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与实践
2020-06-19郭莹洁
郭莹洁
摘 要:在研究国内外共享型教育平台、现有移动互联网使用状况、已成功运营的教育教学网站和APP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基于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技术的精品资源共享理念,构建一套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将其作为高校设计制作类课程的教学平台,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用和实践,是对过去传统的基于网页的展示型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的更新与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翻转课堂;精品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2-050-05
随着移动互联网科技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APP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PC端资源平台的占比也逐渐被更便捷的移动端资源平台、云平台所弱化。如何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实现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构建一套更适合应用的资源共享机制,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实操能力,成为高职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建设“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1.新一代教育模式使然
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其培养的毕业生将直接输出到行业、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如何更好地让毕业生零过渡地胜任岗位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每一个高等职业教育人一直不懈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传统教育以学校、教师、教室为平台,其资源是教材、案例和习题。而“互联网+”教育则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电脑、手机为工具,网上与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为资源。萨尔曼·可汗在“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演讲中,颠覆性地提出课上和课后交换、教师施教身份和学生受教角色变换的概念,这也是“翻转课堂”概念首次被提出,即学习的主要场所由教室变成了无时间无场地限制的互联网,学习的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师的身份变成了领航员、导演、顾问,甚至是助手。那么要想有效地开展课堂外学习,就需要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来辅助,例如萨尔曼·可汗提到的视频资源。基于这种思路,“互联网+”教育将发挥它的优势,它让教与学的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笔者所提出的“互联网+”翻转课堂正是“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与实践,是符合现代教学需求的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因此,如何构建一套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十分必要。
2.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使然
设计制作类人才是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个重要培养分支。全国有750所大学拥有设计专业,粗略计算,中国现在学设计的在校本科生有45万人,每年有近12万人进入这个行业[1]。经查阅文献统计,我国有一千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大约有80多个专业。如果按每所院校在校生5000人计算,平均每个专业60万人。那么每年也有近15万人进入设计行业。在如此庞大的近27万专业对口人群中,如何让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有优势,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进程的压力,也是动力。
二、国内外基于“互联网+”形式的精品资源共享环境和开发现状
1.国内外精品资源共享形式和存在的问题
国外的优秀课程资源共享主要以MOOC形式开展,其特征是可以自由获取资源,使用该资源的学生人数不受办学规模的限制。学员在MOOC上学习不需要具备学籍,是完全开放性质的教育形式,既可以解决某些课程师资不足、师生比较小的问题,也在时间和空间上改变了教学的灵活性,使学习广泛化、终身化。但是它很少有针对单课程的平台,因此在该理念进入我国后,需要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进行相应的优化。
2003 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全国的各个高校组织大量优秀的老师、汇总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先后创建了数万门精品课程,涉及到的学科专业全面、课程众多、资源丰富。通过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各大高校最热门、最优质的课程基本上都被包含其中。2011 年教育部教高〔2011〕8 号文件又提出了“将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这些精品课程为稳定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和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很好条件。
然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灵魂是课程资源的优质和共享,但现实情况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做到真正的优质,可看不可用。很多课程资源仍按传统理念开发建设,看上去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但用起来观点和方法不与时俱进,学生主体角色并不突出。二是没有做到真正的共享,可评不可用。大多数资源存在为了评奖而开发,没有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机制,评审结束后就不再更新内容,更有甚者,其网站是挂在校园网上并不对外校人员开放,完全没有做到“共享”。三是没有做到真正的规范,可用不可究。精品资源课程所共享的资源缺乏行业标准,没有统一格式和制度,担任精品资源课建设任务的老师,各自开发各自的作品,开发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平台的系统构架也没有规范的层次结构,所以只适合浅显的学习而不能深入式探究。
2.日益壮大的移动学习平台
移动学习即学习不是固定在某一场所的学习,是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的学习形式。当然,这种学习形式必须要有特定的媒介平台。在智能手机问世后,原来依靠web为媒介的学习型网站逐渐开始向移动APP转变,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習型APP出现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中。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中小学辅助学习软件,例如作业盒子、英语趣配音等。近期又涌现出依靠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订阅号和小程序,例如德育时空、iEnglish、磐林IT实训营、PS软件教程等。随着电子商务和自媒体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免费或付费的公开课教学平台,例如腾讯课堂、淘宝学习、虎课网、翼虎网等。在国家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多家高校共同建设了精品资源库,例如智慧职教、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等。这些资源,学生和教师均可以通过手机、阅读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来访问,方便灵活地实现移动学习。随着4G网络和校内WiFi的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和APP、公众号和各大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具备了坚实的物理基础,智能的客户端学习方式也日益被人们接受。《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学习的用户,关注科技、文化等广普性学习内容的用户占89.3%,关注生活兴趣类学习内容的用户占27.3%,关注职业认证、职称晋升、专业考试类学习内容的用户占13.8%,关注细分化专业技能类学习内容的用户占13.5%。[2]可见,人们对于移动终端进行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需求是广泛的。
2018年在由InMobi与AdMaster合作,对包括安卓和IOS两大生态内的移动用户进行全面调查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分布以21-30岁的用户为主;用户人群学历占比为本科生41.8%,大专生31.6%;在校学生占比16.4%[3]。可见,在校大学生(大专生)已逐年成为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群体。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课程资源开发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资源共享形式。
