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20-06-19孔令凯刘玉
孔令凯 刘玉
摘 要:通过对2019年河北中考试题逐题进行分析,每道题均从“试题分析”“答题情况”“教学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解析试题意图及试题特点;“答题情况”主要解析考生答题的成败得失;“教学建议”意在引领教学的方向,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1-0047-08
2019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要求,彰显立德树人理念,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领语文教学方向。整份试卷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个板块,第一部分考查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分值为21分;第二部分考查阅读能力,分值为49分;第三部分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分值为50分。重点考查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下面从“试题分析”“答题情况”“教学建议”三方面,逐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共设置了四道题目,分值为21分。分别考查古诗文的积累、识字与写字、古代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的诵读积累。分别考查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居易《卖炭翁》、欧阳修《醉翁亭记》和《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中的句子。这几篇都是传统名篇。
设计的四道小题都是理解性默写,与去年相比难度略有增加。前三道小题的答案是唯一的,第(4)小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扣住“寄情山水”,答出相应的句子即可,这种命题方式与往年也不相同。
【答题情况】这道题总体来说答题情况比较理想,但也有不少考生失分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写错别字,如把“知己”的“己”写成“已”;把“天涯”的“涯”写成“崖”;把“寓之酒也”的“寓”写成“欲”或“喻”;把“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也”写成“矣”。其次是识记不准确,如把“市南门外泥中歇”中的“门”写成“城”;把“行天下之大道”中的“大”写成“正”;第(3)小题把應填的两句前后颠倒;把“在乎山水之间也”中的“也”漏掉了。其次是没有审清题目要求,如第(2)小题错答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教学建议】古诗文句子默写的考查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学习古诗文重在诵读积累的目标要求,必须要落在实处。从考生答题情况看,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把背诵与默写结合起来,注意消除错别字;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不要死记硬背;三是背诵要准确,避免出现错误;四是要科学背诵,不要搞集中突击。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与写字的能力,意在落实课程标准中“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目标要求。试题提供的情境是一段说明性文字,内容鲜活、语言生动、贴近生活,考生喜闻乐见。设计的两道小题,是修改错别字和给词语注音,都是常规性题目。这道题有一定难度,区分度良好。
【答题情况】总体来看,考生解答此题出现的问题还是较多,说明考生的语文根基不够牢固。从考生答题情况看,第(1)小题绝大多数考生能找出错别字,但在改正错别字时出现了问题。如把“椎”写成“锤”“棰”“骓”,甚至把左面的偏旁改为“骨”字旁;还有部分考生找不出错别字,把正确的当成错别字。第(2)小题错误较多,如把“潜伏”的“潜”标为三声的不在少数;“麻痹”的“痹”部分考生感到陌生,注音错误的也不少。还有不少考生不注意标调位置,随意标调。
【教学建议】识字与写字是最基本的重要的语文素养,这个根基必须夯实。绝大多数教师很重视语文课本中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但忽略课程标准附录中3500个常用汉字的教学,这一观念需改变。因为考试依据是课程标准,而非语文课本。
我们要“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课本中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课程标准附录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标的教学,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意在落实课程标准中“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目标要求。所考查的内容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基本文化常识。A项的“桑梓”出自课文《范进中举》;B项的“太元”“元丰”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C项的“丝竹”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D项涉及到的杜甫、辛弃疾、韩愈,课本中都有注释。此题难度不大,但因是首次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涉及的信息量较大,会有不少考生丢分。
【答题情况】本题正确选项是D,因该选项中“辛弃疾字稼轩”是错误的,“稼轩”是辛弃疾的号,而不是他的字,故该项表述不正确。本题错答率比较高,有半数以上的考生不得分。考生错选A、C的比较多,也有错选B的。
【教学建议】识记能力虽属于层级较低的能力,但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本题失分情况较严重,反映出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不够理想。文化常识的范围非常宽泛,我们不必面面俱到都要学生系统掌握。对课本中出现的文化常识,要注意梳理积累。
4.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具体图片略),回答问题。(共6分)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3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3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对联的赏析能力。试题选取一幅中堂画作为命题材料,考查形式新颖别致,这在我省中考语文试题中尚属首次,在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中也罕见。这道题既是对中堂画这种传统文化的考查,也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对联这种传统文化的考查,所以此题有多方面的考查价值,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堪称一道亮点试题。第(1)小题考查读图能力,需要考生根据合理顺序,介绍画面内容。解答这道题需要掌握两点:要用说明性语言,说明顺序要合理。在没字数限制的情况下,说明图画中的主要景物即可。第(2)小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画面两边的对联,限定了赏析角度,降低了试题难度。
【答题情况】第(1)小题答题情况较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审题不清,题干要求介绍图画画面内容,很多考生把图画两边的对联也拉进来了;二是说明顺序不合理,笼统说明仙鹤、松树和远山;三是画面内容介绍不够全面,只介绍松树、仙鹤和群山三种景物的两种或一种。第(2)小题答题情况不够理想,得满分者寥寥无几。大部分考生能答出运用“对偶”或“夸张”修辞方法,但对其作用的赏析不够准确。如答成“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绘图中的优美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夸大了松、鹤的年龄”。部分考生对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准确,如答成“象征”“借代”“排比”“比兴”“互文”等。
