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0-06-19马一先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教师队伍建设

摘 要:该研究基于现有政策和研究性文献,建立了调研的基本框架,对辽宁省内相关教育行政人员、校长、教师等进行了实地访谈,详细了解了目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探索了教师队伍建设在名师建设、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 现状与问题

探讨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境,弄清在新时代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和新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及未来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

1.媒体在弘扬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正面舆论导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吸引大众眼球,媒体的宣传导向不正确,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聚焦于报道教师师德师风的负面新闻,关注教师师德师风的正面信息不够。媒体报道抓住教师的正能量的信息好像还是少数,他们会觉得你做得好都是应该的,一旦某个媒体人发现老师批评孩子了,家长怎样去告了,媒体就会跟踪持续报道。有的时候会把一个很小的事情放大,其实一旦放大就会加剧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

2.教师的部分专业素质能力相对薄弱

中小学教师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到位。对学生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完全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小学教师不具备全科教学的能力。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薄弱。全科教师是基于课程整合上的对于教师要求的提出,现在学生的课程特别多,有些课程是相互关联的,可以进行一个整合。要求老师不仅有专门针对某个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与其他学科的专业素养。全科教师需要对全科有一个整体把控,是未来教育发展对于教师的要求。从校长专业能力素质建设来看,中小学校长专业化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校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到位,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一種“资源型”的校长,缺乏对课程再构建的能力。部分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能力相对薄弱,在实践工作中往往受制于上位权力的影响。

3.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工作不到位

从职前培养上看,教师对教学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不到位,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学基本知识与实践教学无法结合。教师对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理解不到位。教师在高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无法完全转化为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案例教学能力较为薄弱。现在职前培养不到位,教师半成品的问题没有解决,给孩子装了很多看似有用其实没用的东西。所以要解决两件事情,第一是教师对教育学进行深刻理解与感悟,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老师的知识储备有问题,是知识与实践的脱节,要重视实践;第二是需要全科发展的教师。从职后培训上看,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主体责任不明确,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培训主体省、市、县、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以行政驱动的培训为主,基于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欠缺。教师培训机会重复,一名教师往往要接受许多来自不同层级的培训。部分教师存在“工学矛盾”现象。特别是农村教师靠这种大规模的培训是不行的,农村教师的核心在校长管理,农村教育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那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在城镇化背景下,我们要对教师的高依赖转变成对课程的高依赖,用课程来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

4.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校长轮岗制度尚不完善

规定中小学校长、教师实行6年一期交流制度,该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6年时间很难使得校长把自身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发展的优质学校。中小学教师资源不充足,“走校制”难以做到真正“走起来”。受制于编制原因教师无法随意流动。教师轮岗使得每任校长任期不超过两届,6年交流制度在教育处于平稳发展期的时候,一定是成立的,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要往高质量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这个学校的一种慢慢物化的过程,显然6年时间是不够的。校长专业化,实际上是三件事情,一是理解学生,现在的校长要是他的眼中没有学生,他就是资源型的校长,他一定不是智慧型的校长,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智慧型的校长,他对课程构建及再构建的能力是很强的。第二就是课程构建的能力,第三就是学校高效的管理能力。

5.中小学教师 “工学矛盾”突出

教师培训机会重复,一名教师往往要接受许多来自不同层级的培训,部分教师存在“工学矛盾”现象;网络培训形式化严重,学习效果无从保证。教师培训的问题,第一是出去看看,别的地区是怎么做的;第二是跟着好的地方学习。从实践上就是带着课题干活。老师平时在学校的时间是很紧张的,他要是自己再带个班儿,再上两个班儿的课。再上两节辅导课,再批作业,这一天实际上就已经安排得很满,有工学矛盾。校本课程就像教师开设的第二课堂一样,他还没有上升到课程的层面,比如让老师讲是可以的,但是一旦上升到纲要,教学目标等层次,老师就会不知道如何去设计。另外,教师“走校制”操作起来很难。“走校制”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老师的工作没有时间边界,是需要空间的稳定性和时间的固定性的,走校是因为现在的教师资源比较稀缺不得已才实行。

二、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首先,加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名师工作室成员结构较为合理,能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能力,名师辐射效应显著。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者是教育教学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学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通过项目的形式,通过辐射效应带动一批老师一道成长,分享成果。其因具有的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育境界,使得有更多的教师跟随。因此,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组合应该是合理的,以课题的形式确立研究主题,包括具体要做什么,有哪些研究,如针对所教学科现在存在的问题设计成课题,有课题之后,名师工作室成员就可以定期的,两周或者三周研究一些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名师工作室聚焦于学科的学科问题研究,作为突破口,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同时要积极营造氛围,有利于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利用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使得教师间互相影响,就能够形成更加积极氛围,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鼓励跨领域跨学科建设名师工作室。从骨干到学科带头人再到名师,要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他可以带自己的队伍,他的队伍不一定是本校的教师,也可以跨领域。同时,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还要对德智体美劳综合考察,特别是要把“德”放在重中之重的高度进行考察,把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吸引到教师队伍里。

其次,通过深度访谈、座谈等调研方式,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师队伍建设中产生的问题,深入分析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深入分析为实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转变的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如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创新培养培训课程模式,构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保障制度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程度,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范院校建设,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等问题,从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提升,专业化教学水平,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教师地位待遇,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方面进行探讨。

再次,完善中小学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机制。面对培训经费使用受限等问题,应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使教师培训经费更加合理地使用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保障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力度。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更好地实现教育均衡,不仅是促进各个学校硬件条件环境方面的均衡,同时也实现在教师队伍培训,师资队伍交流等各个方面师资的均衡。媒体及社会给予教师的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压力,媒体及时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避免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矛盾。现在教师的社会声望和地位越来越高,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可足够,但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不够,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同时,需要在法理上和学理上对教师惩戒权进行厘清和界定,克服目前教师惩戒权边界模糊的弊端。教师可以在法律界定的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惩戒,爱与严要有机结合,当然不能过度惩戒,在法律规范下,让老师明确惩戒的边界,能够给教师真正的她的教育空间,避免教师教育学生过程中,因惩戒权界定模糊而束手束脚,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关于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的思考:基于世界各国的政策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2014(1).

[2]陈永明.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4(7).

作者简介

马一先(1994.08.1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现状与问题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问题研究
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行政处罚制度之完善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