3.移动互联网与翻转课堂
现如今,高校的教学工作越来越不能脱离互联网,尤其是计算机大类的各专业课,其中设计制作类课程更是与互联网有极大的关联。这一现象使得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从技术角度变得可行。目前,我国对翻转课堂起到辅助作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主要有两种:一是单机式移动学习,即只依靠PC端软件和移动端APP本身,不需要联网;二是联网式移动学习,即每次打开网站、PC端软件或移动APP都需要有网络环境支撑,需要以联机状态获取学习资源、上传学习结果等。由于学生普遍手机不离手,且电信运营商不断推出流量活动,使得移动APP和手机端网页浏览APP成为翻转课堂的主要辅助工具,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发展提供了保障。
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一地依靠课堂依靠教师,这是教学空间被拓展的显著表现,但同时为了不失掉教学主导的角色,教师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利用移动互联网教学资源合理规划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这既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
三、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开发思路
1.明确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关键
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对传统精品课的升级和提升,广大教师应把握好建设的基础、核心和关键问题,即全面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不断进步的互联网平台是基础,通过分析学情而设计的课程内容是核心,建设好的共享平台具有良好的可利用性和可扩展性是关键,如图1所示。
2.确定精品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目标
笔者以设计制作类专业基础课“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为例,在充分挖掘教学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MOOC平台的成功经验和国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丰富案例,以及移动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构建一个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翻转式学习资源库,该资源库基于Internet,综合B/S模式网站、移动媒体技术和手机APP,内含教学文档、微课视频、基础案例、拓展训练等优质资源,如图2所示。
3.调研课程目标、分析教学对象
笔者在多年从事一线设计制作类课程所获的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走访调研了山西省内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和电脑美术技术类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同类院校从职教角度规划的设计制作类人才培养方案、就业面向及课程体系,也了解了社会培训机构从行业实践角度规划的设计制作类课程目标和内容。
笔者还了解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线多年来一直在150~350分之间,且生源一部分为高中起点,一部分为中等职业院校对口升学,一部分是三二分段式培养直升高职,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自主招生而来的学生。这一生源现状说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差、学习专注力较低。
4.确定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目标
鉴于上述高职学生的特点,设计制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以统一的教学计划为准,应当根据学情特点制定分层、分方向的教学。二是以符合学生喜好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之中。三是以多样化的分享渠道传输信息,让学生自由选择,吸引并带动他们学习。
笔者将教学资源共享于今日头条、QQ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百度等平台之上,乐意与学生互相关注成为粉丝。在平台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心情状况,通过交流增进师生感情,从情感角度让学生与老师零距离;也在平台上推送课程中的资料和拓展思维用的各种小案例,每一个资料和案例都分为长文档和视频两种类型,学生利用手机选择喜爱的资料展示形式,在网上提交作业、与他人交流,这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提升自信心都是非常有效果的。这套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内含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用者包括学生、教师、社会人士及互联网用户的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在图3所示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平台规划教学内容、发布课前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案例集和习题等任务,学生在接收到学习任务后即可开始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从互联网获取相应的参考和交流,最终将学习成果通过平台提交。老师实时接收、查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做出评判和在线指导,做到课前掌握学情,当面授课堂时,就可以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指导解答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将课堂变成讨论型、互动性课堂。
四、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实践
筆者在2016级和2017级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计制作类课程中实践了上述 “互联网+”翻转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不是单一的网站或某个软件,而是学习型APP和自媒体平台的结合。通过实践总结出该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免费。下载和使用都不会让教师和学生产生费用。二是应用广泛。据本团队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学生的手机上都存在至少一个或更多的平台APP,而即便是一个都没有,使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也可以直接搜索并浏览到某个平台上的页面内容。三是信息推送和接收方便准确。教师在平台上共享的内容只需点击“发布”键,即可让所有人共享,且发出推送通知,学生的手机端会有即时的提醒,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实时性、准确性要求。四是交流方便。每个平台都有评论功能,可以发送文字和图片,实现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在线提交作业、随时提问、实时答疑,同时由于自媒体平台是面向全体互联网用户的,因此交流也是基于互联网的,师生可以共同接收来自互联网用户的评论、点击和关注,极大地扩充了交流范围,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听到学校以外的意见和建议,对帮助学生拓宽思路非常有效。五是便于开展分层教学。由于提供的案例非常丰富,同一个知识点根据应用难度发布多个资源,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学习,特别适合学习起点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高职学生。六是自媒体平台相互结合使用很方便。部分自媒体平台提供课堂管理功能,如果将这类平台和其他互动交流型平台结合使用,既可以满足老师上课管理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学生利用手机学习的需求,一举两得、事半功倍。七是易于管理。尽管为了适应学生的使用喜好,共享平台中要用到很多自媒体平台,看上去是一件很费时费心费力的工作,但事实上在互联中存在很多用于在多个平台上一键发布的管理平台,教师们要上传的资料只需发布一次,所有平台都会同时更新。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设计的过去与设计的未来——在[星咖特购·PDC设计之夜暨Dnight分享]现场的演讲[J]. 包装与设计, 2016(6):44-52.
[2]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EB/OL].(2015-01-3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31/18/2350823_ 445276511.shtml.
[3]InMobi发布《2018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EB/OL].(2018-08-04). https://www.sohu.com/a/245234701_ 75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