【教学建议】尽管我省中考多次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师也普遍关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仍是教学的薄弱环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际上是解决图(表)文转换的问题,即把图(表)提供的信息转换为语言文字。在教学中,应首先指导学生读懂图表信息,再指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图表的信息。修辞格有多种,初中阶段仅考查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八种,对常见的八种修辞格,不仅要求正确辨识,还要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体会其表达作用。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为阅读,分为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记叙文阅读等五个板块,共计16道题,49分,这是整份试卷的重点考查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
这个板块考查古代诗词阅读,选取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这是课标推荐背诵篇目。共设计了两道题目,分值为6分。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試题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其代表作,也是咏月题材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人生意义。这首词既有情趣又富理趣,耐人寻味。这首词意境豪放阔达、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浪漫的色彩、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至今还给我们至美的享受。这道题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四个选项分别涉及到词前的小序及上下阙内容。C项中的“何似”是“哪里比得上”的意思,表达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所以该选项后半句理解是错误的。
【答题情况】这道题大部分考生都能选对,部分考生错选了B和D。
【教学建议】在大力提倡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时代,部编本教材加大了古诗词的比例。整套书共编选古诗词84首,有些诗词作为课文出现,有些作为课外诵读出现,二者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词有40首,这是古诗词考查的范围。古诗词教学难度很大,真正读懂一首古诗词很不容易的。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古诗词教学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在诵读、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6.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这首词重点语句的鉴赏能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首词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最后咏叹出这美妙的词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答题情况】这道题得分情况不够理想,考生失分的原因:一是理解不全面,如答成“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二是对祝愿的对象理解错误,如答成“表现出词人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对情人的美好祝愿”“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句话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三是答案过于笼统,如答成“语句优美,有韵味”“寓意非凡深刻,含蓄委婉”;四是理由不充分,如答成“因为这句话是千古名句,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五是翻译句子,没有答出为人称道的理由。如答成“只愿人们长长久久,千里之遥也能心心相印,共享这美好的月色”。
【教学建议】学习古代诗词在诵读积累、大致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再上一个台阶,即教给学生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诗词的妙处,提高欣赏品位。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
这个板块考查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清代名臣张英与其子张廷玉所著《父子宰相家训》。共设计4道题目,分值为14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所考查的四个词语课本中都出现过,纪昀《河中石兽》有“求之下流,固颠”的句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仿佛若有光”的句子;韩愈《马说》中有“一食或尽粟一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句子。如能正确迁移,解答这道题是没什么问题的。
【答题情况】尽管这道题难度并不高,学生失分情况却还是较严重。失分主要原因是迁移能力欠缺,词语理解不准确,如把“固”解释为“固定”“一定”“所以”;把“若”解释为“如果”“假如”;把“尽”解释为“尽量”“全力”;把“通”解释为“想通”“贯通”。
【教学建议】学习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夯实文言基础是很重要的。这道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词语的迁移能力,只有把课内文言文学好、基础打牢了,才可以解决课外阅读的问题。我省近几年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似乎和课内文言文关系不大了,这是极大的误解。越是考查课外文言文,越要把功夫下在课内文言文学习上,完全没必要大量训练课外文言文。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选文中句子的理解。第(1)小题的“安”“可”“以”“而”“益”是关键词,要准确理解。这句话是反问句,要表达出反问语气。第(2)小题虽较简短,但关键词较多,如“汝”“辈”“此”“宜”“省”,这些词语都要准确理解。
【答题情况】这道题失分率也较高,主要原因是对关键词语理解不准确或遗漏重要词语。如把第(1)小题翻译为:“怎么可以用珠玉换取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可以用珠宝美玉换取时光来读文章吗?”把第(2)小题翻译为:“你这一辈子应当赶快反省。”“你们这些后辈在这里适宜节省时间。”
【教学建议】翻译句子是常考题型,只有对句子理解正确,才能翻译准确。所以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从而让文言文翻译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对重要词语要准确理解、表述要通顺,还要关注句式特点,不能遗漏关键词语。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利用课文做适当的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这道题,可摘录选文语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答题情况】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直接摘录原文或翻译相关的句子,如答成“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也是可以的。部分考生失分主要原因是理由不充分,如答成“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还有考生没有结合语境,想当然作答,如答成“六经、秦汉的文章不易理解,必须小时候打下基础,难的文章理解了,容易的文章自然不攻自破了”。
