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户外混龄活动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020-06-19王丹洁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养幼儿

王丹洁

摘 要:本文阐述了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的教学意义,结合幼儿社会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提出了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建议:一是让幼儿在混龄活动中感受到愉快的体验;二是在户外混龄活动中要巧妙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三是户外混龄活动中创造适合幼儿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氛围;四是户外混龄活动中鼓励和启发幼儿自己解决交往冲突。

关键词:幼儿 户外混龄 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

一、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的教学意义

幼儿园户外混龄活动是指幼儿园在开展户外活动时,采用混合年龄的孩子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这是一种户外活动的教学过程,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高儿童的活动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让不同年龄的孩子聚在一起,让他们学会相互交流,通过户外混龄活动,孩子们可以吸收大自然的空气和阳光,让孩子们能够接近、亲近大自然。同时,幼儿园户外混合年龄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幼儿园活动模式,幼儿园教师甚至可以与幼儿一起活动。

二、幼儿社会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儿童交往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即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总是为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行动,不管别人是谁,他们很顽固,很少关心别人,与别人相处不好。其次,有的幼儿在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待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相互合作。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儿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儿童与他们互动,而缺乏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父母的离婚或缺乏沟通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没有父母或没有爱情的家庭中,由于缺乏爱心,孩子往往不能拥有正常的情绪稳定性,因为失去感情,沮丧,不安全感等等。不满意使他们形成了侵略和破坏的习惯行为,这对儿童与他人的互动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

1.让幼儿在户外混龄活动中中感受到愉快的体验

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需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我们根据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一起去郊游》的活动情景,以激发他们共同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大小年龄幼儿一起合作探索,引导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并培养大年龄幼儿大胆、自信、善于合作及乐意照顾弟弟妹妹的良好品质。通过这样的混龄活动,让大年龄幼儿能用语言或动作引导弟弟妹妹参与游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保护他们,体现责任意识;让小年龄幼儿在活动中发展走、跳、钻、爬等基本动作,在哥哥姐姐的引导和带领下积极参与活动,愿意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要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为他们创造社会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个性特点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去观察和有目的地进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交往的乐趣。

2.在户外混龄活动中要巧妙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前不久,我园组织了一次户外混龄活动。有两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大班的孩子打到另一个中班孩子的脸上,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啊,天哪!叫老师不让你回家。”“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再犯。老师有意地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某某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这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通过交谈,我让孩子们切身体验了需要别人原谅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们以往“落井下石”的心理,也使他们逐步懂得了原谅别人,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

3.户外混龄活动中创造适合幼儿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氛围

教师要关注到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内心感受,正使幼儿产生积极大胆的尝试,敢于实践的勇气。如前文的《一起去郊游》户外混龄活动中,我们利用“旗子、独木桥、树干果子、易拉罐、钻山洞、假山、礼物盒、轮胎、滚筒等”材料,创造适合幼儿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氛围。教师引导幼儿:郊游时,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爸爸妈妈”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自己的“宝宝”“宝宝”不能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通过事先交代任务,引发大年龄幼儿产生照顾和保护好小年龄幼儿的意识。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当孩子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意愿模仿成人的劳动和交流。进行创造性活动,通过模仿,不但强化了社会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无形之中便提高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4.户外混龄活动中鼓励和启发幼儿自己解决交往冲突

在户外混龄活动中,孩子们发生交往冲突和障碍时,我觉得作为教师不要急着参与评价和硬性指导,要让幼儿自己发现問题和解决问题,孩子们通过争论、评价以及等交流,逐步学习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技能。孩子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在处理幼儿交往冲突时经常采取冷静、淡化的态度,鼓励和启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

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孩子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并在活动中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正确引导,营造沟通环境,使孩子逐渐有沟通的意识,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刘淑兰.混龄游戏中交往障碍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紫金幼儿园的混龄户外体育游戏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107-107.

猜你喜欢

培养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