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技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

2020-06-19贾德铮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摘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即将进入攻坚克难时期,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特色不鲜明、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备、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打破当前全球金融中心结构体系,超越纽约和伦敦。人工智能技术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上爬升提供了历史机遇。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在构建信用体系,提升金融行业竞争力,补充金融机构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全面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发展水平。人工智能在较长时期内依然无法替代人类,与人类共存是当前更为可能的情况,据此本文提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工智能与人的结合程度、加强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立法,避免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世界城市体系;人工智能;金融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6-0123-02

一、研究背景

2020年上海將建成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上海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结构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得到国际一致认可。但是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情况来看,存在特色不鲜明、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备、国际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打破当前稳固的全球金融中心结构体系,上海依然是伦敦和纽约金融业的追随者。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而是在既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如何超越纽约、伦敦等国际顶级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无疑是加速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机遇。张留禄(2017)认为金融科技强调新兴技术对金融业务的辅助、支持和优化作用,其运用和发展仍须遵循金融的本质、业务的内在规律及其风险属性,遵守现行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要求。陈泽鹏等(2018)把金融科技分大体分为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金融服务、区块链技术,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五个方面。姜增明等(2018)提出金融科技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人类具备的基本能力由实践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感性思维能力组成,三类能力共同构成了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

以人类为标杆,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是使机器具备人类的三大能力,从而使机器取代人类从事人类的工作,“robot(机器人)”这一单词最初的意思就是指“苦力”,因此,本文认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就是造出与人类具有相同能力,但功能、效率更加强大的机器生命体,既可以从事农业、工业生产等体力劳动,也可以从事计算、规划、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活动,还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研发、设计、绘画等感性思维活动,从而在生理上、心理上与人类无异,成为一个类人的生命体。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决定了人工智能长期的发展趋势。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人的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尤其是人的感性认识,是除了人以外其他物种无法获得的,换句话来说,人的大脑及其思维意识永远无法用人工的方式制造出来,随着科技研发的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只能更接近人类的智能,但永远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历史上还有一种唯物主义叫做机械唯物主义,其认为人的大脑不过是各种物质中一种,随着对人脑的深入研究,人类完全可以模拟出人脑的运行模式和规律,完全复制出类人脑的计算系统,实现人脑的功能,按照这一观点,人类可以把人脑的运行模型化,通过模型甚至可以模拟出人的感性认识和各种情绪,实现真正的人造机械生命体。无论那种观点,其区别仅在于机器是否能够与人类百分之相同,是否具有人类所具备的各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即使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无法否认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无限趋近于人类智能。

目前,人工智能在理性运算上已经超越人类,但是其感性能力远远不及一岁儿童,运动能力达不到三岁儿童水平,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更多的集中于利用一定的算力、算法模拟人脑的理性运算能力,并借助语音技术、视频技术,将语言、文字、图像作为信息输入端,通过大量运算输出一定的信息反馈,实现智能型的服务功能。

当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较成熟的人工智能应用主要集中在智能客服、智能身份认证、智能征信、个性化推荐和营销、基于图片的车险定损、自动化高频交易平台、预测性坏账风控等领域,这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初级阶段,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理财产品辅助设计、智能投顾、保险产品辅助设计和定价、反欺诈风控、高频交易中的智能交易策略制定、自动化舆情分析、智能风控等目前已经初步应用的技术将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高级阶段。

三、人工智能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动力

1.构建现代社会信用体系,提升上海金融配置效率

上海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信贷市场规模、效率以及资金市场配置效率是上海全球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上海乃至全国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提升信贷的可得性,提高上海乃至全国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借助人工智能化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全国乃至全球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高地,形成上海金融中心品牌效应。中小微企业融资长期以来是全球金融领域的难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解决,其核心点就在于小微企业具有较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信贷审核成本较高,收益较低。上海作为当前全球金融中心体系内科技研发和科技应用水平最高的城市,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可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在信用评估和贷款审核中的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化的社会信用体系,扩大信贷市场规模,提高上海金融中心的全球重要性。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下,很多企业和个人被排斥在传统体系之外,尤其是初创企业,由于缺少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无法形成信用记录,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借助人工智能,使用算法和新型数据来源为信用档案不足的个人和机构提供信用评分,同时也可以利用大量传统银行数据,将手机银行业务与银行数据、人工智能整合起来,协助开展金融管理与预测,并以此作为开发客户信用记录的第一步。

