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地域文化视觉呈现研究与实践
2020-06-19王伟毅朱丽王冰朱丽
王伟毅 朱丽 王冰 朱丽
摘要: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许多旅游地将文化提升视为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旅游业逐渐从以往的景观旅游向文化旅游发展,而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隐性属性,大多数旅游景区都需要配备人工导游的讲解和文字赘述才能让游客理解体会。基于此,本文提出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的有效视觉呈现,是指将地域文化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向游客讲述故事,已成为今后旅游景区文化发展提升的一种趋势,这不仅有利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还有利于国民审美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为推动和谐经济社会建设有积极作用,有效提升游客对旅游景区文化的体验感。
关键词:旅游景区;地域文化;视觉呈现
中图分类号:J524;F592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6-0137-03
在2019年,日本时事通讯社以一篇题为《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文艺复兴运动》的社论文章发表,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没有得到国内学者的完全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国家提出“文化自信”理念后,各行各业都通过不同的科学技术与表现形式使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旅游产业凭其低消耗、高收益等特点,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据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主要目标要求,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预计到2020年年底,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业达到7万亿元[1]。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其地域文化的传播使命,基于这样的目的,旅游景区地域文化内涵提升与视觉呈现成为能够增强游客对地域文化直观感受和继承宣传的重要手段。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与视觉呈现方法
“文化”其本身就是一个广义而庞杂的概念,其无处不在,但由于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成为学术界很难解释清楚的话题,在美国学者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共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一书中关于“文化”给出了164种定义,归结起来“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明积淀与发展产物。“地域文化”同样广泛丰富,它不单单是指自然地理环境上的概念,而是在具备“文化”内涵本质的基础上,指特定区域特色、风俗习惯等文明表现的总和,同时具有一定历史情况下的稳定性,是地理环境因素和人们社会交流活动的一种文明传承,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比較大,正如“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的道理,它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三方综合形成,其视觉呈现的符号元素一般从本区域的自然生态、风俗人文、饮宿习惯等方面提取[2]。旅游景区集自然文化与人文环境于一体,其在地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方面尤为重要,它的视觉呈现有效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故而,视觉呈现应将深入挖掘的理论通过造形、色彩、材料等视觉形象表现,给游客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冲击力,而且这种视觉呈现形式要满足人们艺术审美的要求。
二、地域文化的构成与种类
文化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经过发展与融合,被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地域文化中的“地域”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单一也可复杂,通常情况下可分为六个类型:其一,自然环境。主要含有能够对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产生影响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有较鲜明的特点使其表现出不同的人文气质。其二,人文地理。主要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进行改造的结果,形成的特有生活习俗,它是基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改造而形成的。其三,历史环境。地域文化离不开历史的总结与发展,一般而言,历史越长沉淀出的文化就会越丰富越深厚,文化也会在历史的发展中被升华、淘汰,历史文化是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人类进步所保留下来的选择结果。其四,民俗文化。是指人类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风俗习惯,正如《史记》中记载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种“风”和“俗”是经过时代的抉择而被沿用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状态,被人们广泛认可和传承。其五,建筑文化。是地域文化当中最具有视觉区分的一种文化,在确保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在某一地区形成具有大众化的建筑风格。其六,饮食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故而使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在食材的选用、烹饪方法等方面千差万别,其独特性就成为这一地域的饮食文化[2-3]。
三、地域文化与旅游景区的关系