【教学建议】文言文教学要“言文并重”,既要关注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还要关注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内容,培养理解概括能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和感悟的能力。選文加线的句子有几个关键词语“背诵”“思”“运用”,这几个关键词语就是我们读书应获得的启示,把这几个关键词组成一句话就是本题答案。
【答题情况】这道题得分率较高,部分考生失分,主要原因是没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或没提炼出关键词语。如答成“实践出真知”“读过的书必须要温习”“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要走神,还要做到坚持不懈”。
【教学建议】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学古人的智慧。我们在古文学习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人生启迪。本文所谈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谈启示、感悟、体会的题目,一定要结合选文内容,千万不能想当然作答。同时还要注意,回答要尽可能周全,不能遗漏重要内容。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
这个板块考查对说明文的阅读,所选材料来自一篇介绍“何尊”的解说词。设计了三道题目,分值为8分。
11.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这道题比较容易,从选文中就可直接找到现成答案,不需“另起炉灶”。
【答题情况】这道题得分率较高,少数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是筛选不准,如答成“他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概括不准确,如答成“完成父辈希望江山永固的愿望”“表达对新王贤明统治的赞美,对父亲的怀念与敬爱,对未来美好的祝愿,抒发自己一腔报国热情”。
【教学建议】说明文阅读主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并能体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筛选信息需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12.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含义,在选文中有相关表述,筛选出来作答即可。
【答题情况】这道题得分率较高,少数考生失分,主要原因是要点没答全,只答“当时天下的中心”或“王朝的中央”或“文化中心”。
【教学建议】理解选文中词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不能想当然作答。要回答全面,不能遗漏重要内容。
13.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何尊被称为国宝,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器物外形特点,一是其具有的文物价值。这两方面在选文中都有相关的信息,筛选出来加以组合就是本题答案。
【答题情况】这道题得分情况不理想,造成失分的原因:一是理由表述不准确;二是要点不全面,遗漏重要内容。
【教学建议】要有文本意识,在整体把握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不需“另起炉灶”。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4~15题。
这个板块考查课程标准推荐名著的阅读,分别考查对《红岩》《水浒传》的阅读情况,分值为7分。
14.下面文段表现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课标推荐名著《红岩》的阅读情况。试题从名著中选取一段文字,考查考生对名著相关语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这段文字比较简短,理解起来难度不大。结合小萝卜头的生活环境,这道题不难回答。
选用名著语段来考查,就把名著阅读引向了深入。这道题有两个采分点,一是“喜悦”,这从选段中的“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中即可回答出来;另一个采分点是“向往自由生活”,这从整段文字的内容也不难看出来。
【答题情况】这道题答题情况良好。第一个采分点“喜悦”,不少考生答成“高兴”“快乐”“兴奋”“愉快”等词语都可得分。第二个采分点“向往自由生活”,不少考生答成“向往新生活”“向往和平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等也可给分。还有部分考生因不清楚这段文字的背景,胡乱作答。
【教学建议】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附录中推荐了阅读书目。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名著的阅读,落实好整本书阅读的目标要求。对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书目,要原原本本落到实处。我省连续三年考查《红岩》这部名著,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不能猜题押宝,更不能投机取巧。
15.请观察下面这枚纪念币图案(具体图片略),回答问题。(共4分)
(1)这枚纪念币图案表现的内容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1分)
(2)请简述“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課程标准推荐名著《水浒传》的阅读情况。设计了两道题目:第(1)小题考查文学常识;第(2)小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试题用一枚设计精美的纪念币作为命题点,命题形式新颖巧妙,考生喜闻乐见,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让考生概括“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也是对传统孝道的弘扬。
【答题情况】大多数考生能写出名著的名称,少数考生对《水浒传》的“浒”书写错误,把“浒”写成“湖”。大多数考生了解“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有些考生大致了解故事情节,概括不够准确;还有少数考生不熟悉故事情节,胡乱作答,如答成“李逵上梁山后,不放心自己在家的老母。于是回家打算背老母上梁山,不料遇到了李鬼,把母亲给杀了。”还有不少考生写李逵背母亲去看病;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审清题目要求,误认为是用说明性语言介绍纪念币图案内容。
【教学建议】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附录中推荐了阅读书目。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名著的阅读,落实好整本书阅读的目标要求。对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书目要落到实处。《水浒传》这部书文字量比较大、人物众多、故事情节也较复杂,学生不可能都掌握。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主要人物的主要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作品的主题,就可以了,要求不能过高。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0题。
这个板块考查记叙文阅读,选取的材料是《远行的童年记忆》。共设计5道题目,分值为14分。
16.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感受、理解、概括与评价的能力,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目标要求。
【答题情况】这道题满分率不足三成,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人物形象特点缺乏提炼概括,只是照搬选文原句;二是概括不全面,遗漏了重要内容;三是概括用词不准确;四是贴标签,脱离文本;五是答案中出现错别字。
【教学建议】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文章整体上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教给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其提炼概括的能力。
