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下的技能考核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19刘电威

电子商务 2020年6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不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下技能考核体系不足以客观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在借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搭建电子商务协同育人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项目班分组轮,从命题、实施及利用技能测试报告诊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基于高职电子商务协同育人平台下的技能联考的研究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协同育人,推动了技能考核评价的实施,促进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协同育人;技能考核;分组轮训;双精准育人

★基金项目:1.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70101);2.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GDJG2019120)

《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职成〔2019〕9号)中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快,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窄、总体待遇较低,不少学生将职业教育视为低人一头的无奈选项。二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不高,办学特色不鲜明,很多参照普通教育的办学标准和模式,专业、教材、课程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企业、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三是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问题比较突出,毕业生在落户、就业、晋升、收入等方面普遍难以享受同等待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双元育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各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引企入校、引项目入校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

目前考核评价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生产项目与对接的课程课程的考核要么以考核项目为主,要么以考核课程的知识点为主,并不能很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对岗位技能的真实掌握情况,同时由于合作企业的项目存在样本单一,设置的岗位和岗位的职业能力并不能代表区域经济内其他相关企业的要求。因此,如何改善职业院校评价体系中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改进考核过程中重文化考试轻技能考核,尤其研究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整体框架下的研究和实践技能考核环节,对校企深度融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专业诊断及调优,对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电子商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通过验收,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立项为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2018年立项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第二批骨干专业建设单位;2019年立项为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本专业于2010年正式实施基于“双载体”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5年国家骨干校重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反思、完善和优化,根据最新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专业群与产业链精准对接,精准育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形成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双精准、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体制机制、对接地方产业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1.1 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以国家骨干校及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共育、成本共担、过程共管、利益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依托珠海职教集团、电子商务协会等机构共同组建专业产教融合办学理事会,与珠海知名品牌企业共建校企协同育人中心,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通过法律保障和制度建设,校企双方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

1.2 精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服务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紧紧围绕珠海市各区的产业布局定位,行成了校外精准对接珠海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校内服务中小企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格局。

校外协同育人中心联姻高企以项目班或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根据珠海产业布局,重点对接珠海先进制造业、打印耗材业、生物制药业及生态农业、物流服务业等几个领域,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服务产业发展。

2.校企协同育人下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产业精准育人

电子商务专业紧紧依托校内外协同育人中心,积极探索“基础素质培养、岗位技能培养、项目实战培养(创业孵化)”的多阶段递进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精准对接企业急需的客服、美工、运营岗位群人才及移动商务运营需求为重点,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循“认知规律、分段递进、能力提升”的原则,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从易到难、从基础素质培养到岗位技能培养到真实项目实战培养,校企合作层层递进。

学生从第4学期进入协同育人中心开始专项核心技能项目实训,第5学期进入精准育人项目班轮岗实战或创客班孵化,第6学期顶岗实习或自主创业,中心通过校企共同运营项目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开展企业真实项目的运营效果,同时也要保障学生专业课程教育质量,将企业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打造授课内容,共同授课和项目指导,学生保持学生身份和企业员工身份。

2.2 借鉴新加坡“双轨制”教学组织方式,实施分组轮训

学生第4学期开始专项技能项目实战,在不同工作场景的客服、美工、运营开展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中心借鉴了新加坡“双轨制”教学组织方式,制定了灵活的分段式教学组织安排,将一个学期分为在传统教室和各分中心的“学习学期”和在中心的“实践学期”两段,将学生分为A、B两组,对学生进行分组轮岗,实现课程教学与中心实践的交替,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真实项目的教学实践,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也能保持企业项目运营的持续性。

2.3 协同育人平台下的技能考核实施

1)命题、考核及测试报告单

本专业是全国电子商务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技能联考的第一批试点单位,立足行指委提供的全国电子商务岗位及职业能力等标签数据,广东省电子商务专业的主要岗位需求情况为:营销推广岗位群(65.12%)、客户运营岗位群18.91%、运营管理岗位群5.52%、视觉设计岗位群1.88%、供應链管理岗位群0.03%。在此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经济特色和行业企业调研情况,重新进行电商岗位能力分析,梳理技能要求,通过2000多条技能分析,总结归纳为客服、文案、营销推广、美工、数据分析、运营等岗位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

电子商务专业每个学生将经历2次技能测试,第一次技能测试在学生分组轮训后进行,测试后出具个人岗位技能测试报告单,此次测试单提供为第5学期进入各种校企项目班选拔的依据。第二次技能测试在学生经过校企项目班后,测试后出具个人测试报告单,可提供招聘企业录用顶岗实习生的参考依据。

2)诊断与改进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教考融通”的课程体系

对比全国技能联考数据,从岗位群适应性分析、岗位胜任力和岗位全国竞争力分析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显示我校岗位胜任力较高的为:客户关系管理77%、网络客服66%、订单管理63%、网店运营61%、产品运营58%,全国竞争力较高的岗位是商务数据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和网店美工,全国竞争力值为90%、83%和80%。

对比全国技能联考分析报告,我校定位的5个目标岗位方面,客服、数据分析岗位的胜任力较好,而文案、营销推广、运营等岗位的学生胜任力较弱。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中,在进行充分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重新优化课程体系、增删相关课程,通过分析关键岗位的职能和技术要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和内容,从而构建与技能联考对应的课程体系,设置“课岗结合”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

3)因材施教、分层分类培养,实现校企“双精准”育人

本着加强优势、弥补短板的原则,针对技能考核成绩报告,对每个学生特长与不足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学生特点推荐到适合的“双精准”育人项目班或顶岗实习企业,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分类培养。

“双精准”育人项目班的学生培养效果需要多维度进行综合评测。根据学生特点推荐到适合的企业及岗位,经过项目班的培养和锻炼之后,再次结合技能考核的成绩报告对该阶段的培养效果进行评测,做到人才培养质量动态监控,提高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凤,何启贤.以技能抽查促进高职院校技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9(7):60-62.

[2] 李逢振,张雯亭.高职“课程实训+技能鉴定+技能抽查”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2016(7):82-83.

[3] 张焱.高职技能考核多元化新模式与制度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156-158.

作者简介:

刘电威,副教授,硕士,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多元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互融?互建?互赢”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