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特点及发展
2020-06-19益西多吉
益西多吉
摘 要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在信息空间上数字的博物馆已成为现实,给博物馆的各项职能发挥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从数字博物馆的特点与优势、数字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点、数字与实体的相互作用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博物馆与观众教育职能的关系,从而帮助博物館重新思考厘清数字博物馆展览方向中受众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特点;教育功能
引言
在现代数字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博物馆数字化和信息化不断深入,文博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越发凸显重要。数字的博物馆正逐渐成为大众享受公益服务、实现课外教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博物馆的数字化弥补着藏品实物在展示上的局限性,让博物馆发挥其更大的社会功效,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基础发展的数字展示成了博物馆陈列与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1]。
1博物馆数字化表现的特点及优势
(1)数字的博物馆实现了对时空局限的突破。传统的实物藏品展示,观众的参观是亲自前往场馆,一定程度上受到时空的限制。另外,博物馆本身也需要足够的场地空间,展示面有限,陈列数量也受其制约。而通过数字链接的博物馆突破了实体博物馆地理空间上的局限,实现了观众远程访问参观博物馆的陈列及藏品。另一方面释放了博物馆对藏品库房、展厅陈列的空间环境压力,各类藏品的因其质地、年代、状态等因素,对存放环境的光、温湿度都有较高要求,尤其针对易损藏品,为了使其藏品寿命的延续,展出期限格外严苛。而数字的博物馆突破了这类限制,不仅满足藏品保护的需求,观众也能随时上网浏览、欣赏数字藏品,甚至可以下载拷贝到本地进行进一步研究赏析,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技术的数字藏品内容的存放、展示成本也相对低廉,也是其优势所在。
(2)数字博物馆实现参观自主性及互动体验的提升。一般场馆的陈列中,除了科技馆的互动展品,大部分实物藏品的展示手段相对单一,游客按照既定展陈路线被动接收信息,藏品与观众很难形成较高的互动,互动调节的参观积极性影响着游客的额参观、学习吸收效果。数字博物馆的出现,进一步打破了信息传递的单项限制,提供了一种双向互动的机制,游客参观自主性的提升,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加强了藏品与观众的互动程度。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博物馆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游客的参观偏好及选择重点,根据访问习惯等因素,大算法自动生成推送为观众个人定制的数字藏品专题展览。
(3)进一步提高馆藏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数字博物馆的性质是开放的。消除了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东南沿海发达区域和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博物馆信息资源。同时,数字博物馆让馆际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变得更加方便。实体博物馆因为受限于行政主管单位的批复及各项流程的不同,使得交流合作往往较为复杂和难以推进,而在数字层面的共享机制,使得馆际交流过程可以通过网络在几分钟内完成,学习交流更加便捷[2]。
2数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特点
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社会,还是公民的自我素养训练,都是以“人”的完善为出发的,即从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劳动等方面完善公民的人格和品格。各种教育的内容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总和。博物馆藏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物。因此,无论何种教育形式,都可以有博物馆教育的要素,而博物馆教育也存在于上述各种教育方法之中。
数字博物馆将博物馆的信息数字化,并传送到互联网上共享。通过数字技术,使静谧的藏品运动起来。它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和扩展自己的信息,并利用技术来创造更加逼真、丰富的体验氛围。数字博物馆作为在线学习的重要资源和服务支撑平台,具有深刻的发展价值和潜力。具体优点如下:
(1)各种展览形式的结合。数字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多媒体展示方式,使观众不仅可以选择以互动形式观看博物馆展览内容,还能有选择性地点击藏品背后延伸的知识链接,并以跨媒体的形式浏览各种信息。可以更好地展示声音和图像等多媒体展品,以此改善传统博物馆由于设备和空间有限造成陈列形式单一的情况。
(2)藏品内容系统的统一和完整。数字博物馆利用网站、公众号等界面的多级导航系统,使藏品内容系统一目了然。它将内容信息划分为各个模块,每个模块构成一个单元,构成与数字博物馆展示主题和主题相联系的基本元素。内容系统是数字博物馆各类藏品协同展示的基础。它是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能够更好地反映数字博物馆知识系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受众对象知识结构的建立和重构具有重要作用。
