朗读者的语音面貌要求高。电视台作为普通话语言规范单位,朗读类节目具有普及规范语言的重要功能。因此,栏目组对朗读者的普通话等级、语音面貌的筛选是首要工作。

作为传播正能量的朗读栏目,朗读者除了语音、面貌要基本过关外,朗读的精神面貌同样重要。因为县级台受场地、人力、物力等局限,只有两个机位录制,没有华丽的舞台和灯光,没有其他形式的包装,属于纯粹的朗读,因此对朗读者朗读时的精神面貌,就应当严格要求,让他们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在遂昌县广播电视台推出的近百期《慈孝文化朗读吧》的朗读者中,有90%的嘉宾普通话等级在二甲以上。栏目组对朗读自己原创文章的嘉宾,只要求语音、面貌过关,降低了对普通话等级的要求,突出朗读的真情实感流露。栏目组对嘉宾语音、面貌的筛选,可以通过微信、面试、专业人士推荐等途径开展。

(二)朗读者生活品行的筛选

电视朗读类栏目除了对嘉宾有业务要求外,还需要有品行标准。嘉宾作为公众人物在电视上传播正能量的作品,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行,才可以实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县级台所处的地域相对小,大家都相互认识。品行好的朗读者,可以达到正面传播的作用。品行不好的朗读者,会让受众感到反感,起到负面作用。

《慈孝文化朗读吧》栏目传播慈孝文化,朗读嘉宾必须是慈孝文化的践行者,这样的传播才更具有现实说服力,而不是作秀节目。对嘉宾品行的筛选是有难度的,栏目组必须通过前期摸底,对朗读者的朋友、单位同事、所在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走访了解,确保朗读者的慈孝品行符合栏目的定位标准。

(三)朗读者影响面的筛选

从节目传播角度看,朗读者的个人影响力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率以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阅读量。但栏目又不能成为“网络红人”的“专利”,必须权衡朗读者的影响力和朗读能力的关系。对朗读者影响面的筛选,可以通过划分界别、单位、职业、所在乡镇(街道)等“网格”的途径开展。栏目组要在相应“网格”中选出朗读水平过关而又最具影响力的朗读者,邀请参加节目。并通过合理的编排,让每个“网格”定期有朗读者露脸,争取朗读者覆盖面最优化、传播范围最大化。栏目组要积极鼓励各行各业爱好朗读、符合条件的嘉宾上朗读节目。县级台办的朗读类节目,应该办出接地气的特色,让朗读的平台成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大平台,传播好百姓身边的正能量。

三、朗读文章甄选的技巧

电视朗读类节目,文章的内容十分重要。每期节目的内容不能重复,又要符合朗读者的气质,还得紧扣朗读栏目的主题。要根据栏目的时长,来选择编辑,让文章的长短适合栏目的时长要求。朗读的文章可以是经典名著、杂志短文、网络美文,还可以是朗读者的原创文章、身边的故事。朗读文章甄选的过程,要始终紧扣“感人”二字,只有感人才能引发受众共鸣,才更具传播、引导、教育的意义,达到节目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一)内容符合栏目标准

朗读文章的内容首要标准是要符合栏目的定位。再好的文章如果不符合栏目定位,就会让观众觉得栏目有失水准,内容和主题出现“两张皮”现象。

《慈孝文化朗读吧》甄选文章,始终紧扣“慈孝”主题,《背影》《秋天的怀念》《点一盏灯》等文章深受受众的喜爱。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母慈子孝是家庭幸福的基础、社会和谐的基石,讲好慈孝故事、传播慈孝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紧扣慈孝主题的好文章,能打动受众,能引发社会的思考,特别是对只知道从父母那里索取不知孝敬感恩的“啃老一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鼓励嘉宾的原创文章

县级台电视朗读类节目,要充分利用县域的优势,尽可能地传播身边的慈孝故事。原创文章有自身的优势,源于身边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很多嘉宾为了避免朗读内容与往期重复,把自己身边的故事写成了原创文章,搬上了朗读节目,这让栏目显得更亲民、更接地气。因此,我们鼓励身边的作家、写作爱好者积极写稿、投稿,把身边的故事搬上朗读的舞台,引发朗读者、受众的共鸣。在具体的文章甄选中,原创文章的范围也相对宽泛,可以是朗读嘉宾本人,也可以是他们的子女、父母写的文章,还可以是他们的爱人、学生、朋友写的文章。

《慈孝文化朗读吧》的嘉宾涉及农民、大学生、公务员、服务员、导游、教师、医务工作者、技术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各行各业人员,朗读者的覆盖面广,朗读的原创文章也是越来越多,故事也来自各行各业,丰富多彩的感人慈孝故事收到了良好的播出效果。

(三)巧编“一家亲”的正能量“网”

栏目要充分发挥朗读者的价值。通过朗读者把本人或父母、孩子、爱人、朋友、学生的原创文章搬上电视屏幕,“一家亲”的正能量“网”悄然形成。节目陆续播出了妈妈读女儿的文章、妻子读丈夫的文章、老师读学生的文章、女儿读父亲的文章、同事读同事的文章……朗读者把身边的慈孝故事和朗读的节目形态有机结合,让节目更具亲和力和传播力。因为有了一张张无形的“亲情网”,遂昌县广播电视台的《慈孝文化朗读吧》在“遂昌广电”微信公众号上的阅读量有了质的飞跃。遂昌常住人口19万多,“遂昌广电”微信公众号粉丝量有1800多人,但《慈孝文化朗读吧》的每期平均阅读量在3000左右,最多一期达8000多。

四、后期剪辑配乐的技巧

县级台电视朗读类节目,工作人员一般只有两三名,除了两台摄像机拍摄,更多需要后期的音乐制作提升节目的情感渲染力。一篇朗读文章的播出效果好不好,剪辑配乐等后期制作会起到重要作用。音乐是朗读类节目的灵魂,也是能否抓住受众眼球和耳朵的关键。因此,栏目组要积极提升工作人员的音乐水平,增强音乐素养,积累纯伴奏音乐的资源,把朗读节目做成扣人心弦、感动人心的好节目。

五、节目传播与互动的技巧

电视朗读类节目在传播时要力求互动性,让受众参与节目对朗读者和慈孝故事进行评价。传统电视节目受电视机、播出时间等条件限制,很难满足年轻受众的需求。因此,朗读节目电视播出后,要及时跟进微信推送,满足年轻受众手机终端的碎片化阅读,让手机终端的受众参与节目互动,从而提升栏目的知名度,拓展节目的覆盖面,让正能量传播得更远。

从传播的角度,朗读类节目要充分发挥朗读者和原创文章作者的亲戚朋友群、所在单位群、个人朋友圈的作用,让朗读节目实现最大覆盖面的有效传播。节目在传播中形成有效的互动平台,实现节目“碎片化”阅读最大化,实现传播的最大半径。

猜你喜欢

类节目栏目受众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栏目主持人语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不喜欢胖的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