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非遗传统品牌工艺外宣翻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20倪锦君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文/倪锦君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引言
我国是世人所公认的遗产和工艺大国,即便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日益提高的当下,很多传统工艺仍在广为使用,从而呈现其重大的现代价值。传统工艺在非遗群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相比传统戏曲、民间文学等形式,传统工艺是相对比较活跃的一大类。它之所以活跃,与现代生活及当下的审美高度相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笔墨纸砚,这类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文化需求都是相当稳定的。由于手工技艺与生活紧密结合,又具有商业价值的,因此,随着大家对非遗的重视,传承与发展势态较好。
古称婺州的金华地区,非遗资源较为丰富,婺文化地方特色比较突出的要数非遗手工技艺文化, 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婺州窑瓷、金华火腿、东阳木雕、金华府酒等3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翻译作为文化“走出去”必不可少的“中介”,对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通过外宣,让世界了解金华,不但能增强金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金华市的影响力,同时也是践行2017 年3 月经国务院同意并发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很好体现。
二、现状
(一)传统品牌工艺非遗工作现状
浙江省非物质遗产网显示,国家级非遗项目,金华有32 项之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26 位(具体见表1),在全省地级市中仅次于省会城市杭州。另外还有多个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非遗景区、非遗文化馆、非遗主题小镇、民俗村落等。
(二)非遗传统品牌工艺外宣发展现状
随着非遗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中国风格传统工艺,如纺染织绣,剪纸,雕刻,青瓷烧制,酒酿因互联网共享经济找到了传承发展的突破口。2017 年“一带一路”经贸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参会国家有20多个,和浙江省内100 多位政商界代表、经贸界人士、企业家代表齐聚金华,感受金华魅力。如此丰富而又优秀的传统技艺传承,成熟文化经济环境,使得金华传统技艺走向世界势在必行。
经过调查了解,关于非遗传统工艺出版的书籍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但是非遗传统工艺翻译出版材料却寥寥无几,大多数只有简单的名称翻译,即使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也很难找到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外宣翻译材料。各地举办的非遗的交流中,如2015 年开始,金华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的“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开启了民间外交的新通道,但很多时候,这些村落或者地方的文化中心并没有翻译,需要主办方临时聘请翻译,这虽然能暂时解决沟通问题,可是这些非遗传统工艺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技艺特点,导致译员在翻译时很难对地区文化知识和传统工艺地进行准确的理解和传达。
三、非遗传统品牌工艺外宣翻译滞后原因
(一)非遗传统品牌工艺文化积淀深厚
大多数的非遗传统工艺都有上千年的历史,非遗传统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技巧,它包含着时间和情感,凝聚着智慧和温度,要讲清楚其中传统工艺中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特色并易事,更别说把它翻译成其他的国家的文字了。
维基百科上对中国传统木营造技艺就有这么一段描述。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是世界上研究最少的伟大建筑传统之一。虽然中国建筑历史久远,对中国建筑的描述往往局限于众所周知的紫禁城,其他的探索很少。虽然在阐释中国独有的建筑形式和方法时,对于普遍的特征已经形成统一的词汇,但是直到最近这些数据还是没能为大家所用。
(二)非遗传统品牌工艺传承自身的特点
“手耳相传”“子承父业”“传男不传女”“会了徒弟,死了师傅”这些都是传统工艺行业中的规矩。以前,手工艺品交易的范围小,一旦竞争者多了,很可能导致一家人没饭吃,所以手工艺者对手艺有时看的比命还要重。这种封闭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宣翻译的进程。
表1 金华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情况
传统工艺还具有流变性和整体性的特征,翻译工作者通常要深入传承人的工作场景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技艺和文化。从事传统工艺研究的人本身就比较少,此外,源于传统工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它不在主要城市,而是分散金华各个地区。语言障碍、地区障碍,要获得一手、更深入的资料并不容易,这些都为研究和翻译增加了难度。学者和技艺传承人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在交流、沟通上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偏差。重在实践,使得有的匠人不会写,甚至有的不会说,这只能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才能最大程度的了解这些工艺的核心技术和文化内涵。
(三)对外交流的局限性
国际交流合作范围和深度不够,外宣的翻译工作自然也会相对滞后。因种种原因,非遗传统工艺“走出去”的频率、规模、方式和成效,与本市整体发展战略,还不是十分相称。现在非遗传统工艺“走出去”的形式,大多为一些重要节日或者活动的附属品,以及作为旅游的一些加分项目,其绩效因而也就十分有限。这样很难走入海外社会的主流人群,也极少登上艺术市场的核心舞台,更难纳入异邦学术的传播渠道,当然也无法形成交流所需的双向效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和自吹自擂的多,有人青睐、引人入胜和受人追捧的少。
四、金华非遗传统品牌工艺外宣翻译对策
(一)政府方面要统一布局,调动各个方面力量,推动外宣翻译工作向前进展
(1)政府统筹协调文化的交流,传播和贸易三种方式,促进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包括经济、旅游、教育和科研等,加强统筹协调,促进非遗传统工艺外宣翻译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民族文化自信。
(2)落实支持政策。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规定的非遗传统工艺外宣翻译项目予以适当支持。邀请行业专家,学者,翻译家介入非遗外宣工作,促进该产业文化内涵的深化和行业的发展。
(3)深化非遗传统工艺国际交流合作方式。除了展示之外,讲座、研讨和贸易应多头并举、配套组合的立体运行格局。让审美鉴赏和知识传播统一发展,将文化和贸易结合起来。同时也要认识到,很多非遗传统工艺不是中国独有的,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均有不同的工艺形式,如木雕,剪纸,亚非,欧美国家也有。
(二)外宣工作者方面
(1)要树立文化是非遗传统工艺灵魂的观念。外宣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翻译名称,技法,更要融入相关的文化,故事。品牌、产业、模式说到底文化才是灵魂,抓住文化的本质,外宣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外宣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外宣还处在非常原始的状态。大家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识存有很大的偏见。在外宣翻译时,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只有强调文化内涵的作用,才能丰富产品的灵性,创造出不同于科技和传统制造业的新的生产力。永康锡雕和芜湖锡雕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合理利用非遗的各种平台,全方位的了解非遗传统工艺。通过政府的统筹布局,逐渐打破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封闭,引入共享。比如近些年来组织的非遗传承人的传习活动,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认定的传统村落,中华老字号,大师工作室,设立的非遗保护中心、传统工作站和文化保护区等,还有建成的大大小小博物馆,展示厅。外宣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近距离,全方位地了解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以及内在的传承,才能更好的做好非遗传统工艺的外宣翻译工作。
五、结语
在当前全球化和构建文化强国的背景下,非遗外宣翻译的作用显的越来越重要。金华市作为国家历史名城和非遗传承优秀城市应努力结合地方特色,大力推动非遗传统工艺外宣工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