旅游最本质的特点是一种鲜活行为体验和精神活动,旅游地的吸引点在于它显著的地域文化差异,所以,地域特征是一个景区最靓丽的名片,地域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是旅游景区开发的关键。在我国的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中,一般按照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人文古迹类、自然风物类、休闲娱乐类三种(见表),其中休闲娱乐类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它不具备地域文化特征的局限,所以它的文化常常是“无中生有”,其文化视觉呈现往往是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现。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旅游景区,都具有它特殊的文化内涵。这使得地域文化的“物化呈现”成为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旅游景区和游客之间建立视觉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因而旅游景区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建立景区与景区之间差异性的有效举措,是本地区优秀文化的彰显,这样的地域文化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视觉呈现,最终营造一个独特、饱满、具备亲和力的景区视觉形象,对景区文化性的强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加强游客审美体验感,有利于景区的文化传播;其二,增强文化视觉物化呈现,有利于激发本地区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3-4]。
四、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重要节点文化提升实践
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北郊,占地面积80平方公里,其自然景观素以“林、泉、石、洞”四绝著称,茂林修竹滴绿,青山绿水怡人,曲径通幽访古,禅房悟道修经,在民间有各种美妙的神话传说,古代名儒王安石、苏轼、明太祖朱元璋等在此吟诗作赋,为老山风景区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区内现有观光塔、状元广场、张孝祥墓、金陵第一鼓等景点,是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成为南京名副其实的旅游休闲胜地。
1.文化视觉元素的挖掘
基于老山森林公园独特的生态及文化,挖掘老山的文化表征,呈现老山文化艺术特质,营造老山森林公园的文化氛围,促使自然景观与地标文化视觉相得益彰。在选择重要文化节点上,笔者深耕“金陵第一鼓”和“状元广场”两个重要文化节点,从中国鼓文化的内涵特征出发,以追寻鼓的社会起源、深挖鼓的文化元素、展示鼓的价值功能、提升鼓的景观体验为目的,通过写实、写意与情趣的结合手法,就地取材,打造“金陵第一鼓”周边配套视觉景观小品,将“金陵第一鼓”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江苏省内文化内涵最深的鼓”。另外,围绕清风长廊名人足迹景观,以张孝祥成长历程为主线,以清风廉政文化为主题,以景观情趣与文化视觉审美的并重协调为原则,在保证景观与周边生态环境统一和谐的基础上,打造清风长廊周边配套景观小品,并提升已有景观的文化内涵与视觉审美,使景观达到物质形态的传承、文化形态的意化、精神形态的意象等表达功效。
2.文化视觉的设计呈现
(1)鼓楼“击鼓”项目文化视觉设计
依于皇帝夔制鼓的传说典故,《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百里,以威天下。”在鼓的一面打造以“皇帝击鼓”为型的人物石雕(图1),并于石雕背后的墙壁凿刻该传说典故文字,以夔纹环绕文字(图2),增加“击鼓”项目的神圣感、仪式感和神秘感。
为使文化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和感召力,在周边环境视觉文化的布置上,撷取鼓的传统文化功能元素,在通往鼓楼的游步道两边分别打造六处景观双面雕塑,雕塑整體造型模拟鼓的形态,一面为雕刻文字,一面为相应主题场景浮雕(图3)。材质可选用山石或青铜,山石材质可体现与景区生态的整体协调,青铜材质可体现传统文化的厚重感,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直观的文化视觉感染力(图4、图5)。
(2)“状元广场”的文化视觉设计
依托“清风长廊”张孝祥成长足迹,以反映张孝祥成长阶段历程为主线,从三个方面打造与张孝祥成长足迹相对应的人物景观小品(图6):其一,围绕“幼习诗书,禀赋初显”主题,呈现与张孝祥幼年相对应的幼读诗人物景观小品;其二,围绕“少年英伟,举冠脱颖”主题,呈现与张孝祥少年对应的举冠选里人物景观小品;其三,围绕“学优则仕,清风峻节”主题,呈现与张孝祥青年相对应的状元及第人物景观小品。在人物景观小品整体造型上采用外方内圆造型,方圆为规矩之形态,亦为天地之意象,体现清风廉政乃为官治世之规矩,亦为立于天地之砝码。人物采用平面镂空线条图案表现手法,置于内圆之内。上方分别雕刻人物景观小品的主题。景观小品材质选用不锈钢,颜色为铜色或仿深木色,体现文化主题的同时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图7)。
五、结语
地域文化资源有效的形象视觉呈现已成为旅游景区文化提升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其艺术性和直观性是对旅游景区文化展现的最好解读,成为弘扬传统文化最高效的方式之一,在拉动旅游经济增长与品牌宣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旅游景区文化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
[2]杨寻.地域文化视觉元素在旅游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3]王银红.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景区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
[4]高览之,诸葛阳.地域文化在屏山景区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5):89~91.[注]基金项目:本项目来源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导示系统设计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2017TD04)
作者简介:
1.王伟毅,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旅游职业教育。
2.朱丽,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旅游文化。
3.王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4.朱丽,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