(3)显示更多详细信息。数字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和数字媒体来展示博物馆内容。因此,数字虚拟是数字博物馆最重要的特征。数字博物馆依靠高清数码摄影、扫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更容易看到难以发现的细节。尽管数字博物馆在展品的呈现质量和场景感的营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成熟,通过网络在博物馆中营造场景感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3]。
(4)内容设计上兼容科学性与大众化。数字博物馆的主要对象为普通网民,大多数参观者进入数字博物馆不是为了专业研究,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基本信息、常识的获取以及放松和娱乐的需求。因此,数字博物馆的信息表达不会太学术化,也会为科学和科普服务。数字博物馆以公众教育和娱乐的理念为基础,编撰优秀的网站设计剧本,以相对易懂、生动灵活的表现手法呈现,充分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
(5)更加注重互动体验。观众的体验感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最为追求的突破点,也是许多博物馆精心设计和投入的环节。如何在体验设计中创造和设计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博物馆经常使用具有游戏性的方式来增加互动体验的兴趣点和参与感。比如设计虚拟的场馆漫游、考古发掘现场、虚拟空间漫游等,各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相应的兴趣点,从中汲取乐趣,更为重要的是虚拟层面的设置比实体场景塑造更为方便和节省运营成本。
3数字与实体的互相作用
数字博物馆实际上为实体博物馆的一部分,实体的博物馆为数字博物馆的基础和母体。实体为数字提供着人力、资金、设备和场地的支持。只有当实体的博物馆得到充分发展,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基础才能稳定。它们的互相作用表现在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是以实体博物馆的发展为基础的,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促进了实体博物馆的资源整合,促进了实体场馆的发展。数字博物馆的展示内容需要“新陈代谢”,不断增加新的展览内容,更新过时内容,纠正缺误内容,所有这些信息都是来自于实体的[4]。
数字的展示弥补了实物展示中的一些不足。博物馆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解读手段,以刺激游客感官,这克服了实物展示手段单一、古板乏味的缺点,帮助游客充分了解藏品。数字虚拟展示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展示窗口,突破了空间面积的限制。在存储容量保证的基础上,虚拟展示支持藏品的不断增加,展品更换频率放缓,有利于向公众传递更多更全面的展览讯息。对于不宜展出的珍贵易损藏品,虚拟展示不仅可以让公众与馆藏“见面”,又能保证文物的保护。同时,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特点,有效缓解了场馆同观众在地理时空上的限制,观众无法亲自参观博物馆的问题。另外,虚拟展示通过互联网链接了大量的其他信息,更有利于公众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实体场馆的开放、关闭不再有时间限制,观众可以随时到在数字的博物馆上浏览参观。博物馆的数字化对馆藏的收集、管理、保存和研究也不受时间限制,更加有利于博物馆工作的需要。
数字博物馆拥有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实体的简单移动,而是对后者的一种重要扩充与丰富,是一个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教育阵地。它发展潜力巨大,仍需不断完善发展。数字技术与教育理念的融合会更加密切,促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当下的数字馆利用率仍有待提高,更多的科普教育从业人员要更加认清它的优劣所在,把它作为课外综合素质拓展的选择,课程资源或设计为探究性学习的主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普罗大众走近数字博物馆,把它作为自己的学习平台,提高数字展示在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意义[5]。
4结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用户从数字信息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生产者和传播者,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数字博物馆的内容和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观众的真实需求。数字博物馆的受众将从具有独立话语权的受众群体向具有共同关注的群体转变,从单一个体向社区转变,数字博物馆的服务模式和发展理念将逐步转变。通过互动参与和体验,实现自我启发和自觉,为每一个普通观众提供自主发现历史、科学、体验文化传统的条件和可能性,实现为家庭、学校、个人提供更优质的博物馆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卫,宁刚.数字博物馆概述[C].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北京:中国博物馆学会,2008: 387.
[2] 陈刚.数字博物馆概念、特征及其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博物馆,2007(3):88-93.
[3] 張小李.数字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的“虚实相生”关系[J].中国博物馆,2008(3):81-85.
[4] 张妮佳,张剑平.现代大教育观下的数字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6(3):73-79.
[5] 关欣.数字博物馆与公众教育[J].博物馆研究,2006(1):3-7.