2.构建现代化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差异化的金融机构布局。上海是全球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上海面对中下层居民的金融服务,尤其是普惠金融相对缺乏,中下层群体难以以更便宜的利率获得贷款。

国外金融业的发展历史表明,金融的稳定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金融机构服务体系,这一体系不仅需要解决大额资金的供求,也需要解决小额资金的供求,外国采取的模式通常是发展专业性的储蓄机构和合作性的互助组织(如储蓄银行和信用联盟),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当前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了中国没有必要采取西欧传统的普惠金融模式,中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加速上海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建设上海多层级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将更多地与科技融合在一起。科技公司加入金融市场,其带来的技术往往具有较强的革新性,因此在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了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使传统机构更多地关注以前从未关注的市场(如中小企业贷款、私人小额信用贷款等)。同时,科技公司进入金融领域,其发展战略往往更加偏向于传统金融机构未涉足的地方,如小小企业贷款、小额信用借款等,这是对上海金融机构体系所做的有益补充。

3.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高上海金融业的监管能力和水平,使上海金融机构的运营更加规范化、合规化和国际化,既满足上海全球资金融通的角色,又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声誉和知名度。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结合大大提升了监管部门对银行、证券、保险的宏微观审慎监管能力。在银行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用于识别异常交易和风险主体,检测和预测市场波动、流动性风险、金融压力、房价波动、工业生产、GDP以及失业率,抓住可能对金融稳定造成的威胁,从而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证券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更有效地监测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如违规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金融业国际化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遵守国际化的法律、规范,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逐步融入国际社会。

四、借助人工智能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建议

1.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

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性地革新金融科技,加速金融对科技应用的实效性,逐渐拉大与其他金融中心的差距,由量变到质变形成上海国际高科技金融中心的国际形象;同时,加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构建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机制,未来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有可能就是国际科创中心的竞争,纽约、伦敦都已经把科创作为城市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集中在语音输入、生物识别、视觉技术等技术应用领域。相比之下,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发无疑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算法和算力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更大的科技革命性,上海目前在这一领域稍显不足,应该尽快打造以高校、企业、业内专家为一体的金融科技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尤其是算法领域取得突破,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升级做好准备。

2.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人工智能与人的融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表明未来一段时间人工智能依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当前,人工智能基本上可以摆脱人类独立运作的领域主要是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等,这只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替代人类的第一步,但是在需要大量感性思考的领域,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替代性依然不足,如在目前的证券市场智能投研、智能交易领域,人与智能各有优劣,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存在AI完全取代人的情况,该领域的研发更代表了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未来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既是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竞争,也是投资者专业素质能力之间的竞争,更是人工智能与投资者结合程度的竞争,在三个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将会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国际控制力的重要表现。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会具有便利化和普及化的趋势,成为投资者分析金融、经济形势,作出决策判断的重要工具。

3.加强人工智能监管

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技术的不断应用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监管和指导,以免出现金融风险和不良影响,降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目前在上海乃至全国,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坏的一面已经逐渐显现,如出现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电话推销。

参考文献:

[1]张留禄.金融科技引领金融创新与发展——以广州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为例[J].金融科技时代,2017,(12):12~17.

[2]陈泽鹏,肖杰,李成青.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思考[J].国际金融,2018,(2):37~41.[3]姜增明,陈剑锋,张超.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85~90.

作者简介:

贾德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讲師,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何去何从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