17.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在文学作品中多用环境描写,其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具体作品,分析其表达作用。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辨析加线句子是“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然后才能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题情况】本题得分率比较高。部分考生失分,其主要原因:一是对描写的角度判断不正确,把“环境描写”理解为“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动作描写”,甚至答成“反衬”“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二是对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不准确,如把“炎热”这一要点,答成“环境的恶劣”“天气的糟糕”“阳光的热烈”等。把“烈日下劳作的艰辛”这个要点答成“夫妻俩很诚实,不因天气热而偷懒”;三是没有从内容方面作答,却从结构方面分析其作用,如答成“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氛围”“烘托心情”等。
【教学建议】对语文知识性的教学,如“环境描写”,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具体语境中能够准确辨析,并能理解其表达作用,进而在写作中学会运用。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经常出现,有的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有的是衬托人物心情、有的是烘托气氛、有的是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结合具体作品让学生学习感悟。
18.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2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对话体现情感的感悟能力。仔细阅读选文第⑧段的对话,“女人”对顾主家土地广阔、小麦长得好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只要考生能答出“羡慕”的意思就可给满分。这道题较简单,赋分也较低。
【答题情况】这道题比较容易,得分率较高。少数考生失分,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审清题目要求,答非所问,如答成“体现女人能说会道”“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女人的吃苦耐劳”;二是对人物的情感理解不正确,没有读懂人物的心理,如答成“对家乡的思念”“为自己家没有这么好的麦子感到遗憾”“为山里生活苦而伤心”;三是出现了错别字,如把“羡慕”写成“献慕”“羡暮”“羡幕”“宪慕”“漾慕”等。
【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还要对文章局部进行深入研读,以求得对文章内容的透彻理解。
19.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插叙作用的理解能力。本题表面考查文段的作用,实际考查对插叙作用的理解。
【答题情况】这道题也较简单,得分率较高。少数考生失分,主要原因:一是作用分析错误,如答成“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二是作用分析标签化,没有结合段落具体内容,如答成“使情节完整”“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饱满”;三是没有审清题干要求,答非所问。如答成“男人女人来自深山,麦收时出山当麦客”“写他们种不了麦子的原因”“写深山里生活的贫穷”“写夫妻俩又种地又当麦客,非常勤劳”等。
【教学建议】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很难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对记叙文记叙顺序的知识有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理解其作用。
20.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具体试题内容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选文主旨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要求具备的能力比较高,因此本题的难度比较大。
【答题情况】这道题满分率不足三成,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扣住“思想感情”作答,答非所问。如答成“写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写对麦客的回忆”“写麦客的勤劳”;二是笼统作答,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如答成“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表达作者的感叹”;三是对“思想感情”的把握有失偏颇。如答成“对现代机械迅速发展的感慨”“对麦客行当消失的惋惜”“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四是要点概括不全,遗漏重要内容。
【教学建议】阅读一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标志。如何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同文体的文章,其主旨的表达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教给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提升他们理解和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第三部分
这个部分考查书面表达能力,设计一道作文试题,分值为50分。
21.作文。(50分)
请根据你对“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材料具体内容略)。
【试题分析】2019年我省中考作文试题的命题形式由以往的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改为材料作文。这则材料来自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镌刻的一则箴言,材料简短、内涵丰富,贴近学生实际,便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对这句名言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可叙可议,文体宽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答题情况】由于试题没有审题障碍,多数考生能够围绕主题完成写作任务,总体来说得分情况比较理想。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书写分化严重,少部分考生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整洁,令阅卷教师啧啧称赞,另一部分书写过于潦草,字体难以辨认。二是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不规范。三是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四是思路不清,结构混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缺乏逻辑顺序。五是直接抄写试卷阅读文段的内容。六是抄袭范文或宿构作文,造成试卷雷同。七是出现空白卷。
【教学建议】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扎实做好作文训练,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中应继续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把握文章主题,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材料选择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文章主题,具有新颖性,叙述要具体细致、感情要真挚感人。要加强书写训练,字体要做到清楚、工整、美观。在作文中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