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2020-06-21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1)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学质量提高程度,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已被多次纳入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依托学院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开展了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然而针对现代学徒制具有的优势资源而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此项工作基础上开展,可操作性更强。
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第一,概念模糊,定义不清。当前,各类职业院校对于双师型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定义,双师型等同于双证型还是双能型?双证型是指既具备教师资格或者职称证,又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或者工程师证。双能型则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对于校内教师而言,双师更偏向于双证,因为校内教师取得教师职称和职业技能等级则更容易;对于企业技术人员而言,职业技能等级比较容易获得,但是要取得教师资格或者教师职称则比较难,所以他们则偏向于双能力。
第二,数量不足,来源单一。历年来,各高职院校的招聘要求大多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引进,从而造成师资来源渠道单一,校内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真正具备理论和实践双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第三,校企双向流动不畅。对于学校而言,企业中的一线技术人员虽然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研究,更多的是会做不会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求,对于那些少数的会做又会说的技术专家,又为了满足企业的运营需求没有空闲时间到学校进行兼职授课。对于企业而言,学校的教师到企业不能真正的顶岗实践,且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导致企业引进学校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不能真正发挥学校教师理论性强的优势。
第四,培养体制机制不健全。国内各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法概括来说就是“外引内培”,一方面从企业引进一线技术人员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弥补校内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不足;另一方面培养校内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校内教师送去参加培训、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对引进兼职教师而言,兼职教师给学生进行理论辅导的时间有限,方法单一,且由于汽车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学校对兼职教师的培养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有聘书无培养无考核。对送校内教师参加培训和企业实践锻炼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考核激励政策,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主观学习能动性不强,所以培训效果一般。
3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路径
3.1 校企共育,构建校企联动新机制,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面向企业需求及专业岗位的技术需求进行考察,系统规划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对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进行顶层路径设计,共同推进学校和企业员工的能力提升。校企共同组建项目领导组和建设组,着力构建了政府部门主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政校行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新体制。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建立起校企联合培养、成本分担、资源共用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
3.2 校企共聘,形成一支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双导师师资队伍
3.2.1 加强专业负责人培养
专业负责人实行外聘与内培相结合机制,负责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培训青年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专业内涵建设方面的工作。根据专业负责人的专业背景与职业背景选派参加各种师资培训、交流活动以及企业顶岗锻炼,支持专业负责人积极申报和主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及科学研究项目,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3.2.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外派学习、专家引领专题报告、指导性自学、校本教研、企业顶岗锻炼等形式,帮助青年骨干教师尽快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方法与内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参与行业企业调研、社会技术服务、各项专业赛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情境设计和教育科研等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究,通过分析、研究并解决职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流程与方法,提高新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的适应能力,打造具有信息化素养的现代教师队伍。
3.2.3 深入开展校企互聘工作,不断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深入开展校企互聘工作,不断完善校企师资互聘制度,企业聘请学校教师担任技术专家,对企业员工进行理论知识指导;学校聘用企业岗位能手或技术专家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指导。兼职教师队伍人数不断壮大,学校针对企业导师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确保兼职教师队伍师资质量。
3.3 校企共管,形成动态化管理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制订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运行流程,校企共同制订一系列制度文件,为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工作实施和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提供了规范和依据。充分发挥校企共管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动态化管理模式。学校以理论知识和教学教学方法培养为主,企业以生产性实践培养为主。通过开展定期例会制度,实现学校、企业动态化管理,保障教师培养质量。校企共管形成的动态化管理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校企共管形成的动态化管理模式
3.4 校企共评,形成多阶段、多层次、多维度的全方位综合评价机制
多阶段评价:学院和企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进行考核评价,监控教师学习成效。
多层次评价:学院和企业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共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多维度评价:从学校、企业、行业及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教师的学习效果及技能水平进行评价。
通过给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学习记录、实践案例总结、跟岗学习记录以及自我总结与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行业评价相结合,形成具有多阶段、多层次、多维度的全方位综合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