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文字对教育教学的启发

2020-06-19程盼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1期
关键词:古文字启发教育

程盼

摘要:古文字字形优美,寓意丰富,在高中文言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古文字构形知识,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文言思维和文言素养,另一方面古文字中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教育依然适用。

关键词:古文字;教学;教育;启发

汉字历经千年,延绵不绝。不仅字形优美而且蕴含丰富,可谓一字一世界。从古文字的这方天地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甚至可以得到些许关于教育教学的启发。

一、古文字对教学的启发

(一)古文字和中学文言教学的联系

汉字是一门优美的艺术,“古文字”则特指秦以前的文字,文言文是历代文人模仿先秦文章创作的书面语。古文字和文言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文言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古文字构形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文言字词。

(二)古文字对中学文言教学的积极影响

1、增强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汉字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辨析字意,这对于中学阶段的文言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汉字诞生初期与图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文字在早期就像一幅幅寓意丰富的图画,直观且生动。在中学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文言实词,仅仅依靠背诵这一形式,学生背得快,忘得也快。而若另辟蹊径,让学生通过古文字字形来掌握文言字词,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联想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还能准确地将知识进行迁移。

比如《诗经.周颂.思文》中的“贻我来牟,帝命率育”,《现代汉语字典》中将“来”字解释为“跟‘去相对”。而此处《诗经》中的“来”应该怎样解释呢?古文字中“来”的字形为:。从“来”的字形可以看出,“来”字在文字初期应该是属于象形文字,像一株成熟的农作物,所以此处的“来”字应该解释为“小麦”。如此根据字形对词进行解释,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字的意义。

2、加深对文言实词引申义的理解

文言文实词教学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一个文言实词往往有多个引申义。由于实词的词义纷繁复杂,导致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很难熟练准确地运用。通过观察古文字字形,我们发现文言实词引申义实际上与字形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学生对字形有一定的印象,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大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

如苏教版必修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出现多个“引”:(1)“引赵使者蔺相如”;(2)“左右欲引相如去”。

古文字中“引”字字形演变轨迹如下:

从上述字形的演变来看,“引”在远古时期与“弓”息息相关,《说文解字》作“引,开弓也。”从“引”的“拉开弓箭”之义引申到“拉”、“拉开”等含义,应该十分容易。例(2)中的“引”解释为“拉”,而例(1)中“引”引申为“延请”之意。

3 、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古代风俗文化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到:“古人造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见,古文字字形很好地保留了先民的智慧和风俗文化。

比如,古文字中的“弃”字作“”(甲骨文)、 “”(战国文字)。朱玉杰在《浅谈“娶”、“弃”、“孟”所反映的古代习俗》提到“弃”字大致描摹的是两只手端着簸箕把刚出生的婴儿像清理污秽一样扔掉的情形。可见“弃”字的本意应为“弃子”。从文字构形上来看,弃子的原因是婴儿的出生不合常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弃子”的现象不再发生,“弃”字的词义也逐渐扩大。通过字形,我们可以窥探到某个时期现实生活的情景或者习俗文化,这样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古文字对教育理念的启发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些教育理念,《学而》篇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很多版本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的解释,主要差异在于对“习”字的理解。古文字“习”,作以下字形

许慎《说文解字》:“习,数飞也。”通过观察“习”字字形的发展,古文字中“习”应该与鸟练习飞翔相关。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习”作“实习”解释,先生认为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像礼、乐、射、御这些,尤其非实习、演习不可。因此《论语》中“习”解释为“实践”更合适。孔子通过“学而时习之”传达出理论学习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今天我们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不亦说乎”,究其原因,学生学习更多的是理论知识,没有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更没有时间和空间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2017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孔子的时代早已远去,人们对教育理念的看法,一脉相承,古今相通。

三、结语

文字发展到今天,尽管很多字形已经失去了造字之初的本义。但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刻写灵魂的的符号,古文字凝聚着中华民族最初的情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依旧具有指导意义。语文老师适当地将古文字知识穿插在教育教学中,致力于创建了一个充满美感和惊喜的世界,学生在古文字的熏陶下,会更加关注文字,关注语文,进而有更多收获。

参考文献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朱玉杰. 浅谈“娶”、“弃”、“孟”所反映的古代习俗[J].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陳振裕,劉信芳.睡虎地秦簡文字編.[Z].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竹書(貳)[Z].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

杨伯峻.论语译注.[Z]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杨继华.汉语文字的特征与宗白华书写的美学个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猜你喜欢

古文字启发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